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紅
2006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取消了留級制度,曾引起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guān)注和討論。近日,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錢志亮表示:當前的教育體制,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需要終身拼命地追趕,因此應該恢復留級制度,給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發(fā)育較遲的孩子一年的緩沖時間。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建議再次引發(fā)社會及教育人士的激烈爭論。
留級的那些故事
河南省虞城教師張秋芝自述:我支持恢復留級制度,因為我曾經(jīng)也是一名留級生。從學前班開始,我就不愛學習,成績一直很差,逃學、厭學。小學五年級時,在班主任的建議下留級,那一年,我找到了學習的自信,也有了學習的興趣,成績一路飆升。小升初,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當時的區(qū)重點初中。
不讓學生留級,跟不上班是很痛苦的。初一的時候,病了一星期,返校后,才知道自己錯過了英語音標的學習。而音標就等同于語文中的拼音,非常重要。落下的語文數(shù)學課都能自學補回來,但英語音標是自學也不能夠懂的。英語成了我最差的一科?,F(xiàn)在作為一名老師,我對學困生非常理解,他們聽不懂講課的內(nèi)容,但還是坐在那里很認真的樣子。但我知道,他們心里很苦:既沒有學習的自信,也沒有學習的興趣,只是在茫然地耗費時間。有一次跟一名學困生聊天,我真誠地說自己理解她心里的苦,感謝她聽不懂還認真聽課,她眼淚一下子涌出來,是那種忍耐很久卻抑制不住的悲傷。
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學困生,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卻各不相同。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一名叫王偉晨的小學生,2010年7月出生,剛上一年級時,由于在同齡孩子中月份最小,做什么事都比別人慢半拍。班上做練習,他永遠是最后一個;放學做作業(yè),比其他孩子至少多費一個小時,做不完就哇哇哭。有一次,老師找家長談論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并把孩子在課堂上未完成的作業(yè)發(fā)給家長看,急性子的家長回家就訓斥孩子。次日,王偉晨在學校打掃衛(wèi)生時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并拿掃把打了同學,致使那名學生眼睛輕微受傷。事后,王偉晨哭著說:“晚上被爺爺奶奶罵,白天被老師批評,就是感覺心里不好受?!?/p>
班主任說:“王偉晨不只是作業(yè)不能夠很好的完成,課堂上也經(jīng)常擾亂別人聽課,做各種小動作;有時候我在講臺上講課,他就鉆到桌子底下了?!睙o奈之下,班主任提出讓家長隨班陪伴一段時間,監(jiān)督王偉晨上課。
王偉晨媽媽與班里2009年出生的學生家長交流后發(fā)現(xiàn),晚半年多上學的孩子無論從認知能力、運動能力,還是語言表達能力都表現(xiàn)出優(yōu)于王偉晨。于是她找到校長,提出讓兒子留級。而學校給她的回復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取消了留級制度,除非學生出現(xiàn)了重大疾病,或者有其他嚴重事故,否則,就不允許學生留級。
有因年齡小不能夠認知自己行為、而想留級的低齡兒童,也有知恥而后勇想要改變現(xiàn)狀努力學習的學困生。
濟南的家長李文豪也想讓兒子李偉留級。李偉剛讀完初二,盡管學習很糟糕,但是學校還是決定讓他升入初三繼續(xù)學習。在暑假期間,或許是年齡的緣故又或許受到了啟發(fā),一向?qū)W習不感興趣的李偉突然有了些覺悟。他清楚自己的基礎(chǔ)太差,如果上了初三,課業(yè)會更難,自己也會更聽不懂。有了學習的念頭,在暑假兩個月的時間里他不斷給自己鼓勁,終于把初一兩學期的英語和數(shù)學通過自學補了上來。
李偉很想在初二能留級,把初二的知識學扎實。因為一旦上了初三之后,肯定是沒有時間去補習的,更何況初三還有更多更深的新知識需要學習呢。
李文豪也為李偉的轉(zhuǎn)變高興,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李文豪也贊同且支持李偉在初二留級?;蛟S這將會成為李偉人生發(fā)展中的一個轉(zhuǎn)折、學習經(jīng)歷中的一個再生的機會。李文豪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從老師到學校、到鄉(xiāng)教委、到縣教委,托親戚,找朋友,得到的是一個肯定的一致的答案——不許留級。李文豪沮喪地說:“孩子想要的只是坐在教室里踏踏實實的學習啊,為什么不允許呢?”
