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遼寧朝陽,一場久違的中雨給這座遼西古城帶來了甘霖,讓持續(xù)的旱情得到了緩解。大家都在感慨這是一場及時雨的時候,距離朝陽市中心十余公里的朝陽縣柳城街道波赤村的艾益帥家,收獲了另一場“甘霖”……
假如沒有這次邂逅,
你的天空還要籠罩陰霾多久
3月21日10時38分,《婦女》雜志讀者、朝陽縣婦聯(lián)主席沈紅梅在剛剛創(chuàng)建不久的微信“婦女雜志讀者群”轉(zhuǎn)發(fā)了這樣一條消息:《請給一個10年了,從來沒有站起來的小妹妹,一個站起來開開心心玩鬧的機會》。消息介紹了一位家住朝陽縣柳城街道波赤村、名叫艾益帥的女童。2008年,艾益帥八個月大時,患上了腦癱和繼發(fā)性癲癇。為給艾益帥看病,這個農(nóng)民家庭花光了10萬元積蓄,欠下了20萬元外債,一步步走向因病致貧的泥淖。
正參加黨校學習的婦女雜志社黨支部書記、社長李建軍課間休息時看到這條消息后,心里為之一動,他覺得應該為這個不幸的女童、為這個不幸的家庭做點兒什么……
3月22日上午9時,婦女雜志社會議室正在召開社領(lǐng)導班子(擴大)會,剛剛結(jié)束黨校學習的李建軍社長主持會議,這次會臨時決定召開且只有一個重要議題——如何在幫助艾益帥上盡一份力。與會者充分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向艾益帥伸出援手,幫助患兒家庭;應以雜志社黨支部名義號召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捐款獻愛心,這既是新聞媒體應盡的一份社會責任,也是雜志社員工一次自我教育實踐活動。
號召一出,得到了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僅僅半天時間,雜志社全體員工便都各自獻出了一份愛心,共計為艾益帥捐款2550元。他們的名字是:李建軍、陳文閣、劉柳、馬光、李文勇、雷泓冰、周開明、趙麗杰、宋凌燕、倪萌、劉洋、馮暉、閔莉、洪小博、張秋洪、張平平、于飛、李冰、陳通、聞名宇。
假如把這2550元捐款送到艾益帥的家中,讓故事結(jié)束、讓生活歸于常態(tài)的同時,也會收獲一份感恩之情。但對于一個被貧病煩擾已久的家庭來說,這些錢有些杯水車薪;對于一個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的組織來說,這么做有違邏輯。愛心的第二波洪流奔涌而來!
為了讓更多人迅速了解到艾益帥的不幸遭遇及其家庭所面臨的巨大困難,3月23日15時58分,婦女雜志社官方微信公眾號“婦女好朋友”推送消息《婦女雜志社全體員工為農(nóng)村貧困患兒捐款》,讓數(shù)千讀者第一時間了解到事情原委,這也是艾益帥的經(jīng)歷第一次見諸媒體。消息末尾附上了雜志社的聯(lián)系電話,以求更多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愛心行動中來。
官微的消息推送后,婦女雜志社全體員工陸續(xù)在各自的朋友圈、微信群轉(zhuǎn)發(fā)此消息。他們不分工作與休息、無論熟悉與陌生地轉(zhuǎn)發(fā)著同一條消息。這是一次為了給患病女童多一絲站起來的希望的“霸屏”行為!
愛的偉大在于她可以相互感染
功夫不負有心人。
3月24日11時12分,在微信群里看到轉(zhuǎn)發(fā)消息的沈陽電大直屬泉園學習中心劉淑揚女士通過微信轉(zhuǎn)賬功能向艾益帥捐款100元。這是獻愛心行動開始后,婦女雜志社收到的第一筆來自社會的捐款。這離雜志社官微推送捐款消息僅僅1天時間!
