•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超越人類

      2017-08-16 07:20:45D.T.馬克斯
      華夏地理 2017年4期
      關鍵詞:人類基因

      D. T. 馬克斯

      人類特征的演變這些符號(上)連綴全篇,分別描繪了人類進化歷程中文化、生物學意義上的里程碑。

      我在巴塞羅那見到“賽博格”——半人半機械的科幻混合體——尼爾 ·哈比森的時候,他看起來跟當?shù)氐钠渌眍惓蹦袥]什么不同,只除了一樣:從腦后翹起、繞過他的金色鍋蓋頭發(fā)型伸到前面的黑色天線。

      這是在去年12月,34歲的哈比森穿一件灰色拉鏈襯衫,外面是厚呢短大衣加灰色窄腿褲。他生于英國貝爾法斯特,長于西班牙,患有一種名為全色盲的罕見病癥,完全感知不到顏色。但這條終止于眉間、末端帶著光纖傳感器的天線,打破了他的感官局限。

      哈比森以前從未覺得生活在黑白世界里算是一種殘疾。“我的視力能看到比常人更遠的地方。而且我能更輕易地記住圖形,因為不會被色彩分散注意力?!彼靡豢谄胶偷挠惽桓嬖V我。

      但他仍滿懷好奇地想知道彩色的事物是什么樣。他是學音樂的,十八九歲的時候曾有過一個點子,想通過聲音來發(fā)現(xiàn)色彩。經(jīng)歷過數(shù)次技術不達標的失敗嘗試后,他在二十來歲時找到一位外科醫(yī)生(至今拒絕透露姓名),后者愿意為他植入一個電腦裝置,“升級”他的肉身。

      光纖傳感器采集他眼前的色彩信號,再由植入頭骨的一塊微芯片把信號頻率轉化成腦后的震動。震動產生了音頻,在某種程度上把他的頭骨變成了第三只耳朵。他準確地認出我的外套是藍色,然后把天線對準旁邊的賽博格藝術家、舞蹈家朋友穆恩·里瓦斯,說她的夾克是黃色——嚴格說其實是芥末黃,但他解釋說在加泰羅尼亞地區(qū)長大,“我們打小就沒見過芥末”。

      我問哈比森,醫(yī)生是怎么把這個裝置安到他頭上的,他爽快地扒開腦后的頭發(fā),給我看天線的接入口。一塊帶有兩個錨點的長方形蓋板壓在粉紅的皮肉上,與天線相連的植入體裝載著震動微芯片,還有一個植入體是藍牙通訊集線器,這樣朋友們就能通過手機發(fā)送色彩給他。

      這根天線對哈比森產生了天啟般的意義,使他感受到的世界更加激動人心。他說,隨著時間推移,傳感器的輸入開始變得既不像視覺也不像聽覺,而是近似一種第六感。

      但最誘人的地方在于,天線賦予他一種我們這些常人不具備的能力。他看看屋頂平臺上的燈具,能察覺到控制感應開關的紅外光的明滅;他掃一眼盆栽中的植物,能“看到”顯示花蜜在花朵中位置的紫外線標記。他不僅僅補上了常人的感受能力,還超越了它們。

      所以,他就成了人類邁向未來主義者一直以來的遠大目標的第一步,即暢銷書《奇點已近》的作者雷·庫日韋爾所說“人類潛力之廣大擴展”的一個早期實例。哈比森本人并無意為庫日韋爾的夢想打頭陣——他熱愛自然多過醉心科技。但既然他已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官方承認的賽博格(辦護照時,他說服英國政府人員讓他戴著天線照相,辯稱它不是一件電子設施而是他大腦的附屬物),也就同時成了一把召喚變革的火炬。朋友里瓦斯很快跟上了他的腳步,成為所謂“跨人類主義”流派的一員:她在上臂內植入了一個震動磁體,與手機上的地震波監(jiān)測軟件相連。她通過手機獲得實時地震報告時,就能切身感受到與大地運動的連接,并通過舞蹈將之詮釋出來?!按蟾攀且驗槲铱吹剿笥X得眼紅吧?!彼f。

      12500年前

      進化出在高海拔地區(qū)生活的體質

      直到不久前,科學家還認為我們這個物種早在遠古已經(jīng)停止進化。然而當我們有了深入窺探人類基因組的能力,就發(fā)現(xiàn)人們的生物學特征其實一直在改變,以適應特殊環(huán)境。大多數(shù)人登上高山后都覺得喘不過氣,因為我們的肺必須奮力運作才能吸納變得稀薄的氧氣。但安第斯人擁有一種基因決定的體質,使他們的血紅蛋白能夠結合更多的氧。藏族人、埃塞俄比亞人也各自適應了所處的高海拔環(huán)境,說明自然選擇機制能帶領我們從不同路線獲得同樣的結果:生存。

