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不等于壞孩子。正如小狗、小貓格外調(diào)皮好動,人類的孩子同樣處于探索世界的初期,“熊”是一種本能和天性。如果加上精力旺盛,腦筋靈活,就會顯得格外“熊”。歷史上就有不少著名的熊孩子:愛迪生兒時,給小伙伴服下可以大量產(chǎn)生氣體的藥,想讓小伙伴“充氣”后飛起來,結(jié)果,小伙伴沒起飛,卻肚子疼得進了醫(yī)院;霍金兒時最喜歡拆東西,無論是父親親手做的小火車,還是價格昂貴的玩具輪船、飛機,都被拆成廢品,卻沒本事再組裝起來;喬布斯兒時,曾因好奇地把金屬發(fā)卡插進插座,被電擊得當場昏厥,沒過幾個月,又好奇殺蟲劑究竟是什么味道,于是再次進了醫(yī)院……
熊孩子本身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就難以成長為有理性、有規(guī)矩的社會人。管住熊孩子,有一個必須遵守的下限,就是盡最大可能,別讓孩子的“熊”干擾別人,比如在公共場合適當束縛,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自家孩子社會化必經(jīng)的過程。
——張爍《人民日報》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