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林茂盛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城市處于快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城市基礎設施難以跟上城市發(fā)展的需求,大大的制約了城市化的進程,并且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基礎設施融資體制中政府職能不清晰、投資領域過大、投資主體單一、基礎設施缺乏制度保障、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國城市建設的之后,本文就根據(jù)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融以及體制改革進行研究,希望以此來促進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發(fā)展。
【關鍵詞】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化 投資融資 體制改革
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城市基礎設施能夠為城市居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滿足其基本需要,城市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體現(xiàn),表現(xiàn)了城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的和諧,對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有促進或者制約作用。對城市居民提供服務的公共性設施、物質以及相關的產業(yè)部門,是國民經濟體系中基礎設施在城市地域中的延伸。一般來說,我們說的城市基礎設施主要有:自來水、天然氣、電力、公共交通,園林綠化、環(huán)境衛(wèi)生、大橋道路、地鐵等有形的物質設施基礎。而本文所講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融資體重是城市在進行基礎設施建立時,進行資金籌集、經營、回收的管理制度。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城市基礎設施對城市的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做作用,良好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城市的發(fā)展,但是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政府職能不清晰
城市基礎設施時投資領域過寬,因為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大、耗時長、并且大多為公益性,難以將市場機制安排在基礎設施建立中,這就需要政府參與,但是政府又不能完全進行干預。我國政府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不僅要是社會管理者還應該是國有資產的運營者,政府需要盡快改變職能,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但是現(xiàn)在,我國基礎設施建立仍然把使用傳統(tǒng)的行政審批制度,需要多個部門交叉審批,決策效率低下,并且難以表現(xiàn)民主化和科學化。我國政府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中,沒有發(fā)揮市場在資源調控的基礎性作用,出現(xiàn)了政府的錯位、越位和缺位現(xiàn)象,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宏觀調控能力下降,市場秩序相對過寬,基礎設施項目重復,資源出現(xiàn)了嚴重浪費的現(xiàn)象。并且,我國很多基礎設施大多都由政府來進行投資,投資單位過廣使得政府需要為大量的投資資金而負責,需要保證其資金鏈不斷裂,這也就使得政府債務問題嚴重,出現(xiàn)了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并且不利于基礎設施的發(fā)展,制約了當?shù)爻鞘械陌l(fā)展。
(二)投資主體單一,社會投資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目前,我國城市里設施建設存在投資主體單一的情況,這樣一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就會出現(xiàn)資金需求量過大、籌資不足的現(xiàn)象。因為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其主要為公益性項目,工程規(guī)模大、工期長、資金需求量大、效益回收時間長。我國傳統(tǒng)的融資體制下,投資主體單一,投資渠少,市場資金和民間資本難以進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在城市基礎設施的資金供給方面,政府是主要的投資人,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合理分工的投資體制。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為一攬全包,對基礎設施建設為壟斷狀態(tài),這樣一來,即使民間資本想要進入基礎設施建立成功。
(三)法制法規(guī)建設滯后
上面我們講到我國基礎設施建立主要投資主義為政府,仍然處于壟斷狀態(tài)。近年來,為了進一步促進基礎設施的發(fā)展,我國政府開始致力于打斷這一壟斷狀態(tài)。但是目前我國仍然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國家也沒有明確出臺相應的投資融資管理條例,無法切實保障投資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和義務,并且對基礎設施投入資金的來源、投入、使用、管理、收益、分配等問題缺乏明確法律規(guī)范。這就嚴重打擊了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立的積極性,難以實現(xiàn)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的建議
(一)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資職能定位
政府需要轉變職能,重新界定其在基礎設施中的責任,對一些具有收益型的設施項目引入市場化,吸引社會資本的。政府需要改變包辦一切的現(xiàn)狀,需要放手讓市場進行,政府角色從建設者、經營者逐漸轉變?yōu)樵O計者,監(jiān)管者,從而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
(二)尋求多元化投資主體,多方面吸收社會資金
由于我國目前基礎社會的投資主體為政府,為了使得基礎設施盡可能的向市場開始,就必須要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法規(guī)投資工作的作用,基礎設施的市場化需要吸引投資公司的注意,可以將基礎設施建設打包給投資公司建設,自負盈虧。
二是吸引符合建設條件的投資主體參與基礎設施的建立,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可以相對應給予政策的支持。
三是采用靈活多變的政策引導模式,盡可能的吸引社會資本獨立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運行圖。
四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籌集建設資金。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
發(fā)展城市基礎設施必須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的過程,將可能存在的風險降到最低。我國在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可以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目前,我國需要盡快完善我國基礎設施相關領域的政策法規(guī),對阻礙、禁止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yè)的法規(guī)進行修改。同時,還需要快快制定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法規(guī),對投資者的活動、行為進行有效監(jiān)管。只有盡快完善相關法規(guī),才能進一步促進基礎設施向市場開放,促進基礎設施的發(fā)展。
四、總結語
由于基礎設施對城市競爭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促進城市的經濟發(fā)展,這就使得城市基礎設施越來越引起政府的重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融資主體也逐漸向多元化轉變,這也使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嚴峻的的資本挑戰(zhàn),但是這也使得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發(fā)展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這就需要政府進行相應的轉變健全市場經濟基礎下的城市基礎設施多元化投資體制,并且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更多的資金流入。
參考文獻
[l]姚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利用外資的若干思考[J].當代經濟,2009.7.
[2]泰虹.城市建設融資[MI.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0.4.
[3]張傳吉.中國城市建設融資體制改革的思考Ⅱ1.建筑與預算,2010.3.
[4]嚴谷軍.城市基礎設施市場化投融資的創(chuàng)新方式[J].生產力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