      8000年前

      適應沙漠氣候

      沙漠對于薩赫爾(曾把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塔斯馬尼亞連為一體的史前大陸)居民而言構成了進化上的挑戰(zhàn)?,F(xiàn)代澳洲土著的祖先約于5萬年前進入薩赫爾,之后他們便發(fā)展出了適應性,得以在夜間降至冰點以下、白晝常高過37℃的氣候中生存。這一生存優(yōu)勢(尤其是對于嬰幼兒)源于一種代謝調節(jié)激素的基因編碼中發(fā)生的突變,能調節(jié)體溫上升時產生的多余熱量。

      “我們將超越自身的全部生物學局限?!睅烊枕f爾斷言,“這就是身為人類的意義所在——擴展我們的存在形式?!?/p>

      哈比森的天線顯然只是一個開始。但我們真的即將重新定義自身的進化方式嗎?“進化”從今以后將不僅意味著散播優(yōu)勢基因的磨磨蹭蹭的自然選擇,還意味著我們擴展自身能力以及產品能力——結合基因、文化、科技——的一切手段嗎?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將去向何處呢?

      直立行走我們的遠祖之所以適應了用兩腿行走,可能是為了高效地遠足,以發(fā)現(xiàn)新的食物種類。

      制造工具這是人類最早產生的文化適應性之一,使我們的食物構成得以擴展。營養(yǎng)改善之后,我們就能發(fā)展出更大、更復雜的腦。

      毛發(fā)消減早期人類發(fā)展出沒有厚實毛發(fā)的皮膚,可能是為了在熱帶草原保持清涼,并使得體表寄生蟲更容易暴露。

      常規(guī)進化機制在我們這個物種中仍是活躍而健全的。人類細胞中為蛋白質合成提供編碼的基因約有2萬個,不久前我們還只知道其中極少數(shù)的構造,如今已經(jīng)知曉約1.2萬個基因的功能。但基因還只占我們全部DNA的一小部分,將來肯定會有更多突破性的發(fā)現(xiàn)——而且來得很快。在這遺傳信息的寶庫中,研究者已找出幾十個發(fā)生于相對晚近時期的進化實例。從解剖學特征來看,現(xiàn)代人類于5萬~8萬年前的某時走出非洲,向外遷徙。我們最初的基因遺產適用于溫暖氣候——從類人遠祖到人類,從指節(jié)拄地行走的猿類到狩獵-采集部落,進化過程就是在這樣的氣候中完成的。但在那以后發(fā)生了許多事,隨著人類向全世界擴張,面對新挑戰(zhàn)需要有新的能力,我們的基因構成因此而改變。

      這一過程不乏晚近的真實案例。在沙漠氣候中生活的澳大利亞原住民擁有一個基因變異,是過去1萬年間發(fā)展出來的,使他們更容易適應極端高溫。史前時代,大多數(shù)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只在幼年期能消化乳汁——有些基因負責在我們斷奶時停止有關消化酶的產生。但大約9000年前,有些人類開始畜牧動物而不再單純依靠狩獵,于是這些牧人的基因發(fā)生改變,使身體能夠終生合成奶類消化酶,如此可以方便地攝取家畜生產的高營養(yǎng)飲品。

      在近期發(fā)表于《科學家》雜志的一篇文章中,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古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寫道,這個消化類基因在世上散播的速度令他贊嘆:“每經(jīng)過一代人可擴增多達10%。它帶來了巨大優(yōu)勢,可能是晚近出現(xiàn)的人類特征中最強大的一個?!?/p>

      膚色的演變與之相似。如今非裔人種之外的一切族群,其祖先當初也都是帶著黑皮膚走出非洲的。研究者說,即便是區(qū)區(qū)1萬年前,歐洲人和非洲人的膚色看起來也差不多。但又過了些年,在光照較弱的北方氣候區(qū),人類演變出較淺的膚色,這樣有助于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在體內更高效地合成維生素D。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擁有一種適應性,對魚肉中Ω-3脂肪酸的消化能力遠高于我們其他人。阿根廷城市圣安東尼奧-德洛斯科夫雷斯附近的一支原住民,已進化到能飲用天然含有高濃度砷的地下水而安然無恙。

