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健坤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國家認同”基本要點中明確指出: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tǒng),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逐步理解社會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斷的重要階段。領袖人物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杰出代表,他們?yōu)樾轮袊某闪⒑徒ㄔO傾注了畢生的情感和精力。引導學生了解和愛戴領袖人物,進而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和社會主義祖國,增進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也是當下小學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
小學高年級品德教材中的現(xiàn)代歷史偉人分別在不同的學習主題中出現(xiàn),主要以歷史題材課文的方式呈現(xiàn),涉及的人物并不多,但這是極其珍貴的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執(zhí)教教師深入解讀教材,根據(jù)不同的學習主題對學生進行圍繞核心價值的專題引領,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積極參與,有效生成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從而萌生一顆火熱的中國心,積淀豐厚的底蘊。
一、由近及遠,學科拓展
【教材解析】
浙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富國強民之路”的第一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材用了一整頁的篇幅集中向學生介紹了開國領袖毛澤東,包括對毛主席生平的簡單介紹,《東方紅》這首陜北民歌的引入,傳遞給學生的是當家做主的中國人民對開國領袖的無限熱愛,通過呈現(xiàn)6幅毛澤東不同時期的照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歷史時期了解人民領袖的革命故事。
【教學現(xiàn)場】
(一)學生身邊的毛主席印象
師:你在哪兒看到過毛主席的畫像?
生:奶奶家墻上貼著毛主席的畫像。
生: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巨幅的毛主席畫像。
生:人民幣上印刷著毛主席畫像。
師:(課件展示:人民幣)目前流通最廣泛的這套紙質人民幣,從一元到一百元全部印有毛主席的畫像,2015年發(fā)行的新版100元人民幣還是印著毛主席的畫像。
(二)學科拓展中的偉人形象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組是關于毛澤東主席的主題單元,請學生分別從《七律·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這四篇課文談一談自己眼中的毛主席。
生:我從《七律·長征》中看到了一個具有博大胸懷、高昂氣質,無所畏懼和英勇豪邁的毛澤東。
生:從《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中,我既看到了一位慈愛的父親,更看到了一位公正無私的國家領袖。
生:閱讀了《毛主席在花山》,我感受到了一位關心熱愛人民群眾,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的人民好主席。
師:毛澤東主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中國人民將世世代代尊敬和懷念他。
(三)毛主席留給我們的語錄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四)毛主席重要的革命時刻
1921年7月,毛澤東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8月,毛澤東前往重慶談判,與前來歡送的延安軍民告別。
1949年10月 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主持新中國的開國大典。
……
【教后思考】
對于開國領袖毛澤東,學生是有學習起點的,那就是影視作品中的偉人形象,與語文學科中關于毛澤東主席主題單元的鏈接拉近了學生與偉人之間的距離。品德課上的再學習,引導學生交流在生活中見到過的毛主席畫像,讓國家領袖的形象一下子變得親切可見。通過有效的學科拓展,讓學生回憶其他學科中的偉人印象,從另外的角度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和凡人情懷。當毛主席手書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大字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時,所有的學生都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也是聽著毛主席的教誨長大的。課件呈現(xiàn)毛澤東主席一生重要歷史時期的圖片和簡短文字的介紹,以縱覽增加跨度,以點串線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生成屬于自己對領袖的一份特殊情感。
二、前后比較,集中話題
【教材解析】
浙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富國強民之路”的第二課《春天的故事》,教材在第四部分著重介紹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首先,告訴學生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的老人就是鄧小平。其次,精選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慶典上,人們打出的“小平您好”這一橫幅的照片。最后,通過“留言板”的形式引導學生向偉人表達感激之情。
【教學現(xiàn)場】
(一)王阿姨的住房變遷史
1.學生看教材,初步感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王阿姨一家住房的變化。
2.學生看數(shù)據(jù),課件出示王阿姨一家不同時期住房面積的變化。
3.學生談感受,體驗人均居住面積以及居住環(huán)境的變化。
王阿姨一家不同時期住房面積一覽表
[時 間 住房面積 人均面積 20世紀80年代 20平方米 4平方米 1990年左右 50多平方米 10多平方米 現(xiàn) 在 100多平方米 20多平方米 ]
(二)我家的住房變遷歷程
在課前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進行關于爸爸媽媽小時候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huán)境的交流會。
學生展示1:我的爸爸媽媽小時候住在農(nóng)村,住房是爺爺奶奶那輩建造的磚瓦房。
學生展示2:這張黑白照片拍攝于媽媽6歲那年,這個空間就是當時外公外婆和媽媽一家三口的所有居住面積,不到30平方米。
學生展示3:(播放爸爸的錄音)我小時候住在爸爸單位的筒子樓里,廚房和衛(wèi)生間是同一樓層共用的,獨立的私人空間幾乎沒有。
(三)感悟喝水不忘挖井人
師:是誰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讓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
生:鄧小平爺爺。
師:爺爺奶奶是如何向你們介紹鄧小平的?
