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镕鍵
近年來關于中國游客在國外著名景區(qū)的負面行為報道較多,說明國民需要從少兒時代起就樹立起良好的自然審美觀與環(huán)保意識。內在的環(huán)保意識比外在的強制懲罰措施更有助于塑造高素質的中國游客,自然教育對此能起到較為積極的作用。動畫電影是中國少年兒童接受度較高的電影類型,具有較好的宣傳教育功能。自然教育類的動畫電影,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意識與情懷,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教育主要包含智識教育與心靈教育兩方面,其中智識教育側重于傳授知識,而心靈教育則側重于德育教育。在知識與德育并重,教育做得比較成功的日本,以熱愛大自然為核心的自然教育是德育教育中極為重要的方面。而中國的應試教育,則過于偏重知識而忽略了心靈。電影是彌補應試教育缺陷的一種心靈教育方式,因為電影是一門借助心靈而成就的藝術。動畫電影是兒童青少年這個群體比較喜歡的一種電影類型。以自然教育為題材的動畫電影,可以幫助孩子們從小親近自然,陶冶情操,培養(yǎng)出和諧的愛和對環(huán)境的責任感。自然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這在旅游文化方面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
一、自然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以體現(xiàn)國民形象的中國游客為例。近年來,中國游客在國外景區(qū)的諸多不文明行為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美國、法國、韓國、英國、泰國等不少國家的官方媒體都做出相關報道。例如,中國少年在埃及千年神廟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事件也曾引起過網絡熱議。孩子的父母在道歉的同時,稱“孩子成績一直都很好,平時也很聽話,但性格有些內向?!边@說明“成績好”的學校教育與“很聽話”的家庭教育中還存在某種缺陷,導致許多國人未能形成一種優(yōu)質的旅游文化。這種旅游文化的缺失,表現(xiàn)為對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缺乏尊重,嚴重影響著國人形象與國家聲譽。
歸根到底,優(yōu)質旅游文化的形成,除了有外在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更需要內在的游客的自覺意識。這種意識的形成,只能依靠更高質量的自然教育,而且必須從兒童青少年時期抓起。根據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針對教育的“自我同一性”原則,教育應該使學生尋找內在的同一性,減少或消除學生內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guī)椭鷮W生認識到自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即個人與社會和自然的統(tǒng)一。但如果孩子長期處于家庭或教室等與大自然接觸相對較少的封閉的小環(huán)境中,缺乏對自然樂趣的體驗,便難以與自然環(huán)境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和達到理想的自我同一性,從而難以培育出真正健康的身心。所以,自然教育才是真正符合自我同一性原則的。
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本來并不缺乏“自我同一性”的自然教育思想,“天人合一”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為重要的思想成份。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老子的《道德經》中與莊子的《莊子.齊物論》中,便認為人應該順應自然以和同天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按照老莊的道家思想,體悟自然之道的人,可以幫助身心擺脫外物的束縛,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漢代《淮南子.主術訓》中則有“殄不掩群,不取蘼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等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政策描述。只可惜在由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過程中,“天人合一”等傳統(tǒng)文化思想被過于強調“人定勝天”的斗爭思想等取代,某種程度上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對立了起來。
所以,自然教育不僅可以豐富智識教育,更有助于心靈教育。學校、家庭、社會是實施教育的三個主戰(zhàn)場,應該為自然教育提供廣泛支持。對青少年兒童而言,動畫電影是宣揚自然教育思想的重要載體。對已有的自然教育影片進行研究,尤其是動畫電影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動畫影片中關于自然教育常見的兩種題材是:動物電影、環(huán)保電影。
二、動物動畫電影與自然教育
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與親近感,萌發(fā)交朋友的愿望。能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同理心,懂得關心和照顧他人,通常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動物為主角的電影,通過展現(xiàn)與人類并存于世的動物們的生活狀態(tài),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體會自然與生命的心靈體驗,也常常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動畫在演繹動物電影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為真實的動物演員訓練難度較大,難以完全按照人的指令來進行表演。而動畫方式則不會受此限制,擁有巨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1994年,由迪斯尼公司推出的二維動畫電影《獅子王》大獲成功,奪得兩項奧斯卡獎項并風靡一時。此后,由于技術的發(fā)展,3D動畫電影逐漸取代二維動畫電影成為主流?!毒`鼠小弟》、《冰河世紀》、《海底總動員》、《加菲貓》、《功夫熊貓》、《里約大冒險》等優(yōu)秀三維動畫電影不僅接連創(chuàng)造著票房佳績,在藝術評價方面也贏得廣泛好評。