      進化是不會終止的,只要可以增加主體的生存機會,它就會千方百計做出改變——有時還會采用幾個不用版本。比如,有些中東族群消化牛奶的基因變異就與歐洲人的不同。在非洲人中,有五六個差異明確的抗瘧疾基因型并存,其中一個具有明顯的短處:如果孩子從父母雙方都繼承了這個變異,就會患上鐮刀細胞貧血癥。過去50年中,研究者在安第斯人、埃塞俄比亞人、藏族人中發(fā)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基因型,都能幫助各自的族群在高海拔地區(qū)高效呼吸:安第斯人群保持著較高的血氧濃度,而藏族人中有證據(jù)表明他們經(jīng)過與丹尼索瓦人(人類世系中一個神秘的分支,數(shù)萬年前已滅絕)通婚而引入了一個基因。這些適應性,使得居于高海拔地帶的土著獲得了相對于因缺氧而頭暈氣喘的外來者的優(yōu)勢。

      面紅耳赤伴隨尷尬、局促感的臉紅可以流露悔悟心理,在社會群體中有助于取得同輩的諒解。

      動情落淚哭泣表達內心的脆弱,增加獲得幫助的機會,并進而強化群體中的社會聯(lián)系。

      腦量增大隨著人類結成更大的社群,趨于復雜的交流、辦事行為促使人腦發(fā)育得更大。

      查爾斯·達爾文早年在《物種起源》中大張旗鼓地叫陣:“自然選擇,如我們將在本書中所見,是一種永無止境、隨時起用的力量,無限優(yōu)于人類的微薄努力,正如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于人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這本書出版于1859年。當時成立的論斷今日還站得住腳么?甚至,即便是在達爾文在世的時代,這說法就一定成立么?生物進化固然不可取代,事實上也確實比人類利用動植物雜交所催生的進化更為巧妙,但它與我們用自己的大腦設計出的適應方案相比還是那么重要么?借用古人類學家米爾福德·沃爾波夫的說法:如果你能騎馬,你自己跑得快不快還重要嗎?

      在我們如今的世界,繁殖成功——以及由此發(fā)生的進化改變——的主要推動力是文化,以及它的“武器化表親”,科技。這是因為,進化的速度和豐富性實在趕不上現(xiàn)代生活。無論自然進化在近代以前有過多大的成就,想想我們對電腦屏幕、全天無規(guī)律作息、高鹽薯片和去除病原體的環(huán)境適應得有多差就明白了。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干嘛那么嚴格呢?看似一無用處、遠古可能曾幫助我們消化草類的闌尾,怎么不能改為分解糖類呢?如果人類遺傳機制是一家技術公司的話,蒸汽機出現(xiàn)之后就該破產了。它的“商業(yè)計劃”是讓新特征隨機出現(xiàn),然后通過有性繁殖推廣出去。

      當今

      科技 v.s. 自然選擇

      我們這些大腦袋人類做了許多事來抵消自然選擇的力量。憑借我們的工具、藥品和其他文化革新,我們已展開一場有著致命隱患的競賽——而且可能會輸給一種高度進化的超級病菌??紤]到如今的疾病借人類長途旅行之便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的速度,“我們正身處一個新的疫病流行時代,必須采取行動來終止它?!狈菭I利機構“生態(tài)健康聯(lián)盟”的疾病生態(tài)學家凱文·奧利瓦爾說。棲息地毀壞、氣候變化帶來的環(huán)境轉變,也正使得更多人接觸到以往與人類宿主隔離的病原體。

      當今以及不久的將來

      自己動手搞進化

      結合體外受精與另一技術流程,我們便能檢測出人類胚胎中可導致嚴重疾病的基因突變。當前我們正在開發(fā)強大的“基因編輯”新工具,下一步也許就能實現(xiàn)人為導向的進化。迄今此類研究大多是以其他生物為對象——例如嘗試修改一種蚊子的基因組,使其無法傳播寨卡病毒或瘧疾。我們可以利用同樣的技術來“設計”人類嬰兒——也許只是簡單地選擇合意的頭發(fā)或眼睛顏色。但我們該不該這樣做呢?“肯定是有黑暗面的,”生物倫理學家琳達·麥克唐納·格倫說,“但我確實認為‘升級版人類的出現(xiàn)不可避免。我們從本性來說就是喜歡改造的動物?!?p>

      這在老鼠的世界里還運作得挺利索,因為它們隔三個禮拜就能新產一窩崽,可人類造人要慢得多,差不多每25~30年才產生一代新人。照這個速度,一個優(yōu)勢特征傳遍族群人口說不定要花上幾千年??紤]到遺傳進化如此磨蹭的程序,被科技超前也就沒什么出奇了??萍既缃癯袚诉M化機制的大部分工作,而且速度快得多;它提高我們的身體能力,加深我們的知識范圍,并使我們得以向更有挑戰(zhàn)性的新環(huán)境挺進。

