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隨著黨的創(chuàng)立以及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豐富的。對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做一個梳理,并闡述這一時期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成果和所具有的當代價值。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回顧與總結這一時期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教訓,為新時期繼承與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
[作者簡介]李祥輝(1991-),男,漢族,海南省臨高縣人,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D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8-0007-0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具有威懾力的理論武器,在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從大革命時期的萌芽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成功實踐,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為黨創(chuàng)造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奇跡。通過宣傳教育,不僅擴大了黨的影響力,還把革命繼續(xù)推向前進,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物質基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回顧與總結這個時期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教訓,為新時期繼承與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隨著中國共產黨不斷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也不斷得到豐富發(fā)展,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形成與發(fā)展歷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開端
1921年至1927年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端時期,伴隨著黨的創(chuàng)建而產生發(fā)展,并推動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來?!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帶來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雹亳R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先進知識分子的覺醒、給中國人民尋求救國之道帶來了新的曙光,“進步青年和革命知識分子敏銳地感受到世界潮流的深刻變化,紛紛從懷疑以至否定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轉向重新選擇和擁護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前途?!雹谝岳畲筢?、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勞苦大眾之中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促進了廣大中國人民的覺醒,促進了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思想基礎和階級基礎。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中不僅宣告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誕生,還在黨創(chuàng)建之初指出了黨對工農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報紙雜志、書籍、開辦工農補習學校、工會等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黨的主張,促進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到來。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提出要發(fā)動中國三萬萬農民投身革命,“大量的貧苦農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時可以保證中國革命的成功”。
“1923年6月,中共三大不但確定了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且通過了《農民問題決議案》,開始把宣傳和發(fā)動農民提上議事日程?!雹鄣谝淮螄埠献骱?,工農運動的形勢由低潮轉向高潮,在上海掀起影響深遠的“五卅”運動,在農村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建立農民協(xié)會,發(fā)動廣大的工農群眾積極投身革命斗爭,推動了革命形勢向前發(fā)展。1925年5月,《農民士兵間的工作問題決議案》指出要在軍隊建立黨組織,此后,“黨派周恩來、惲代英、鄧小平等同志到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和北方的國民軍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開設政治思想課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則”④,但是,由于蔣介石叛變革命,導致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艱辛探索
1927年至1937年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艱辛探索時期,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艱難時期。1927年第一次國民革命失敗后,黨吸取了以往的深刻教訓創(chuàng)建了人民軍隊、陸續(xù)開辟了許多農村革命根據地,并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解放廣大貧苦大眾。1927年8月1日舉行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開始了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根據1927年“八七會議”的精神指示,毛澤東等同志在湘贛地區(qū)領導了秋收起義,并帶領起義部隊攻打敵人防守堅固的大城市——長沙,后來起義受挫帶領部隊到達三灣村,在此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和“官兵平等”的建黨建軍思想,“第一次在軍隊中建立黨組織,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⑤1927年10月上井岡山后,毛澤東在軍隊內部和外部都開展了宣傳教育工作,要求部隊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和改造地方武裝。1929年紅軍第四軍召開第九次黨代表大會,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中提出了黨內和紅軍的宣傳教育工作問題,成為人民軍隊建設的里程碑,也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綱領性文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形成。1935年1月,紅軍轉移到遵義,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意義重大的“遵義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系統(tǒng)地糾正了“左”傾錯誤思想,是黨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也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始成熟的標志。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日趨成熟
“七七事變”后,中國進入全面抗戰(zhàn)階段。翌日,中共中央委員會發(fā)表宣言,“全中國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的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⑥表明中國共產黨再次期望和國民黨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寇的入侵,形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7月,為了克服黨內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思想,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別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從哲學的高度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科學分析,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哲學基礎。1937年8月,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了全面抗戰(zhàn)路線。1937年10月,毛澤東在《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闡述了“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1938年,周恩來在《抗戰(zhàn)軍隊的政治工作》中,“著重闡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目的與內容、原則與方法,以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建設和發(fā)揮政治工作人員的先鋒模范作用”⑦,豐富和發(fā)展了抗戰(zhàn)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1941年5月開始,毛澤東領導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是黨內思想政治教育的偉大創(chuàng)舉和成功實踐。”⑧1944年4月,譚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上作《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總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系統(tǒng)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實踐