在商業(yè)動畫電影方面,目前中國與國際頂尖水平還存在著不小差距。但在動畫電影發(fā)展的早期,中國的藝術動畫電影卻成就非凡,獲得過不少國際大獎,其中不乏動物動畫電影的精品。例如,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用擬人化的方式展示了一群小蝌蚪生動感人的尋親之旅,講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該片于1961年在瑞士第4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短片銀帆獎,并在之后的多個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榮譽,在世界電影史上寫下精彩的一筆。1981年,采用敦煌壁畫形式的《九色鹿》,描述了一只美麗善良的神鹿懲罰恩將仇報的小人的故事,教育人們要信守承諾,不可忘恩負義。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等擬人化的動畫形象,以其鮮明的性格特點深入人心,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近年來比較成功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也都成功創(chuàng)建了以動物為主角的動畫形象。
動物主題的動畫電影,讓孩子們感受到新奇的同時,也讓他們認識到動物同樣具有勇敢、團結等和人類一樣的品質。樹立起這種意識的孩子,不僅更容易與小動物們友好相處,還能體會到動物帶來歡樂和啟迪,擁有一個多彩的童年。當孩子們通過這樣的自然教育獲得心靈的健康發(fā)展與人格的自我完善,久而久之,當他們到自然景區(qū)進行游歷時,也會具備愛護動物與尊重生命的行為風范,而不是出現(xiàn)對野生動物的攻擊性行為。
三、環(huán)保動畫電影與自然教育
自然景區(qū)成為旅游熱點,是因為向游客提供了一種回歸自然的精神場所。隨著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自然環(huán)境遭受污染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已經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與健康。大眾普遍在潛意識中對現(xiàn)實中的環(huán)境破壞感到不滿,開始懷念起過去山清水秀的自然風貌。
2009年,積極采用動畫技術奪取了多項奧斯卡獎項的美國影片《阿凡達》,旗幟鮮明地宣揚保護自然環(huán)境,以戰(zhàn)士的精神來對抗人類對資源的野蠻掠奪,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廣泛的贊譽,票房也極為豐厚。之前的美國動畫電影中,環(huán)保題材的影片也不乏精品,如1992年關于砍伐森林和廢氣污染的《芬谷林:最后的雨林》,1995年關于拓荒者向印第安土著爭奪自然資源的《風中奇緣》,2007年關于污水問題的《辛普森一家》等等。
而在中國,最為人所知的恐怕還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那些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動畫電影。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自然氣息隨處可見。例如,《幽靈公主》中茂密的大森林,《龍貓》中青青的田野,《天空之城》中高聳入云的參天大樹,《風之谷》中燦爛的星空與靜謐的山谷,充滿著夕陽、大海、藍天、藤蔓,木屋、風車等溫馨的自然元素。人物風格也是簡單而樸素,與環(huán)境一樣清新自然。孩子們是絕對的主角,用童真感受著世界,認識到只要自己保持純潔的心靈,勇敢面對外部的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便能走出困境。在這些動畫電影中,孩子們純凈的心靈與大自然之間普遍存在一種神奇的共鳴,與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謀而合。宮崎駿始終堅持著“人與自然必須共生”的創(chuàng)作理念,其動畫電影作品處處充滿著自然的美感,希望在工業(yè)文明時代可以堅守著一份對大自然的尊重與熱愛。
相對而言,中國動畫形式的環(huán)保電影還處于比較缺乏的狀態(tài),但近期也出現(xiàn)了可喜的進步。2015年上映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獲得了巨大成功,贏得近3億的總票房。這是一部既以動物為主角,又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動畫電影。影片中,熊二成為最出彩的英雄,勇敢地擊敗了偷獵團隊,在拯救森林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長。片中對親情、友情都有生動的展示,獲得了不少好評。
在《熊出沒之雪嶺熊風》之前舉辦的“麻辣鮮師分級專場”點映中,京城百名老師提前觀看了全片,超過90%的老師把票投給了“適合全年齡觀看”。有老師認為影片“情感細膩溫暖,環(huán)保理念出色,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p>
可見,環(huán)保題材的中國動畫電影并不缺乏觀眾的認可,也是將自然教育思想寓教于樂的重要途徑。國民教育決定國民素質,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雖然不是徹底改良游客不文明行為的金鑰匙,但一定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整體素養(yǎng)。此外,在國家愈加重視環(huán)保問題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的環(huán)保動畫電影也擁有亟待發(fā)掘的巨大潛力。但要做出具備中國特色的精品,必須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對大自然有真摯的熱愛,用具有美感的故事、人物、畫面、音樂等來觸動觀眾的靈魂,感化他們的心靈。
四、結語
究其根源,近年來廣為詬病的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是國民素質有待提高的集中體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源于內在審美意識的淡薄、人與自然的身心隔離。當大眾普遍懂得欣賞自然之美,尊重生命與熱愛自然環(huán)境,國人才會真正擁有優(yōu)質的旅游文化,才能向世界展示更為優(yōu)良的國民形象。這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是從小就培養(yǎng)起來的。電影是進行意識輸入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娛樂大眾,也承載著宣傳教育的社會功能。以自然教育為主題的動物、環(huán)保動畫電影,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審美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純凈的心靈與美好的情懷。期待國產動畫電影中能早日出現(xiàn)超越宮崎駿那樣的自然教育題材的經典作品,可以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和諧生態(tài)觀發(fā)揚光大,幫助孩子們成長為有高度自然審美觀和良好行為風范的高素質國民。
(作者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