      掌握用火用火可以燒熟食物、改變飲食結構、抵御猛獸,增加了社交機會——并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語言的打磨。

      藝術起源藝術表達以及象征符號的運用為社會關系網(wǎng)的擴展打下基礎,后來又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成文明。

      安葬儀式伴隨死亡的具有象征意義的行為不斷進化,標志著自我意識的出現(xiàn)以及生命可能擁有來世的觀念。

      “人們還在對達爾文和DNA眷戀不舍?!痹诠鸫髮W、麻省理工學院聯(lián)合任職的分子工程師喬治·丘奇說,“但今天大部分的選擇過程發(fā)生在文化和語言、電腦和服裝領域。想當年,在DNA主導進化的日子,你要是有個精彩的基因突變,可能過上10萬年才能傳給全人類。如今你要是推出一部新手機或者一種革新性的制造流程,可能一個星期就傳開了。”

      毫無疑問,現(xiàn)實局面沒有這么簡單。擅寫高科技題材的作家威廉·吉布森指出:“所謂未來已經(jīng)在這里了。它只是還沒有均勻分布?!庇行┤嘶钤谇鹌姘姹镜氖澜缰校袊姎馐胶娇章眯泻涂缟鐣橐?,分子藥物和基因療法,再向前一步,我們原本的基因構成似乎就只是一份有待改正的草稿了。但在世界的最發(fā)達地區(qū)之外,DNA往往仍是命運的代名詞。

      而且也并非所有的“大勢”都無法逆轉。有些情況下,自然選擇即便在這些發(fā)達地區(qū)也可能回到中央舞臺。比如,一場類似1918年大流感的全球性疫病爆發(fā)。那些對病原體有抵抗力的人(因為其免疫系統(tǒng)強健或體內有保護性的細菌使病原體失活)就會擁有巨大的進化優(yōu)勢,他們的基因能傳給后代,而其他人會死絕。

      今天我們對許多傳染性疾病都有藥可治,但近期已有惡性細菌進化到不畏抗生素的地步。噴氣式航空能在一兩天內把傳染源帶到世界各地,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攜帶病菌的動物不會像以前一樣死于低溫,例如曾被寒冬殺死的包藏瘟疫禍種的跳蚤。

      紐約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埃洛迪·蓋丁和我探討了艾滋病的例子。全世界死于這一絕癥的人已累計達3500萬人,大致與1918年大流感的受害者人數(shù)相當。研究發(fā)現(xiàn),一小部分人——不超過1%——擁有的某個基因突變可以改變一種細胞蛋白質的行為,而制造艾滋病的HIV病毒必須掛在這種蛋白質上才能感染細胞,所以這些人幾乎不可能染病。如果一個人住在紐約市格林威治村,有條件買到最好的抗病毒藥,那么有沒有這個基因突變也許不是攸關生死的因素。但如果在非洲農村地區(qū)遭遇HIV病毒,基因很可能就是唯一管用的救星。

      人類處境中還有許多其他狀況可以讓基因回到中央舞臺。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教授、太空旅行專家克里斯·英庇預言,在我們孫子輩的有生之年,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建成永久居住地,住進100~150個人以組成具有遺傳活力的社群。他認為距我們更近的目標是一支規(guī)模更小的定居先遣隊:“伊隆·馬斯克(SpaceX公司首腦)嗨大了的時候,可能會說10到15年實現(xiàn)。但還是30到40年聽起來現(xiàn)實一點。”他又補充說,這種定居點一旦建成,“就會加速自然進化過程。那里將是人造程度很高、身體舒適度很低的環(huán)境,對旅行者或殖民者的生理塑造作用頗為強烈?!彼J為由地球人轉化的火星人最佳體型是瘦長型,因為這顆紅色星球上的重力大約只有地球上的三分之一。代代繁衍下去,人的睫毛和體毛可能漸次消退,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直接接觸到塵土。英庇又預言,假設火星人類不再與地球人通婚,幾十代人之內體質就會發(fā)生重大生化改變,幾百代后連形貌都將與我們迥異。