反對留級:傷自尊且無助于提高成績
賈瓊(美國夏威夷大學教育學博士):我個人不贊成留級,每個人都應該和同齡人一起成長。不要只顧及學生的學業(yè),而忽略了心理感受,留級不利于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護和發(fā)展。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應該利用學校資源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進步。同時,建議小學任課教師不要更換過于頻繁,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幫助學生。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階段都會不同,不能單純依據(jù)一個量性測試而定性一個學生,這樣是不公平的。
高海英(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大峪第二小學校長):留級生的出現(xiàn),是片面以學生成績考核為主的考核評價帶來的。對學生來說,他們的成就不僅來自于學習成績,還有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等。要對當前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進行改革,讓多元評價挖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只盯著學生的考試成績。非休學原因而留級對小學生心理的確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今,教育改革提倡減負,孩子們的考試成績基本都合格。即使有成績特別落后的孩子,老師應該在假期給予一定的學習幫助。這樣,當學生參加新學年開學前的補考時,成績就能合格通過了。如果因為學生成績不達標而被迫留級,學校同樣負有責任。每一名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學生完成學業(yè),面對個別能力難以達標的學生,教育者更要多花心思幫助他,而不是采取留級這種野蠻的措施。
范燕妮(北京市東四十四條小學教師):我的觀點是留級對成績無太大改觀。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迅速的階段,一年時間個頭就會長高不少。學生留級后會發(fā)現(xiàn),新班級的小朋友比自己矮不少,即使其他學生沒有異樣的眼光,留級的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自卑。事實上,這種更具直觀的感受對學生造成的心理沖擊相當大。
孫宏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在考慮恢復小學留級制度之前,應該提出相應的措施抵消它的負面作用。如何防止老師為了升學率而把成績不好的孩子踢出班級?如何避免留級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壓力?怎樣讓孩子在留級之后盡快地融入新環(huán)境?這些問題不解決,留級很可能適得其反,變成另外一種唯分數(shù)論、成績排行現(xiàn)象。同時,在留級問題上,必須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見。如果孩子不愿意,老師、學校強迫他留級,可能會產(chǎn)生更多的問題。
白方(學生家長):如果學生成績不好而留級的話,那么一個大齡男生往往會比低一級學生高大威猛些,也往往是頑皮的,這些“壞孩子”可能會對其他低齡孩子產(chǎn)生暴力。
贊成留級:再給學生一次機會
王營(山東省寧陽縣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副主任):留級,曾經(jīng)是很多學生最害怕的事情。20世紀我們這代人上小學的時候,針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學校是允許留級的。不過,那時候的我們誰也不希望被確定為留級對象,原因是留級太丟人,在親朋好友和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于是,大家在學習上,你追我趕,害怕被留級。但現(xiàn)在一刀切的不允許留級,又太過死板了。有些孩子年齡小,接受能力差,應該給他們一次重新學習的機會。只有打牢基礎(chǔ),才能順利進行后面的學習。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心智發(fā)育不全,如果讓學困生強行跟班,只怕是雪上加霜,不但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而且還會導致他們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最終厭學、輟學。如果說留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成績差就不傷自尊了嗎?比起留級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怕不讓留級帶來的傷害會更大。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留級制度備受質(zhì)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擠占義務教育資源,10年前,我國各地都存在小學入學難的問題(義務教育并未全面普及),因而反對留級的聲音頗為強烈;二是留級生普遍被視為“差生”,成績跟不上的學生才留級,留級生被貼上歧視性標簽,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但是,取消留級制度,卻讓部分確實跟不上的學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追求的不僅是9年時間,還必須是合格的教育。換句話說,義務教育應該是以9年為基礎(chǔ)學制的彈性學制。智力發(fā)育較快的學生可以縮短年限,智力發(fā)育較慢的學生則可延長年限。
黃齊超(媒體工作者):我認為教育部拒絕中小學學生留級有兩方面原因:其一,便于學籍的管理。國家采取了學籍管理制度后,對于學生的管理和教育財政撥款更加方便,若繼續(xù)允許留級制度,可能會出現(xiàn)鉆空子的現(xiàn)象。其二,學生年復一年地留級復讀,不斷地出現(xiàn)范進中舉的灰色鬧劇,增加了人才培養(yǎng)的成本,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然而,不讓那些學困生留級復讀,也會造成學困生“永無”翻身的機會,打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留級制度卷土重來,既有現(xiàn)實需要,以前的困難也不復存在了。在學籍管理上,只要嚴防漏洞,允許學生復讀也不會造成混亂;而關(guān)于留級是否造成人才培養(yǎng)成本增加,其實家長們相比十年前更具理性了——他們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為逼孩子考個好大學而連續(xù)復讀,因為現(xiàn)在就業(yè)途徑更廣,人才更趨多元化。
錢志亮(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孩子的“年齡”有三個,分別是自然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自然年齡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出生日期;生理年齡是指生理的成熟度,即骨骼、肌肉、內(nèi)臟、神經(jīng)系統(tǒng)、結(jié)締組織等的發(fā)育程度;心理年齡,即心理認知、社會成熟度,又被稱為心理成熟度。北師大實驗小學持續(xù)了近20年的一項入學分班心理測試表明,滿分60分,6歲的孩子應該得22分到28分。每年都會收到40多分的孩子,也會收到10來分的孩子。40多分的孩子,雖然自然年齡是6歲,但他的心理年齡已經(jīng)接近9歲;而10來分的孩子,心理年齡剛滿4周歲。同是坐在一年級教室里的6歲孩子,心理年齡相差5歲!
對于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現(xiàn)象,我經(jīng)過18年研究發(fā)現(xiàn):53.8%的孩子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日歷年齡同步,也就是說這些孩子上小學絕對沒有問題。但是,33.8%的孩子或者生理年齡低于日歷年齡,或者心理年齡低于日歷年齡,這就意味著3個孩子當中有1個孩子上小學時吃虧,因為他的生理年齡或心理年齡的發(fā)育還不成熟。家長送孩子上學一定是依據(jù)自然年齡,可是學校老師關(guān)注的是學生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因此,我希望學校能給心理年齡低的學生放寬政策,他們并不是學不會,而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留級正好能彌補部分學生的這一自然生理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