第一筆捐款的迅速到來給了雜志社人信心與力量,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喚起社會關(guān)注。他們利用雜志社另一微信公眾號“女人觀天下”配合轉(zhuǎn)發(fā)相關(guān)消息以求傳播給更多人知曉;他們迅速起草了題為“讓愛傳遞下去”的《全體員工倡議書》,3月24日14時22分,通過官微發(fā)出倡議,呼吁社會各界人士為艾益帥獻愛心;他們不但自己轉(zhuǎn)發(fā),還動員身邊親朋好友轉(zhuǎn)發(fā)相關(guān)信息;他們發(fā)揮各自人脈資源優(yōu)勢,尋求更多的媒體和個人參與到愛心行動中來……
2017年的整個春天,“艾益帥”三個字成了婦女雜志社的熱詞,成了雜志社每位員工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其間,婦女雜志社官微及時推送《倡議書》及獻愛心行動取得的最新進展;雜志社員工在朋友圈、熟悉與不熟悉的微信群里轉(zhuǎn)發(fā)官微的消息;《婦女》雜志5月刊和《婦女·女人觀天下》6月刊分別刊發(fā)愛心捐款公益廣告、《倡議書》及艾益帥家人的求助信……隨著愛心行動被越來越多人知曉,一筆筆捐款紛至沓來。
“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p>
當愛心開始傳遞之時,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
4月7日上午10時許,一位穿著工裝、頭發(fā)花白的老師傅推開了婦女雜志社的大門。他不熟悉微信如何轉(zhuǎn)賬,也無暇到銀行柜臺排隊,于是騎著自行車來到雜志社,手遞手把100元錢交給雜志社員工。老師傅名叫趙永久,今年56歲,2006年下崗后,做起了兩份保潔員的工作,這樣能給他帶來每月2400元的收入,一家三口租住在30平方米的陋室。
遼寧省直機關(guān)的兩位領(lǐng)導干部,與李建軍社長熟識,看到李社長的微信朋友圈后,第一時間通過微信轉(zhuǎn)賬獻上愛心,他們卻都堅決要求不要留下姓名;在沈陽求學的大學生姜承文,來自農(nóng)村家庭,家里并不富裕,平時省吃儉用,在看到婦女雜志社的微信推送后,擠出并不寬裕的生活費的一部分捐款給艾益帥;李淺淺家境貧寒,工作不穩(wěn)定,孩子在上大學,看到相關(guān)消息后也捐款給艾益帥;沒有留下名字的沈陽市民于先生看到報道后,起早到銀行ATM機匯款,因為不熟悉流程,操作幾次都沒有成功,幾經(jīng)輾轉(zhuǎn),于先生還是聯(lián)系到雜志社,通過微信轉(zhuǎn)賬獻出一份愛心;雜志社分別在4月6日19時46分收到楊靜轉(zhuǎn)賬捐款1000元、4月9日7時54分收到羅娜轉(zhuǎn)賬捐款1000元,這是截至目前,愛心行動收到的單筆數(shù)額最大的捐款,雜志社不知道兩位捐款者的年齡、職業(yè)、收入狀況,甚至不知道他們來自哪里,但是他們一定是美麗的人。他們的精神感動著全體雜志社人。
在為艾益帥獻愛心行動過程中,雜志社人一方面為女童的遭遇感慨憂傷,一方面又為一雙雙援手、一顆顆熱心的涌現(xiàn)感激不已。捐款者有在校學生,有機關(guān)干部,有身在韓國的同胞,有花甲老人,亦有未留信息的匿名者……無論職位高低、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年齡長幼、無論心意多少,都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人心向善的巨大正能量。請不吝贊美地為這些愛心人士致以敬意(按捐款時間先后為序):
劉淑揚、李淺淺、無憂花開(網(wǎng)友)、樸女士、陶先生、李景峰、王淑華、蔣女士、趙永久、姜承文、李賽楠、楊靜、楊秀娟、安然、李興福、羅娜、劉春華、含(網(wǎng)友)、韓英 、于先生、洪家寧、崔亞紅、眾生平等(網(wǎng)友)、高紅、薦存。