      淀粉代謝日常飲食含有大量淀粉的人類,比如以稻米為主食的族群,已進化出特定的基因來幫助他們消化此類食物。

      存留鹽分某些熱帶人群擁有能防止身體在高溫環(huán)境下?lián)p失太多汗水鹽分的基因。

      五短身材俾格米人的小體型可能源于低齡生育,而后者是為了應對熱帶疾病和人丁早夭。

      有一項遺傳比重很大的人類特征在持續(xù)增值,隨著科技的主導地位上升反而有增無減——人類最普遍的野心始終是提高智慧。其他人類特征中沒有哪個像智慧這般誘人追逐、用途巨大、用武之地豐富,在地球乃至我們能想象的其他世界都是如此。它對于我們在非洲的先輩來說不可或缺,對于我們在人馬座比鄰星外圍行星殖民的后裔(如果有朝一日能到達那里的話)來說一樣能派上用場。數(shù)十萬年里,我們的基因通過進化,將越來越多的營養(yǎng)資源交給大腦使用,而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嫌智慧太多。

      與先輩不同,我們大概很快就不必再等待自然進化來解決這個問題了。2013年,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尼克·博斯特羅姆、卡爾·舒爾曼著手調研強化智能的社會影響,論文發(fā)表在《全球政策》期刊中。他們集中審視了通過體外受精來進行的胚胎選擇行為——由父母挑選合適的體外受精胚胎來植入受孕。據(jù)他們計算,從任意給定的10個備選中挑出“最聰明的胚胎”,如此生下的子女智商就比隨機受孕約高出11.5分。如果女性愿意接受更高程度的激素治療以加快排卵——論文輕描淡寫地將這一做法描述為“昂貴而增加身體負擔”——收效可能更為明顯。

      但真正的回報是體現(xiàn)在當事人后代的綜合收益上:舒爾曼稱,經(jīng)過10代人的生育選擇,后裔的智商就有望比初代產婦高出115分之多。如他所說,這樣的收益估值是建立在極端樂觀的假定之上,但進行這項遺傳篩選的一般當事人至少能獲得相當于今日之天才的高智后裔。論文又說,如果采用能在六個月內轉化為精子或卵子胚胎干細胞,有望大大加快上述過程:誰愿意等上兩個世紀來培育一支天才血統(tǒng)呢?舒爾曼還提到,論文遺漏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繁衍10代人的時間里,很可能已出現(xiàn)了連獲得最高級強化的人類也完全不是對手的電腦智能程序?!?/p>

      除了可能會輸給人工智能,這套做法還面臨一個更為直接的不利因素:我們對于智力的遺傳學基礎還不夠了解,篩選高智力胚胎便無從談起。說不定這個胚胎不會解高級微積分,而另一個連整數(shù)運算都過不了關。該項研究的作者們承認有這個問題,但聲稱可能再過5~10年就有能力從“認知輕度強化”的導向篩選人類胚胎。

      不久的將來

      科幻故事變成現(xiàn)實

      五十多年前,兩位科學家自造了“賽博格”一詞,用來指代想象出來的生物——人與機器的混合體。當時看來是科幻,但時至今日,已有大約2萬人身上帶著能遙控開門的植入裝置。尼爾·哈比森沒有彩色視覺,只有通過植入頭部的天線把視頻信號轉化成聲音才能“聽”到色彩;他相信未來人類會因為感官被此類科技拓展,而擁有廣闊得多的天地。他說:“比如夜視能力,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環(huán)境——我們可以設計自身而不必設計這個星球。設計地球等于是害了它?!?p>

      節(jié)約基因有些發(fā)現(xiàn)于熱帶島民體內的基因能幫助人在食物匱乏的條件下存活,但在食物熱量高的環(huán)境下可導致肥胖。

      毛發(fā)粗重東亞人在3.5萬年前進化出了粗毛干,可能是性選擇的結果或者調節(jié)體表熱量的輔助機制。

      消化海藻日本的飲食以海產居多,當?shù)厝巳耗c道內細菌的基因能幫助他們吸收海藻的營養(yǎng)。

      猛一看這似乎可能性不高。智能的遺傳學基礎非常復雜。智能本身擁有多個組成部分,而且即便是單一的方面——計算能力、空間知覺、分析推理,更不必說同理心——也顯然涉及多個基因,還全部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主持研究工作的副校長、中國華大基因公司認知基因組學實驗室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斯蒂芬·徐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估計,可能對人的智力有影響的基因變異約有1萬個。聽起來挺嚇人,但他認為處理這許多基因變異的技術能力已快到位——“今后十年內吧?!彼麑懙?。還有些研究者認為,并非需要了解全部有關基因才能開始篩選高智力胚胎?!皢栴}不在于我們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丘奇說,“而在于我們需要知道多少才能有效行動。前人做出天花疫苗的時候又對天花病毒有多少了解呢?”

