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蝶
無論是新品牌的崛起,還是老品牌的回歸,京東這樣的線上渠道都是快速切入中國市場的重要舉措。
消費電子激戰(zhàn)前夜暫時離開中國(大陸,下同)市場的海外公司們,終究還是回來了。
8月8日這一天,借了漢字“發(fā)”的諧音,海內外廠商在中國市場扎堆發(fā)布新品,VAIO、夏普、黑莓三個品牌同時宣布回歸中國、同天上線京東,獲得了不小的流量。
這是一場有準備的攻堅戰(zhàn)。黑莓回歸的第一款產品,即是集成了黑莓手機標志性QWERTY全鍵盤的旗艦機KEYone;夏普將微博頭像直接換成了手機型號,在中國市場推出“全面屏”手機“AQUOS S2”;VAIO則在京東上線了VAIO旗艦產品VAIO Z的預訂頁面。
不可否認的是,在它們離開的歲月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大戰(zhàn)的最前線,無論是品牌數量還是整體增速,都在全球居于首位。
選擇這個時間回歸中國,意味著最大的機會和最殘酷的競爭,希望之春和失望之冬哪個會先到來?
中國市場大蛋糕誘惑
京東3C事業(yè)部電腦辦公業(yè)務部整機業(yè)務部總經理任濤說,三個品牌同時選擇8月8日這一天在京東上線,沒有提前商量過。
即便是巧合,還是能在這幾個品牌身上找到共性:離開中國這幾年,它們經歷了不少波折。
三年前VAIO正式自立門戶,成為了一家獨立PC公司,原來繁雜的電腦產品線被精簡為Z、S兩個系列,而這一次,VAIO帶著Z Clamshell與S13兩款筆記本電腦重返中國,中國也成為其在本土之外將進入的第六個海外市場。
“京東PC的總銷量足夠大,我的蛋糕足夠大,他過來咬一口其實已經超過他的產能”,任濤這樣形容中國市場和京東對于VAIO的重要性。
日本電子巨擘夏普也剛剛走出低谷,去年4月2日,夏普被鴻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收購,隨后實現連續(xù)三個季度的盈利。
命運相似的黑莓,也于去年和一家中國公司綁定,后者可以使用黑莓安全軟件、服務套件以及相關品牌資產來設計、制造和銷售黑莓品牌移動設備,同時還成為黑莓移動設備的全球經銷商。
在這個時間段重新擁抱中國市場,是三個品牌長期積累、融合的結果。而且,無論是PC還是手機,中國消費電子市場的盤子確實夠大。
根據Gfk發(fā)布的《2017年3C市場行業(yè)報告》,相比全球不足3%的增速,中國消費電子零售市場大盤依然在不斷做大,今年將達到2萬億銷售規(guī)模,其中3C整體零售市場同比增長8.4%。
尤其在手機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根據數據分析網站Statista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在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大約4300億美元的收入中,中國市場貢獻了約四分之一。
當然,中國市場的情況也并非完全樂觀。
經過多年井噴式的發(fā)展,中國手機市場的增速正在放緩,據IDC預計,2017年整體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增長將低于去年8.6%的增長水平。
而在PC領域,根據Gartner的報告,從上個季度開始,相較于全球PC市場出貨總量同比下滑2.4%,中國PC出貨量的降幅盡管已經相對平穩(wěn),但仍維持在0.4%的跌幅。
如此看來,中國市場并非絕對安全,愈加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下,以哪種姿勢進入中國,就顯得尤為關鍵。
為什么是京東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注意到,VAIO官方微博關注的三個對象中,其中一個是“京東電腦辦公”,另一個是“京東”,任濤透露,VAIO已與京東簽訂獨家戰(zhàn)略合作,另外兩家同樣如此。
選擇線上平臺作為回歸中國的首要渠道,是因為過去幾年,在移動互聯網的激發(fā)下,整個零售行業(yè)都在電商的帶動下開始新一輪變革。
夏普手機全球CEO羅忠生稱,“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無論是新品牌的崛起,還是老品牌的回歸,線上渠道都是快速切入中國市場的重要舉措?!?/p>
根據GfK發(fā)布的《2017年3C市場行業(yè)報告》顯示,中國消費電子市場2017年銷售金額同比增長7.1%,其中線上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5.1%,線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僅為4.1%,線上市場銷售額增幅是線下市場的將近4倍。
而以PC品類起家的京東,在線上渠道優(yōu)勢明顯,尤其是3C業(yè)務品類,已經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
以筆記本電腦品類來說,GfK報告指出,2017年筆記本市場,京東以25%同比增幅引領線上增長。而今年“6·18”后,IDC數據顯示,京東筆記本占電商市場83%,臺式機更占了94%,在電腦領域已成為電商中當之無愧的行業(yè)第一。
這是因為,一方面,京東在電子市場有絕對的市場容量,其中所產生的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銷量數據,可以幫助品牌實現精準營銷。
以VAIO回歸為例,京東通過鎖定購買過VAIO筆記本以及索尼時代產品的用戶群,就核算出多達2-3億的VAIO新品潛在用戶群。
此外,由于京東近些年與騰訊微信、今日頭條等的合作,已經打通了廣告入口、流量入口,通過后臺大數據系統,能夠做到精準人群的定位。
其中,僅微信就有9億多用戶,再加上諸如QQ、QQ音樂、騰訊視頻的彈窗廣告等,可以把VAIO的產品信息定向推送給目標人群,實現高轉化率、成本可控,并且滿足用戶的期待。
背靠強大的信息流,京東也可以通過對用戶評論的語義分析,定期向合作伙伴反饋用戶的痛點以及消費行為的變化,在產品迭代中加以參考,甚至可以根據平臺特點,生產出獨家或定制產品。
另一方面,線上營銷之外,京東其實同時包攬了產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部工作。
近兩年,京東在線下進行了很多基礎建設和嘗試,京東之家、京東專賣店等可以幫助線上商家實現產品在線下的陳列,通過實體觸摸、服務人員講解,幫助消費者強化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
同時,京東自營物流的高效優(yōu)勢正在凸顯。曾被稱為京東的吸金黑洞的物流業(yè)務,如今成了核心競爭力,不僅大幅縮短了產品從購買到到達用戶手中的時間,提高用戶體驗,還保證了信息安全。
除此之外,京東可以成為中國消費者和海外制造商溝通的媒介,幫助傳遞中國的消費趨勢。
任濤介紹稱,“京東目前在PC有比較強的上下游關系,比如跟AMD的戰(zhàn)略合作,以及每年跟Intel總部產品部至少三次的會議,深度探討未來12—18個月會有哪些新技術,根據中國的消費趨勢定義產品形態(tài)?!?/p>
以筆記本為例,北美、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產品形態(tài)和用戶需求完全不同。Intel在前兩年助推二合一的時候,京東就曾反饋過“中國還沒有到二合一的時候”,“在中國市場應該循序漸進,先做輕薄化、再翻轉,中國消費者與與美國消費者對新興產品形態(tài)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p>
絕對優(yōu)勢的渠道、精準的營銷數據、消費趨勢的媒介,如此種種,三家回歸中國的品牌,此時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堅固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