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廣東省惠東縣惠東中學 516300)
準備習題時,要兼顧好選擇題與非選擇題,以達到全面訓練的目的;同時將綜合訓練題與專項訓練題有機整合,使之相輔相成,既可夯實基礎,考查、落實考點目標達成情況,又能幫助構建知識網(wǎng)絡,高效整合模塊內部及模塊之間內容。
一般來說,兼顧各種題型主要考慮的因素有:①非選擇題與選擇題的搭配;②專項訓練題與綜合訓練題的搭配;③容易題、中檔題、偏難題等不同難度題的搭配;④普通題、圖表題、材料信息題、文字表述題、實驗題等不同類型題的搭配。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后,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教師適當安排各種題型比例,并進行選題的科學計劃和安排,以做到最好的兼顧。
例如,在“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一節(jié)的習題課準備時,制定計劃如表1。
表1 選題計劃
做好計劃后,依照計劃進行針對性選擇試題。選題過程中,如遇到比較新穎能夠較好考查學生能力的試題,可進行優(yōu)先安排,或者更改、調整計劃。
準備試題時,要估算好完成所需時間,盡可能用學生最少的時間達成教師的教學目標,避免增加學生學習上的負擔。一般來說,課堂訓練與課后訓練所安排的時間有所區(qū)分。
課堂訓練,至少需要兼顧到學生做題時間、學生合作探究時間和教師講解時間。以一節(jié)課40 min為例,學生做題時間控制在15~20 min,學生合作探究時間控制在5~10 min,教師講解時間控制在10~15 min,多余的時間可安排學生進行整理、鞏固或者進行課堂效果檢測訓練。課后訓練,考慮到整理、鞏固所需時間,準備15~20 min題量即可。
當然,要比較準確估計出學生做題所需時間,教師需要對題目難易程度、信息量大小以及所任教班級、年級學生生物學水平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估計學生做題所需時間的策略:①對題目難度、區(qū)分度、信息量大小(字數(shù)統(tǒng)計、圖表信息量等)、(非選擇題)答案關鍵詞數(shù)量、字數(shù)等作出科學分析、計算;②經(jīng)常性對學生完成某些試題所需時間進行調查統(tǒng)計并詳細記錄;③對學生考點掌握程度進行抽樣調查分析。例如,表2為對高三某個班級多次統(tǒng)計記錄的情況。
表2 高三某班學生完成1道讀圖選擇題所需時間
[注:①難度計算公式為:P=R/N。其中P代表題目的通過率,R為答對或通過該題目的人數(shù),N為全體考生人數(shù)。一般說來,容易題、難度系數(shù)為0.95~0.75,中檔題為0.74~0.6,難題為0.59~0.20。②區(qū)分度計算公式為:D=PH-PL。PH和PL分別為高分組(總分最高的27%考生)和低分組(總分最低的27%考生)的通過率]
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會經(jīng)常性對這些信息進行調研、統(tǒng)計和更新。積累這些信息,便可以根據(jù)所選試題的難度、區(qū)分度和信息量等,比較準確地估計出完成試題所需平均時間。
確定好考點目標后,要分析好考點的主干內容、分支考點、常考點、易考點、易錯點、難點等,同時找出目標考點與模塊內其他考點、跨模塊考點的聯(lián)系,進行針對性選題,重點突出核心內容的考查。當然,時間充分、學生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兼顧“邊緣”考法、“偏僻”考法。但不能因為求全而減弱了核心考點,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教師把握好考點的策略是:認真分析歷年高考試題知識點分布、分值,并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分析。比較分析越細,對考點的把握性越強,對常見考法和考點綜合了解越清楚。
各種模擬試題層出不窮,但有時限于命題者專業(yè)知識上的不足、知識更新的不及時或者思維上考慮的不充分、不全面等,試題不夠嚴謹、不符合科學原理或者表述不清晰等情況時有發(fā)生。
例題 有關真核細胞DNA復制和轉錄這兩種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兩種過程都可在細胞核中發(fā)生
B.兩種過程都有解旋酶參與反應
C.兩種過程都以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
D.兩種過程都以DNA為模板
本題提供的參考答案為C。DNA復制是以脫氧核苷酸為原料,轉錄是以核糖核苷酸為原料,故C選項錯誤。但B選項也是錯誤的。事實上,DNA復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轉錄需要RNA聚合酶,并不需要解旋酶,故B也錯誤。實際上,這類錯誤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雖然教材修訂后更新了相關內容,很多教師沒有及時更新知識。
因而,教師需要不斷更新生物學知識,重視生物學教材的每一次版本更新和內容更新。同時,在篩選試題時要嚴格把關,對有問題的試題要果斷舍棄或者進行修正。相比而言,歷年高考試題的知識性、嚴謹性和專業(yè)性較高,這是一個可供教師參考、利用的試題寶庫。
精選出試題后,教師需要對試題進行詳細地檢查,避免出現(xiàn)題意不明、輸入錯誤、圖表不清晰、排版參差不齊等問題。對于學生而言,一份錯漏百出或者不夠整齊美觀的試題會嚴重影響其做題的積極性和學科學習的興趣。因而,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教師應不厭其煩進行檢查和校正,對不清晰的圖表進行修復或重新繪制。
精選出試題后,可繼續(xù)后續(xù)工作的準備。例如,選出其中難度適宜、綜合性較強、重點考查核心考點的試題作為典型例題,重點講解,充分拓展,力圖全面挖掘出試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