      如果二人所言不虛,那么很快這條路上的唯一阻力就是我們自己了。也許我們并不想拿自己的天然基因組搞優(yōu)生學。但我們會停下腳步么?如果會,能停多久?一項名為CRISPR-Cas9的新技術已經(jīng)出現(xiàn),丘奇的實驗室參與了開發(fā)。它將考驗人類好奇心的界限。這項技術于2013年初試鋒芒,它能迅速而精確地切掉DNA序列中的一段,并用另一段取而代之。原本需要研究者花費幾年的操作,現(xiàn)在只要一小部分時間就能完成。(本刊2016年8月號曾以《DNA革命》一文介紹該技術。)

      以前出現(xiàn)過的其他人類基因組操縱技術與CRISPR相比望塵莫及。比如體外受精,是從隨機生成的胚胎中挑選合意的那個,但如果給定的一組胚胎全都不具備超常智力優(yōu)勢怎么辦?繁殖是個高風險過程。有個故事(真實性存疑)能闡明這種風險: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向劇作家蕭伯納提議,他們一起生個孩子,使之兼具她的美貌和他的智力,據(jù)說蕭伯納反駁道:“萬一搭配成你的腦筋和我這張丑臉怎么辦?”CRISPR能去除這種風險。如果說體外受精是從一份給定的菜單上點菜,CRISPR就是自己動手烹飪。事實上,有了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直接向精子或卵子中插入新的遺傳特征,因此不止可以造出一個兼具才華和美貌的孩子,還能無止盡地制造這樣的個體,形成鼎盛的大族。

      迄今許多用到CRISPR的實驗都是在動物身上做的。丘奇的實驗室用它改造豬的胚胎,提高其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安全性。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凱文·埃斯韋爾特正致力于修改小鼠基因組,使之不再做萊姆病致病菌的宿主。另一研究者,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安東尼·詹姆斯,通過在按蚊體內插入基因防止其攜帶瘧疾寄生蟲。

      但大致與此同時,中國科研人員做出了驚人之舉——宣布他們利用CRISPR在無活性的人類胚胎中嘗試修復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癥(一種具有潛在致死性的血液?。┑幕蛉毕荨_@次嘗試雖失敗了,卻使他們距離修復這一缺陷的目標更近了一步。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于在人類基因中加入可遺傳改動的療法持暫未解禁,等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證實,CRISPR也不例外。

      脂肪代謝因紐特人的一個基因變異使他們能夠消化油脂豐富的地區(qū)性食材,例如鯨肉和海豹肉。

      耐受毒性有些阿根廷族群已發(fā)展出了對所在地區(qū)地下水中常有的高濃度砷的耐受能力。

      馴化行為馴化家畜和馴化作物的做法很可能是掛鉤擴散的,導致了永久性聚居地的出現(xiàn),后來發(fā)展出城市和文明。

      這個禁區(qū)會維持下去嗎?我訪問過的科學家無一這樣認為。有的人提到體外受精技術發(fā)展的先例:它最初是作為一種幫助不育夫婦的醫(yī)療手段來宣傳的,但其清除惡性遺傳病的潛力很快顯露出來。攜帶亨廷頓病、Tay-Sachs病等致病突變的家庭利用這種技術,可以選取無病胚胎來讓產婦孕育。這樣不僅讓孩子將來免受許多痛苦,他(她)的潛在后代也同樣受益于此。即便這有在產房內扮演上帝之嫌,對許多人來說仍顯得合情合理。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倫理學家琳達·麥克唐納·格倫指出:“如果禁止或避用這種技術,背后的法理是:自然進化機制一直是良性的、以某種方式起著正面作用。老天,真的不是這樣!想想我們因為進化過程中出的錯而吃了多少苦頭,簡直心驚膽戰(zhàn)?!?/p>

      隨著人們對體外受精技術日漸熟知,它的主流用途也從防止遺傳病擴展到了性別選擇——多數(shù)應用于重視生子傳宗的亞洲地區(qū),但歐美的人也在用,以達到理想的家庭性別平衡。在官方說法中,該技術的非醫(yī)療用途傾向到此為止,但我們這個物種從來不懂適時收手?!坝胁恢挂粋€體外受精專家告訴我,他們可以篩選其他合意的生理特征,比如瞳孔和頭發(fā)的顏色?!备駛惛艺f,“對外不會宣揚,只在口頭上告訴你這個選項?!睋Q句話說,只要你喜歡,可能已有條件要求選取金發(fā)碧眼的胚胎受孕。

