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石譜序
天地至精之氣,結(jié)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或巖竇逶迤,峰嶺層棱。凡棄擲于媧煉之余①,遁逃于秦鞭之后者②,其類不一。至有鵲飛而得印③,鱉化而銜題④。叱羊⑤射虎⑥,挺質(zhì)之尚存;翔燕鳴魚,類形之可驗。
【譯】天地間最精純的氣凝結(jié)成為石頭,背土而出,形狀甚為奇怪,有的巖竅曲折連環(huán),有的峰嶺重疊聳立。這大概是女媧煉五彩石補天之后所遺留下來的石頭,秦始皇用趕山鞭驅(qū)石填海時所逃掉的石頭,品類不一。后又有“鵲飛得印”“鱉化銜題”的傳說,皇初平叱石為羊、李廣勇射石虎的遺跡依然存在?!跋柩唷薄傍Q魚”形狀的石頭也可作為憑證。
【注1】棄擲于媧煉之余:“媧煉”言女媧補天事?!读凶印珕枴份d“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
【注2】遁逃于秦鞭之后者:“秦鞭”是言秦始皇鞭山填海事。見唐代歐陽詢編《藝文類聚》卷79引晉代伏琛《三齊略記》作:“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城陽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又曰:“始皇于海中作石橋,非人功所建,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感其惠,通敬其神,求與相見。海神答曰:‘我形丑,莫圖我形,當與帝會。’乃從石塘上入海三十余里相見,左右莫動手,巧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我約,速去?!蓟兽D(zhuǎn)馬還,前腳猶立,后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于海。眾山之石皆住,今猶岌岌,無不東趣?!彼未鷺肥纷短藉居钣洝肪?0引此段作:“始皇造橋,欲渡海觀日出處。海神為之驅(qū)石豎柱,始皇感其惠,通敬于神,求與相見。神曰:‘我丑,莫圖我形,當與帝會?!蓟蕪氖瘶蛉牒K氖?,與神相見,帝左右有巧者,潛以足畫神形。神怒曰:‘帝負約,可速去?!蓟兽D(zhuǎn)馬,馬之前腳猶立,后腳隨崩,僅得登岸。今驗成山東入海道可廣二十步,時有豎石,往往相望,似橋柱狀。”
【注3】鵲飛而得?。旱涑鰰x代干寶《搜神記·卷九·張顥得金印》,“常山張顥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鳥如山鵲,飛翔入市,忽然墜地。人爭取之,化為圓石。顥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椧陨下劊刂馗?。后議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堯舜時舊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椇蠊僦撂??!?/p>
【注4】鱉化而銜題:典出《云仙雜記·卷四·石鱉銜賦題》,“高郢夜課于豐亭,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石也。郢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以卜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鳥賦》,題出果然。其年首選。”
【注5】叱羊:即“叱石成羊”事。出自晉代葛洪撰《神仙傳·卷二·皇初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忽然不復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歷年不能得見,后在市中有道士善卜,乃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為占之?!朗吭唬骸鹑A山中有一牧羊兒,姓皇名初平,是卿弟非耶?’初起聞之驚喜,即隨道士去尋求,果得相見,兄弟悲喜,因問弟曰:‘羊皆何在?’初平曰:‘羊近在山東?!跗鹜曋灰?,但見白石無數(shù)。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見之?!跗奖隳司阃粗诉吃唬骸蚱?!’于是白石皆變?yōu)檠驍?shù)萬頭?!?/p>
【注6】射虎:典出自漢代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p>
怪或出于《禹貢》,異或隕于宋都。物象宛然,得于髣髴,雖一拳之多,而能藴千巖之秀。大可列于園館,小或置于幾案,如觀嵩少,而面龜蒙,坐生清思。故平泉之珍,秘于徳裕;夫余之寶,進于武宗,皆石之瑰奇宜可愛者。
【譯】石之怪或出自于《禹貢》,石之異或是隕落于宋朝都城。其形與物相似,形態(tài)逼真,雖只有一只拳頭般大小,卻可蘊藏著山峰連綿起伏的秀麗。體量較大的石,可陳列在園館;體量較小的石,可置于幾案,觀賞它有觀賞嵩山的少室山的陡峭俊拔之感,面對它有面對龜蒙山的龜蒙頂之境,使人靜坐而可生發(fā)出清雅美好的情思。所以唐朝宰相李德裕秘藏于平泉莊中的美石,扶余國進獻給唐武宗的美石,都是石中的瑰寶珍奇且值得愛玩者。
然人之好尚,故自不同。葉公之好龍,支遁之好馬,衛(wèi)懿公之好鶴,王右軍之好鵝,齊宣王之好竽,嵇康之好鍛,所好自異,然無所據(jù)依,殆無足取。
【譯】然而人的愛好各有不同。葉公好龍、支遁好馬、魏懿公好鶴、王羲之好鵝、齊宣王好竽、嵇康好鍛,所好各不同,但是并沒有什么依據(jù),大概是不足選取的。
圣人常曰: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蓋所謂靜而壽者,有得于此。竊嘗謂:陸羽之于茶,杜康之于酒,戴凱之于竹,蘇太古之于文房四寶,歐陽永叔之于牡丹,蔡君謨之于荔枝,亦皆有譜,而惟石獨無,為可恨也。
【譯】圣人曾說:“仁者樂山?!睈酆檬瞧鹾瞎湃藧酆蒙街獾模蟾潘^的靜能長壽就是由此而來的。我曾私以為:“陸羽之于茶的愛好、杜康之于酒的愛好、戴凱之于竹的愛好、蘇易簡之于文房四寶的愛好、歐陽修之于牡丹的愛好、蔡襄之于荔枝的愛好,均為其作譜,而唯獨石頭沒有,實為遺憾?!?/p>
云林居士杜季揚,蓋嘗采其瑰異,第其流品,載都邑之所出,而潤燥者有別,秀質(zhì)者有辨,書于編簡,其譜宜可傳也。且曰:幅員之至遠,聞見或遺。山經(jīng)地志,未能淹該編覧,尚俟講求,當附益之。
【譯】云林居士杜綰曾搜集石中瑰麗而奇異者,根據(jù)次第分別其品類、等級,記載各地所產(chǎn)出的石品,將石品的潤燥的差異、質(zhì)地的優(yōu)劣的辨別記錄成書,其譜應(yīng)可流傳于世間。況且國土疆域廣闊,所見所聞或有遺漏?!渡胶=?jīng)》和各《地方志》也未能精深全面地編寫考察,尚需進一步地修習研究,應(yīng)當不斷地增益補充。
居士實草堂先生之裔,大丞相祁國公之孫。余嘗聞之:詩史有“水落魚龍夜”之句。蓋長沙湘鄉(xiāng)之山,魚龍蟄土,化而為石,工部固嘗形容于詩矣。讀是譜者,知居士之好古博雅,克紹于余風,不忘于著錄云。
時宋紹興癸丑夏五月望日,闕里孔傳題。
【譯】云林居士杜綰是草堂先生杜甫的后裔,大丞相祁國公杜衍的孫子。我曾聽說杜甫詩中有“水落魚龍夜”句。大概是長沙湘鄉(xiāng)的山中,魚龍蟄伏在泥土中,變成了石頭,杜甫見之所以將其寫進了詩中。讀此石譜,可知云林居士杜綰愛好古雅,學識淵博,是繼承了杜甫的家風,并不忘將之著錄成冊。
宋紹興癸丑年五月十五日,曲阜闕里孔傳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