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艷立+譚依晴+胡子敬+張敏靜+李嬌+劉勇
摘 要:文章選取某高校大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了解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關注程度,對高校開展的時政課及時政活動的態(tài)度,了解其關注的時政熱點類型以及影響關注的因素等。以此為基礎,分析得出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并且為大學生關注時政熱點提供可行建議,以期為今后提高大學生的時政熱點認知能力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時政熱點;認知程度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對時政熱點認知程度的評價方法
1.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評價方法
評價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不能片面地從某些事件出發(fā),需要結合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關注特點、關注類型、關注方式以及學校對時政熱點的宣傳力度等方面綜合判斷。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為問卷調(diào)查法,針對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做了全面調(diào)查和分析。
2.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問卷設計
本次調(diào)查以某高校大學生為樣本來源進行分層抽樣,然后隨機抽取班級確定樣本,并根據(jù)年級、專業(yè)等劃分。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4份,有效回收率92.8%。樣本中男生197人,女生267人。本研究采用筆者自行設計的“大學生對時事政治熱點的認知程度調(diào)查問卷”進行測量,問卷的克朗巴哈系數(shù)為0.781,信效度符合標準。該問卷共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調(diào)查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專業(yè)、年級、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方面為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基本認知,共7個項目,得分越高,表明認知程度越高。第二方面為大學生對高校開展時政課及時政活動的態(tài)度,共4個項目,根據(jù)各項目的得分評價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態(tài)度。第三方面為時政熱點試題,作為學生了解時政熱點的效標,共10個項目,得分越高,表明對時政知識的認知程度越高。
二、大學生對時政熱點認知程度的調(diào)查與分析
1.大學生在關注時政熱點方面存在矛盾心理,易受主觀因素影響
醫(yī)學類專業(yè)課程較其他專業(yè)要多,還要在課余時間完成醫(yī)院見習等其他學習任務,因此關注時政熱點的時間和精力就更少。大學生能認識到關注時政熱點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社會外在因素的影響,使大學生的注意力由關注時政熱點轉向其他方面。在對464名學生的調(diào)查中,有92.2%的大學生認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關注時政熱點,但是實際上對時政熱點的關注深度不夠,只有33.6%的大學生會對時政熱點有一定的個人看法,僅有8.0%的人會經(jīng)常和同學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朋友和家人對時政熱點關注程度高達89.9%的環(huán)境下,仍然有19.4%的大學生認為時政熱點與自己不相干。
本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影響大學生關注時政熱點的主要因素是個人興趣,占總人數(shù)的46.6%;然后是信息資源,占29.7%;課余時間占16.4%;受周圍環(huán)境以及其他因素影響的占7.3%。因此可以得出,大學生關注時政主要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其他因素影響不大。
2.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存在差異性
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關注程度明顯不同,得分均值由群眾、團員、入黨積極分子、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呈遞增狀態(tài),其中黨員類得分明顯高于其他組得分。由此可見,提高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關注程度,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思想上提高大學生的時政熱點認知水平。
筆者在本次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對高校開設時政課的態(tài)度,44.0%的大學生是“取決于老師的授課方法”;21.0%的學生認為“沒想法,和其他科目一樣”;有15.7%的學生認為“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在“高校是否有必要開展時政活動”問題中,95.9%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85.3%的學生表示會“主動”或“視活動形式參加”。這些數(shù)據(jù)都表明目前高校開展的時政課及時政活動并不很受大學生的歡迎。但是相較于時政課,大學生更青睞時政活動。本次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大學生首先關注的時政是社會民生方面的問題,其次為國內(nèi)熱點、軍事外交,最后是國外熱點。在調(diào)查的人群中,有46.8%的大學生關注時政熱點是社會民生,表明大學生關心的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容易引起大學生的興趣。選擇關注國內(nèi)熱點的大學生占29.7%,主要是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而容易獲取時政信息,對于國內(nèi)發(fā)生的大事有基本的了解。關注軍事外交的主要是男生,女生很少涉及,這與男女之間的興趣愛好差別有一定聯(lián)系。關注國外熱點的人只占3.2%,且了解的也只是國際上發(fā)生的大事件,對國外熱點的關注較少。 在“你今后是否會提高時政熱點關注度?”題中,只有64.0%的人選擇“是”,還有36.0%的人選擇“否”或“不確定”。表明大學生對時政的認知不夠,還沒有認識到時政的重要性。
三、提高大學生時政熱點認知度的建議
1.學校加強引導,拓展實踐活動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時政課程中,教師對時政熱點的看法和見解直接影響學生對時政熱點的看法和見解。為了提高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興趣,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精選案例,聯(lián)系時政熱點等角度入手,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主動參與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書本上靜態(tài)的觀點和原則與動態(tài)的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注意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既讓學生們了解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又切實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大學是思想開放的學術陣地,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組織多樣的活動,激起學生的表達欲和參與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時政認知度。高校除了設立時政課程,還應結合大學生喜新、愛熱鬧的特點,開展有趣味的實踐活動,如知識競答、時政搶答賽、時政辯論賽等。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校園網(wǎng)絡等,發(fā)布最新時政熱點消息,讓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時政資訊。另外,還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訂閱時政期刊、報紙等,開展時政教育活動,將關注時政熱點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促進大學生提高自身政治素養(yǎng),達到既使大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又可開展實踐活動的雙贏局面。
2.端正個人關注時政動機,樹立遠大理想
大學生關注時政熱點是從自身出發(fā)的,要想提高大學生對時政熱點的認知程度,就要從思想上加強教育,從需求動機出發(fā)。大學是青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高等政治思想教育是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人生目標、鑄造高尚品德的重要領地,只有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時政熱點認知度。在班干部競選、黨員入選、社團參選等方面,優(yōu)先選擇時政熱點認知度高的學生。因此,應讓大學生明白關注時政的重要性以及關注時政熱點后能夠給自己帶來的益處,讓大學生主動地關注時政熱點,提高時政認知程度。
參考文獻:
母春蘭,鄒陳程,季 柳,等. 在校大學生對時政新聞的關注情況——以川北醫(yī)學院為例.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13).
孫美華. 如何讓學生積極有效參與政治課堂教學.求知導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