      CRISPR又比體外受精技術強大得多,被濫用的風險也大得多,比如會帶來通過修改基因制造某種完美種族的誘惑。該技術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瘜W、分子生物學教授珍妮弗·杜德納,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講述她做過的一個夢:人身豬臉的希特勒來找她學習這項技術。最近她在給我的電郵中說,她仍希望禁令持續(xù),這會“讓我們的社會有時間進行研究、了解,探討在改變我們自身基因組時有意無意造成的各種后果”。

      另一方面,對人類使用的潛在利益是不可否認的。格倫希望人們至少先對這種技術今后的應用方式做到深思熟慮?!笆裁磿蔀槲覀兏倪M自身的新常規(guī)手段?誰來設定標準,‘改進又意味著什么呢?你可以把人改進得更聰明,但更聰明等同于更好、更幸福嗎?CRISPR我們要不要改進道德呢?誰知道該怎么做?”

      遙遠的未來

      人類能適應紅色星球嗎?

      脫離人類常規(guī)形態(tài)的大規(guī)模進化分歧需要把一個人群隔離數(shù)千年才會發(fā)生——在地球上不大可能。但我們有望在今后半個世紀內到火星上建立小型定居點。然后再送去一個較大的社群——100到150人,并含有育齡成員以維持、擴增人口。我們能進化成理想的火星人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教授、太空旅行專家克里斯·英庇預見到了火星殖民地,科學家們的作為可以令天然進化過程加速。對應于重力不及地球40%的大氣,人的體型會變得高而瘦;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里沒有塵土,所以會漸漸脫去毛發(fā)。

      城區(qū)免疫隨著人類結成更加緊密的社區(qū)而定居,他們強化了對傳染病的天然抵抗力。

      耐受乳糖早期馴化動物的人群,如歐洲、中東、非洲的牧民,進化出了脫離嬰兒期之后也能消化奶類的能力。

      文字讀寫最初只是作為貿易、記賬的符號系統(tǒng),后來隨著城市和文化的擴張,發(fā)展到能夠完全表達復雜的語言。

      其他許多科學家不認為大家應該等到這些問題有答案;CRISPR一旦被證明安全,倫理問題就會退居二線,就和體外受精技術的情況一樣。丘奇認為這類討論仍然只算枝節(jié):基因改造的閘門已然敞開,CRISPR只不過是大河里的一滴水罷了。他指出,時下已有2300項基因療法試驗在運作。去年,BioViva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宣稱,自己已通過注射該公司開發(fā)的基因治療藥物,成功逆轉了身體的部分老化現(xiàn)象。丘奇說:“顯而易見,逆轉老化與我們談論的其他技術同樣具有改進身體的潛力。”幾種針對老年癡呆的基因療法試驗也在推進,它們不太可能遭遇多少阻力,因為其目的在于治療一種損害巨大的疾病,但正如丘奇所言,“任何能防止老年癡呆的藥物很可能也有增進認知能力的效果,并且?guī)缀鹾翢o疑問能對成年人生效。”2016年2月,英國主管生育事務的獨立法規(guī)部門向一支研究團隊頒發(fā)許可,準其使用CRISPR技術和人類胚胎(實驗中用到的所有胚胎最后都會銷毀,不涉及孕產)研究流產機制,此事使得抵制基因改造的防線又多松動了一點。丘奇對于下一階段的發(fā)展已迫不及待。“DNA以前面對文化的進化速度望塵莫及,現(xiàn)在它又趕上來了。”

      我們的身體、大腦乃至身邊的機器,有朝一日也許會像庫日韋爾預言的那樣融合,成為一體化的大型共用智能裝置。但自然進化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最鮮明的主題:通向同一目標的可以是許多條路徑。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不停折騰、瓦解自身局限的物種。進化之路的本身也會進化,分成多條平行路線。無論CRISPR在今后十年內能發(fā)展出怎樣神奇的能力,都會有許多人等不及,現(xiàn)在就有迫切的欲求或需要。他們選擇追隨尼爾·哈比森的榜樣——不是出發(fā)征服科技前沿,而是把前沿科技納入自己的身體。

      醫(yī)療領域永遠是這類應用的先鋒,因為科技在這里的用途是療救危困,可以令復雜的道德問題簡化。全世界有10萬名帕金森患者接受了植入裝置——所謂的“大腦起搏器”——來控制病情。此外還有針對某些類盲癥的人工視網(wǎng)膜、為聾人設計的耳蝸植入體也較常見。美國國防部通過軍方科研分支“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為這一前沿注入了大量資金。依靠這份助力,南加州大學神經(jīng)工程中心的一座實驗室正在測試腦植入芯片對恢復記憶的效果,這項技術也許有一天能用于治療老年癡呆和中風、腦損傷患者。去年,匹茲堡大學一名實驗者成功地用計算機轉換大腦發(fā)出的電脈沖,控制一條機械臂的動作,甚至還能接收到其指端的觸感。DARPA從未丟掉把人腦和機器連接、造就無敵戰(zhàn)士的想法?!澳抢锏拿考挛锒季哂须p重目的?!痹凇段褰谴髽堑拇竽X》一書中記錄此類研究的安妮·雅各布森說,“你應該記住DARPA的職責不是幫助患者,而是打造龐大的未來武器系統(tǒng)?!?p>