截至5月21日,婦女雜志社共計收到來自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4830元。加上雜志社全體員工捐款2550元共計7380元。
通往夢想的路上從來不會孤單。婦女雜志社在為艾益帥獻愛心行動中承擔起的社會責任,不僅得到了友媒的贊賞,還得到了它們的鼎力相助與積極參與。
3月27日,朝陽市綜合性資訊服務門戶網(wǎng)站“今日朝陽網(wǎng)”以專題形式轉(zhuǎn)發(fā)婦女雜志社員工為艾益帥獻愛心相關(guān)信息,該網(wǎng)顧問劉貴成表示,對這樣的行動全力支持。3月29日,《遼沈晚報》記者來到雜志社了解相關(guān)情況,隨后《遼沈晚報》記者崔晉濤對艾益帥家進行了采訪;4月6日,《遼沈晚報》以《37歲母親抱著腦癱女孩喂飯9年》為題對艾益帥的遭遇及婦女雜志社的善舉進行了深入報道,并公布了捐助聯(lián)系方式。4月11日,把婦女雜志社的行動當作新聞線索的遼寧電視臺“大海熱線”欄目用五分鐘時長對艾益帥的經(jīng)歷進行了報道。友媒的報道擴大了影響,推動了募捐行動。
我把希望交與你手心上,
請相信奇跡會出現(xiàn)
5月22日,遼沈大地迎來久旱后第一場降雨,婦女雜志社黨支部書記、社長李建軍和婦女雜志社編委李文勇清晨時分從沈陽啟程,驅(qū)車300余公里,冒雨前往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波赤村。
踩著泥濘的街路,李建軍、李文勇及朝陽縣婦聯(lián)副主席王得雪、縣婦聯(lián)權(quán)益部部長于洋洋、柳城街道婦聯(lián)主席楊大力、波赤村婦聯(lián)主席艾玉琴一同來到艾益帥家,李建軍社長把7380元捐款交到王志云手上。
艾益帥如今已經(jīng)十歲了,可是她的體重卻只有20多公斤。不會說話,需要由大人喂食大米粥、泡過水的餅干等流食,四肢癱軟,不停地抽搐……為了減輕艾益帥的病痛,作為媽媽的王志云自己上手給女兒注射抗興奮藥物,“這個藥藥勁兒很大,對身體也有副作用,但是沒辦法,目前只能用這種藥減輕孩子的痛苦?!?/p>
李社長詳細了解孩子治療情況、家庭狀況后,反復鼓勵艾家人不要放棄治療的機會、堅定奇跡會出現(xiàn)的信念,同時表示對艾益帥的捐助行動還會繼續(xù)推進下去。
王志云對此次雜志社發(fā)動社會各界力量幫助自己女兒的大愛之舉表達了深深謝意。
在走訪艾家的半小時時光里,王志云始終抱著女兒艾益帥,她總是不經(jīng)意地向懷中的女兒投下幾分柔情幾分堅定的目光。在生命已經(jīng)走過的無數(shù)個半小時時光里,她們就這么在抱與被抱中度過。這一抱,給人以溫暖、勇氣與希望。
正如滋潤這片沃土的喜雨停歇后終將迎來陽光普照、萬物勃發(fā)一般,艾益帥和艾家人離風雨過后的彩虹同樣不會太遠。
永遠在路上
當捐款被送到艾益帥家?guī)滋旌?,雜志社李文勇同志接到了王志云打來的電話。她剛剛到沈陽的一家醫(yī)院給艾益帥掛號看病。電話中,王志云說到了艾益帥的近況、說到了她自己未來一段時間的打算。她還說,她這次來不需要雜志社幫忙聯(lián)系。她就像和自己的家人匯報行蹤一樣,告訴雜志社她們母女又來省城看病了。言語間流露出的是親人般的信任與情感。
這位媽媽手里有些錢后,將踏上為女兒尋醫(yī)問藥的征程。不,這本就是這位母親十年來一直在走的路。雖然前途未卜,但有一種近乎偏執(zhí)的力量始終驅(qū)使著她不要停下——那便是母愛!
雜志社人也知道,7000多元錢并不能給這份愛太多的支撐,所以,淡淡的焦慮未曾從他們的心頭散去,他們還將繼續(xù)為一個母親的希望奔走呼喊,也期盼著更多人與雜志社人同行。(募捐愛心賬戶戶名:婦女雜志社,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沈陽中山廣場支行,賬號:3301003409249005153;聯(lián)系人:李文勇,聯(lián)系電話:024-22848379、13940111113。)
雜志社人的信念是:讓孩子盡快站起來!
(李文勇亦對本文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