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朝是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朝代之一,其代表性文學樣式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但宋詩其實也是文學史上別具一格的存在。雖不及唐詩輝煌,但作為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興盛的朝代的產(chǎn)物,其仍然具有獨特的韻味。
關(guān)鍵詞:宋詩;概況;特點
從宋朝開始,中國社會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宋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盛。在文學史上,宋代最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詞的興盛。而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宋詩不像唐詩雍容典雅、氣勢磅礴,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味,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取向。
一、北宋詩歌創(chuàng)作
由唐代至宋代,期間經(jīng)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陳橋兵變之后,后周大將趙匡胤開創(chuàng)了宋朝。也正是因為如此,宋代統(tǒng)治者為了避免朝中掌握兵權(quán)的大將造反,實行了和唐代幾乎相反的政策,那就是重文輕武。宋太祖采取“杯酒釋兵權(quán)”的策略,偏于重用文臣而輕用武將。因此,雖然宋朝武力孱弱,但是文化卻高度發(fā)達,這其中就有宋詩的獨特身影。宋詩中的大多數(shù)都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兼有議論和抒情,但重議論輕抒情,題材及語言通俗化,以俗為雅。幾乎所有作家都是詩詞文兼善。
每值朝代易變的時代,初期詩人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總是會受到前朝詩歌的影響。宋初三體就是例證。白體詩人模仿白居易、元稹和劉禹錫等,風格極為淺切。晚唐體詩人模仿唐代賈島、姚合詩風。西昆體則效仿唐代的李商隱,文字華美,但是缺乏內(nèi)在。
仁宗時期,發(fā)生了政治變革,史稱“慶歷新政”,文學革新派成員一改前期創(chuàng)作傾向,文風發(fā)生重要改變。如,歐陽修詩歌創(chuàng)作整體傾向于散文化,初步顯示宋詩風貌,有一部分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如《食糟民》。他的七言古體詩,融議論、敘事、抒情于一體。①
在文學主張上,王安石和歐陽修一脈相承,反對西昆體,有散文化,議論化的特點。他的一千六百多首詩,有很多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如《明妃曲二首》。后期的七言絕句,體現(xiàn)了手法的高深。
在詩文革新運動中,蘇舜欽,梅堯臣有著極大貢獻。蘇舜欽詩歌多對社會現(xiàn)實進行批判,也有寫景作品,但都過于直露。梅堯臣的詩反映民眾困苦生活,也有一些描寫山水。至于陸游更有著宋詩“開山祖師”的地位。
經(jīng)過詩文革新,北宋中期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高潮,確立了有別于唐詩的宋詩風貌。宋朝重文輕武,因此,士大夫也都具有超強的使命感,渴望在政治和學術(shù)上體現(xiàn)出詩文的教化功能。也正是這一特點,使得宋朝的政治斗爭異常激烈,詩人們一方面想要表達自己對于國事的看法,一方面卻不想直白表達,因此,在詩歌中出現(xiàn)了很多議論成分,也使得宋詩的理趣更深。總體來說,宋詩理趣濃、日?;?。而宋詩中愛情詩數(shù)量較少,這是由于相較之下宋詞在表現(xiàn)男女愛情方面更加得天獨厚。
繼歐陽修之后,北宋文壇的領(lǐng)軍人物乃為蘇軾。他的詩題材廣泛,反映下層民眾生活,個體人生感悟皆有。趙翼《甌北詩話》:“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大觀?!雹谔K軾在詩歌中顯示出了獨特的理性認識和人格特征?!叭松教幹嗡疲繎骑w鴻踏雪泥”,諸如此類的詩句中蘊藏著深刻的理性認識。這也證實了宋詩重理趣的特征,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二首》也是如此。
蘇軾的弟子黃庭堅,詩歌風格獨特,用字講究,務求新奇,化俗為雅,多寫與文人相關(guān)題材,但稍顯拗口,形成了“山谷體”生新瘦硬的審美風格。
宋徽宗初年,呂本中把黃庭堅、陳師道為首的詩派取名為“江西宗派”。宋末的方回提出了“一祖宗”之說:杜甫為詩派之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宗。杜甫作為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想要超過他實屬不易,為了能有所突破,詩人們力求生新,從而產(chǎn)生了黃庭堅的“奪胎換骨”和“點鐵成金”以及呂本中的“活法說”,雖令人耳目一新,實質(zhì)上仍然沒有太多改變。
二、南宋詩歌創(chuàng)作
南宋前期詩壇成就最高的詩人要屬曾幾和陳與義。陳與義早年借鑒杜詩手法,風格沉郁頓挫,有不少描寫山水和閑適生活。曾幾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青年時傾心于江西詩派的詩法。南渡之后,他憂懷國事,關(guān)心人民,詩學觀發(fā)生變化,主張平淡。這種詩學觀及愛國熱情影響了后來的陸游。
北宋亡后,南宋和金兩大政權(quán)南北對峙,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詩人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取代了江西詩派的主流地位,其中以“中興三大詩人”最為著名。
其中,陸游成就最高,他懷有復國理想,作品內(nèi)容豐富,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結(jié)合,愛國情感貫穿始終。還有描寫生活情景的,如《游山西村》。他為數(shù)不多的愛情詩,在以詞表愛的時代,顯得更加精彩。梁啟超稱陸游為“情圣”,這里的“情”不僅指愛情,更是愛國之情。他擅長七言詩中的七絕詩,因七絕詩歌創(chuàng)作的成就而被稱為“小李白”。
與陸游不同,楊萬里擅寫自然風物和日常生活,當然也有憂國之思,題材通俗化達到高峰。語言平易流暢,詼諧幽默。
范成大成就最大的是愛國詩,出使金國七十二首紀行詩寫的十分精彩,后期隱居,創(chuàng)作了許多為人熟知的田園詩。
南宋后期,國勢衰微,文氣衰弱,宋詩漸盡,這一時期詩壇的代表人物是“永嘉四靈”與“江湖詩人”。四靈詩人作詩以賈島、姚合為宗,與江西詩派背道而馳,詩歌內(nèi)容多為題詠景物。后來的江湖詩派也以此為途。擅長寫景抒情,但境界較開闊。而詩派相對松散,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創(chuàng)作傾向。
值得注意的是,再往后,由于宋的特殊國情,詩歌中體現(xiàn)的愛國內(nèi)容越來越多。直到宋末,文天祥的“集杜詩”使得本是游戲形式的詩歌寫作具有了深刻的內(nèi)涵,從而成為宋詩的絕響。
注釋:
①袁世碩、張可禮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②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袁世碩、張可禮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作者簡介:牟超男(1995.09.26)女,籍貫:遼寧省開原市,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師范),學校: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