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里
家譜作為記錄家族演變歷史的文化符號,承載著血脈傳承、先人事跡、家風形成和族群變遷的歷史。作為家族文化的符號和傳遞家族文化的信使,家譜應受到各個家族的重視。
在農(nóng)村,最隆重的尊重祖先的方式是上墳,每逢重要節(jié)日,上墳成為祭奠祖先的重要儀式。在我的故鄉(xiāng),鄉(xiāng)黨上墳儀式的肅穆、莊重足以讓人欽敬。童年時,最難忘記的是每逢春節(jié),頂著寒風,與家兄家弟沿著崎嶇山路走行數(shù)里到西山根戴家祖墳上墳。每次上墳完畢,家兄都帶我到譜碑面前,講戴家的祖先,講先人們的故事,講我們這個家族演變的歷史。
我在譜碑面前,既充滿了哀傷,也感覺到家族傳襲的偉大。譜碑兩側(cè)刻著“水源木本追先世,春露秋霜展孝思”的對聯(lián),也很好地詮釋了譜碑的意義。遺憾的是——方圓百里,類似這種立有譜碑的墳墓沒幾個。因為時代變遷的原因,更多人在上墳之后,只有聽自家老人憑記憶講述的家族故事,似乎失去了對家族歷史的觸摸感。
現(xiàn)在農(nóng)村流行給孩子起兩個字的姓名,打破了原有族譜上的輩分排行。我很少回家,一旦回家,單憑名字難以分清孩子是孫輩還是曾孫輩的。當下農(nóng)村家族的名字越來越遠離家族記憶,原本清晰的家族起名系統(tǒng)格局被打破。不由得讓人想起每個家族的家譜,我們家族人口應占村里較大的一部分,可惜的是,除了譜碑上闡明的家族譜系沿革之外,竟沒有一本可以用來了解整個家族沿革歷史的家譜可以捧讀,對先人們的事跡也只是憑借家族老人們的回憶,況且,年輕人也對此失去了興趣。沒有了家譜,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失去了最基本的文字依托。前幾日去南方出差,聞聽南方農(nóng)村大興修置家譜,對向后人傳遞信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無疑,家譜作為記錄家族演變歷史的文化符號,承載著血脈傳承、先人事跡、家風形成和族群變遷的歷史。一本好的家譜,能客觀、真實地記錄一個家族的過往,沉淀家族發(fā)展史上的歷史記憶,鐫刻先人們頑強不屈的生存事跡,對傳遞優(yōu)秀家風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家譜提供了供后人查尋、借鑒和學習的書面資料。
家風是展現(xiàn)社會風氣的窗口,作為家族文化符號的家譜,是傳遞家風十分重要的文化載體,理應受到各個家族的重視。梳理家族歷史,提煉家族精神,傳遞文化信息,是修置家譜必須面對的事情,通過修置家譜可以從中感受一個家族成長的脈絡,感知先人們披荊斬棘的歷史。修家譜也是弘揚正能量的機會,通過大力宣揚家族英烈,引導本族后代學習先人事跡。當然也應避免借修家譜之機斂財,或搞宣傳封建迷信等旁門左道。
有一位學者,回到闊別幾十年的故鄉(xiāng),歷時數(shù)月,修好家譜。梳理家族歷史的過程讓他感慨萬千,適逢春節(jié),他還組織了家族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一家人其樂融融,后輩因前輩精神的感召而興奮,前輩因看到后輩的齊心而欣喜。
家族是社會的有效單元,無數(shù)優(yōu)秀的家族成就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而家譜作為傳遞家族文化的信使,應該引起各個家族的重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譜的編制過程中,引導一個家族和諧向上、不斷創(chuàng)新,對一個家族興盛是幸事,對祖國的強盛也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充分認識家譜的文化意義,編制高質(zhì)量的家譜,對形成良好的族風、促進和諧的村風建設和農(nóng)村新文明基地的建立,無疑是最好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