      皮膚色澤淺色皮膚(高海拔地區(qū))增加對紫外線的吸收,促進維生素D產生;深色皮膚(低海拔地區(qū))提供對紫外線的防護。

      血液突變不同族群展示出多樣化的血液突變;在熱帶氣候中,鐮刀型血細胞能對瘧疾產生抵抗力。

      魁梧西人北歐人的大塊頭可能是另一個性選擇特征,被異性的青睞代代強化。

      改進人體不見得要賦予人超能力才算。有數(shù)百人體內植入了電波頻率識別裝置,能用它隔空打開自家的門鎖或登錄電腦。一家名為“危險事物”的公司聲稱已賣出1.05萬個波頻識別芯片,以及用來將它們植入皮下的DIY工具箱。購買這類裝置的人自稱為“身體黑客”。

      英國雷丁大學的工程學名譽教授凱文·沃里克是世上第一個接受波頻識別裝置植入的人(1998年)。他對我說,這是他在一棟以電腦控制門鎖、自動感應溫度和光線的大樓里上班時,自然做出的決定:他想和容納他的這棟建筑一樣智能。“做一個人類感覺也還行,”沃里克2002年接受一家英國報紙采訪時說,“有些方面我甚至還挺喜歡。但成為一個賽博格的樂趣要大得多?!绷硪粋€同道中人在一只耳朵里植入了耳機。他還想在恥骨下植入一個振動器,并通過網(wǎng)絡與擁有類似植入裝置的人互聯(lián)。

      要諷刺這些事是很容易的。他們讓我想起早期嘗試飛行的那些人:胳膊套上板子、黏上羽毛就在那里拍拍打打。但我在請求哈比森展示天線入口的時候意識到此事并不那么簡單。我不確定這個要求是否失禮。在科幻小說《仿真機器人會不會夢見電子羊》(后來被拍成電影《銀翼殺手》)中,向一個機器人打聽它的運轉模式被視為無禮之舉,“沒有什么比這更不禮貌的事了”。但哈比森熱切地向我展示了他的天線如何運作,這讓我想起人們在炫示自己的新手機和健身追蹤裝置時的那份快樂。我開始懷疑哈比森與我——乃至與我們任何人——有沒有什么真正的區(qū)別。

      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2015年報告稱,當代18歲以上成年人平均每天約有10個小時盯著屏幕。(相比之下,每天的平均鍛煉時間只有17分鐘。)我至今仍記得童年好友家里的座機號碼,卻現(xiàn)在好友的電話卻一個也記不得。(英國專門做過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10個人里有7個是這樣。)美國人有十分之七在服用處方藥,其中40~59歲的女性有四分之一服用抗抑郁藥——盡管研究表明有些人隨便做做心理治療或者去小樹林走走都能起到和吃藥一樣的效果。虛擬現(xiàn)實頭盔在游戲產品市場上炙手可熱。汽車是我們的腳,計算器是我們的腦,谷歌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只有一部分是生物性的,血肉與科技、碳(有機)與硅(電子)之間并無清晰的分野。我們也許還不知道會去往何處,但我們肯定已離開了原來的位置。

      猜你喜歡
      人類基因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Frog whisperer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紅的基因 綠的本色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6:54
      修改基因吉兇未卜
      奧秘(2019年8期)2019-08-28 01:47: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創(chuàng)新基因讓招行贏在未來
      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 03:36:21
      基因
      大田县| 曲水县| 凤台县| 班戈县| 苍溪县| 剑河县| 京山县| 河北区| 林芝县| 景洪市| 乌海市| 平度市| 三门县| 临猗县| 扎鲁特旗| 塔河县| 观塘区| 九龙城区| 肇源县| 甘洛县| 岱山县| 福贡县| 绥滨县| 全州县| 延川县| 西城区| 乐陵市| 外汇| 长泰县| 延吉市| 罗源县| 菏泽市| 东阳市| 阿城市| 贵溪市| 乌兰县| 阿合奇县| 景宁| 张家港市| 永寿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