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寧寧
摘要:《山海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在這部百科全書中實則包含了很多小說因素,本文將從小說形式和內容入手,分析《山海經》中的小說因素,探究其被稱為“小說最古者”的原因。
關鍵詞:《山海經》;小說;文本形式;文本內容
對《山海經》的歸類歷來眾說紛紜,書中包含著大量地理、醫(yī)藥、風俗等多方面的內容,此外它還包含著諸多小說因素。
一、形式結構與文本語言
《五藏山經》中對山系的敘述,看似不包含小說因素,但細看其結構,如“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敘述按照空間順序進行。在《山經》中通常是一座山為起點,通過“又東”“又西”之類的連接詞連接起該山系,在描述每一座山時會介紹山中的物產、動植物等,介紹完該山系中所有的山之后,再作小結,使得每一卷結構清晰,充分地展現(xiàn)了敘事的條理性。
《海經》乍一看雜亂無章,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重復敘述的情節(jié),如“夸父逐日”在《海外北經》已有敘述,而在其后的《大荒北經》中再次出現(xiàn)。這種重復使得故事更加詳盡生動,將這兩部分的故事合起來看,可以很清楚地把握故事的結構。此外,故事一開頭便交代了夸父生活的環(huán)境,綜上,“夸父逐日”已具備小說的三要素。《海經》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如“刑天舞干戚”等。這些小故事結構清晰,使其在總體上不至于雜亂無章。
從語言上看,首先,《山海經》言簡意賅。寥寥數(shù)語便將一座山的概況、一個故事敘述清楚。例如,《南山經》“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則郡縣大水。”一小段文字包含了山的位置,名稱,物產及山上動物的名稱、特點及其預示的吉兇。
其次,《山海經》中采用了類比的技巧,使得許多陌生的動、植物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如《西山經》中:“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把嘉果的果實枝葉與桃、棗進行類比,讀者很容易就能想象嘉果的樣子,化抽象為具體,通俗易懂。這些語言雖簡短,實則包含著創(chuàng)作者敏銳的觀察力,精煉的語言技巧。
二、文本內容的小說性因素
《山海經》中的許多小故事已經具備了小說的基本要素,不論是形象塑造、情節(jié)變化、還是環(huán)境描寫,《山海經》都體現(xiàn)了很高的水準。
首先,從形象上看,《山海經》中的神人形象具有人、獸、神的特征,例如伏羲、女媧便是人首蛇身的復合形象,同時具備神的法力。故事以他們的行動為線索展開,傳達故事的主旨,弘揚人物的精神。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便是圍繞精衛(wèi)展開,通過敘述人物“游東海,溺而不返,化為精衛(wèi),銜木填?!钡慕洑v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弘揚了精衛(wèi)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說,沒有人物就沒有辦法架構起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
語言雖然簡練,《山海經》對于人物的描寫豐富多樣,精練傳神。涉及到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等?!洞蠡奈鹘洝贰坝腥舜鲃?,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類的外貌描寫在《山海經》中并不鮮見;《海外西經》“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操”、“舞”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至于語言描寫,《大荒北經》中的“神北行!”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山海經》不僅完成對人物的塑造,還通過這些形象完成了道德、精神的傳達,這其中既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主觀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社會的價值取向。除了傳達美好的精神外,《山海經》還舉反例來警示世人?!逗任鹘洝贰百E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在開題西北”貳負與危殺死了窫窳,受到了天帝的懲罰。這不僅傳達了一種“做壞事會受到報應”的觀念,又以懲罰之重來警醒人們勿做壞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思想道德的濫觴。
其次,從情節(jié)上看,《山海經》中許多故事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大荒北經》中蚩尤作兵伐黃帝一事曲折離奇:蚩尤令應龍攻蚩尤,蚩尤請風伯雨師,兩軍對壘狂風暴雨;黃帝令魃下凡止雨,誅殺蚩尤;可是魃不復上天,所居之處大旱,叔均言之帝,最終魃被驅逐。這其中敘述了不止一件事情,人物涉及到蚩尤、黃帝、魃、叔均等。兩軍對壘,天下大旱等沖突激烈,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渡胶=洝返墓适乱巳雱伲楣?jié)完整、沖突明顯都顯示了其包含小說因素的一面。
第三,《山海經》中的地理環(huán)境描寫比比皆是,這些內容也顯示了其小說性的一面。從描寫可以看出,昆侖山是帝之下都,有九口井,有開明獸把守,有各種動植物……環(huán)境描寫給昆侖山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半人半獸的西王母居住于此,勾起了讀者對西王母的好奇,這里的環(huán)境描寫就已經不再只是摹景狀物了,而是對人物塑造起到了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山海經》的描寫顯示出小說的特征。這些小說性的因素也為后世的文學提供借鑒的材料。
參考文獻:
[1]袁珂.山海經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4月第一版.
[2]劉新生.《山海經》小說敘述元素分析[J].東岳論叢,2011(5):114-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