“抗戰(zhàn)勝利以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迫切希望和平、民主、團結,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和平談判的煙幕下發(fā)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雹?945年8月23日,黨針對抗戰(zhàn)勝利后的形勢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爭取國內和平,但是,老蔣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于6月悍然發(fā)動內戰(zhàn)。內戰(zhàn)爆發(fā)后,黨動員農民在解放區(qū)進行土改運動、鼓勵農民積極參加農業(yè)生產勞動支援前線,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階級覺悟,通過頒布《五四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促進土改運動的深入開展,同時,黨積極擴大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對國民黨破壞和平。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一方面加強黨內教育,另一方面做好人民解放軍的思想政治工作。”⑩黨在人民解放軍中開展以立功運動、團結互助運動和新式整軍運動為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廣大官兵的思想認識。1948年9月開始,全國進入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圍繞著爭取全國解放而開展,把黨在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向城市轉移,黨的宣傳教育內容和對象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同時,進行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宣傳教育。1949年3月的七屆二中全會分析了新情況新問題,強調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為迎接成為執(zhí)政黨做準備。
二、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形成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了很多理論成果,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與發(fā)展,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又在革命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發(fā)展。
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是黨將馬克思主義的統(tǒng)戰(zhàn)理論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誕生于特定的中國社會歷史條件下,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先后形成了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抗日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具有中國特色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有利于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革命斗爭,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有利于中國共產黨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爭取人民獨立和民族解放。
武裝斗爭理論也是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是戰(zhàn)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痹缙诘墓まr運動中對武裝斗爭存在一種錯誤的偏見,只注重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沒有采取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專制,導致后來的斗爭運動遭受巨大的損失?!岸摺睉K案讓中國共產黨人深刻意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武力,才能同封建主義作斗爭,才有可能取得勝利。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不斷進行武裝斗爭的探索,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黨武裝斗爭的成功實踐。武裝斗爭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力的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黨的建設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并不斷領導革命斗爭。自黨的創(chuàng)建以來,就重視自身的建設,并在革命斗爭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中首次闡述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強調要從思想上建設,標志著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形成。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明確黨的建設目標及途徑,豐富了黨的建設的內容。1945年,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上系統(tǒng)闡述毛澤東的建黨思想,不斷促進黨的建設理論的完備與成熟。黨的建設理論的系統(tǒng)化,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壯大。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是在遵循特殊的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形成,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發(fā)展完善的。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克服教條主義和“左”傾路線的錯誤影響,拋棄“城市中心論”,運用不同于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革命斗爭模式在中國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斗爭實踐,在敵人統(tǒng)治力量比較薄弱的地方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暴力的學說在中國的運動和發(fā)展。
三、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當代價值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善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克敵制勝的理論武器宣傳黨的各項主張、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促進了革命的向前發(fā)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積累地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經驗對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新形勢下把握其現代價值,有利于增強黨和國家應對各種挑戰(zhàn)的能力。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加強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安全領域的問題特別突出,有人提出質疑“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已經過時,沒有必要再加以堅持”,也有的質疑“堅持馬、恩、列、斯、毛等人根據當時情況所作的一些具體結論,再不需要發(fā)展”,加上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給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造成極大的混亂,如果這些錯誤觀點沒有得到有效及時地糾正與監(jiān)控,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給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造成巨大的損失。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高舉馬克思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國進行各項事業(yè)的指導思想,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作斗爭,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武裝人民,統(tǒng)一全社會的共識,同時,防止指導思想多元化,避免社會陷入危機與動亂。
(二)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不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要重視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人們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亦逐漸被淡化,有人認為政治上可以講思想政治教育,經濟上可以不講思想政治教育,有人還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過去的事,現在可有可無的?!鞍司棚L波”和“天安門事件”給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給黨以極大地警示,為了避免社會陷入動蕩,任何時候都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繼承和發(fā)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積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經驗,善于結合當代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引導人民沿著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實事求是
實踐證明:什么時候,什么情況黨實事求是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就會取得成功,反之則相反。歷史上黨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過于冒進,理論上行不通,行動上更不切實際,犯了很多錯誤,走了很多彎路,例如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左”“右”傾錯誤,都是在沒有看清中國的特殊國情,沒有遵循中國革命客觀規(guī)律的情況下就盲目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導致革命經歷了曲折艱難的發(fā)展歷程。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要聯系改革開放的實際制定合乎教育對象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原則和教育目標,切記隨意拔高和夸大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注釋]
①毛澤東選集(2版)(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頁.
②劉建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7:33.
③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
④⑤鄭永廷.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3-4.
⑥毛澤東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4頁.
⑦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4.
⑧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5.
⑨王書蔭.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01):106.
⑩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