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涵羽
求職季又來臨,大學生爭相做“快遞小哥”一事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在我看來,這不是“鉆錢眼”,也不是人才浪費,而是適應現(xiàn)實的聰明之舉。
北大畢業(yè)的學生去賣米粉是情懷,清華大學高材生去做游戲主播也是情懷,與他們的選擇不同,大學生爭相做“快遞小哥”并非出于興趣,而是為了掙錢。在絕大多數(shù)人眼里,情懷幾乎是無用的,它總和不靠譜、不負責任相聯(lián)系。是的,有夢想固然是好的,靠著愛好生活更是本事,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靠自己喜歡的工作養(yǎng)家糊口。在認清這件事后,及時改變方向,及時放下那份傲氣,是適應現(xiàn)實的聰明之舉。正大光明的“功利”比假冒偽劣的“清高”強一萬倍。
如今社會競爭殘酷激烈,僧多粥少,不可能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拿到“符合”自己能力的職位與薪水。在這種情況下,退一步去做“快遞小哥”,有何不可?在找到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之前,比起咬牙死撐,不吃嗟來之食,走迂回路線超越才是聰明人的舉動。谷歌科學家李飛飛在進公司之前,不也靠洗衣服掙錢嗎?歌手薛之謙成名之前,不也開過火鍋店、服裝店嗎?連印度總理都賣過奶茶,我們憑什么說做“快遞小哥”很卑微、很不應該、很浪費呢?如果是人才,他總是人才,與他當下用來養(yǎng)活自己的方式無關。
難道我們必須找一份所謂體面的工作才不浪費自己嗎?為什么不能為了掙錢而掙錢?如果自己的才干無法發(fā)揮,為什么一定要絕不低頭?為什么和理想死磕的人都是英雄,而跟現(xiàn)實妥協(xié)的人都是懦夫呢?不跟現(xiàn)實握手言和,不肯接受現(xiàn)實,又如何能夠改變現(xiàn)實?我們向往的都很美好,但是找一份“對口”的工作并不容易,雖然不公平,可這很正常,因為沒有什么是絕對公平的。我們從相對公平的學校進入不公平的社會,越早認清一切,越早面對現(xiàn)實,就越早接近理想。
大學生能看清現(xiàn)實,能先放下清高自負,這是他們的智慧,也是他們的成功。
【河北省辛集中學5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