生:中國人民能吃飽飯感謝的是袁隆平,中國老百姓真正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最應該感謝的是鄧小平。
……
師:爸爸媽媽眼中的鄧小平又是怎樣的?
生:我爸爸說,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們村集體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不可能家家蓋高樓,汽車不可能成為家庭普及的交通工具。
……
師:“小平您好”“再道一聲小平您好”是中國老百姓從心底萌生出的對偉人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四)留言板課后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通過瀏覽鄧小平同志的紀念網(wǎng)頁,繼續(xù)了解偉人鄧小平,還可以上傳屬于自己的留言。
【教后思考】
學生對于鄧小平的了解,主要來自于電視連續(xù)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由于學生是和家人一起斷斷續(xù)續(xù)地看的,所以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也是斷層的。對于改革開放的成果,如果能選取一個點,引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根據(jù)教材中的住房話題,結合學生的課前訪談和調查,將昨天的生活與當下的變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會覺得發(fā)生的一切是那樣地真實,變化又是那樣地巨大。進而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主要是誰的決策和治國方略給迷茫中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因為有了自己祖輩和父輩最直接的傳遞,學生對我黨卓越的領導人有了自己的感悟。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的真情表白讓學生們感動不已。
三、故事啟迪,體驗自悟
【教材解析】
浙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勞動最光榮”的第三課《勞動成果要珍惜》,教材首先通過古今兩位名人崇尚簡樸生活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節(jié)儉的美德。特別是戰(zhàn)功赫赫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不僅自己身體力行,生活作風一貫簡樸,而且一直教育自己的子女要養(yǎng)成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叭晔菬o產(chǎn)者,勤儉是吾宗”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一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對子女的嚴格要求。
【教學現(xiàn)場】
(一)故事中的陳毅元帥
學生自由閱讀故事。
師:剛才我們一起走近了陳毅元帥,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陳毅元帥當時身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全家人卻住在幾間普通的平房里。
生:陳毅元帥平時衣著樸素,除了參加外事活動和開會之外,夏天總是一身舊布衣,冬天穿的衣服袖口上還打著補丁。
師:陳毅元帥身居高位,在老百姓看來他是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如此簡樸的生活作風,怎能不讓我們敬佩萬分呢?
(二)子女們的童年生活
師:陳毅元帥自己一直吃的是粗茶淡飯,那中央領導家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又是怎樣的?
生:陳毅元帥家?guī)讉€孩子的衣服總是年長的穿了年幼的穿,真的是那個年代老百姓口中的那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生:元帥家的孩子沒有任何特權,即使是風雪交加的數(shù)九寒天,也是騎自行車去學校,從未坐過陳毅元帥使用的小轎車。
師:就是這樣一位父親,留給孩子們的是一生的精神財富,那就是勤儉樸素。
(三)良好家風世代傳承
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家風,陳毅元帥留給子女們最好的家風是什么?
生:“汝是無產(chǎn)者,勤儉是吾宗?!?/p>
課件出示陳毅元帥的示兒詩:“汝要學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學技術,專業(yè)應精通。勿學紈绔兒,變成白癡聾……”
學生交流對陳毅元帥這首示兒詩的啟示。
師:良好的家風不僅成為陳毅元帥子女們的驕傲,更讓他們終身受益。
從陳毅元帥教育子女的事例中,學生交流得到的啟示。
【教后思考】
對六年級學生進行“勞動成果要珍惜”的主題引領,如果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教學效果肯定只是蜻蜓點水。今天的孩子生活得太優(yōu)越了,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覺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對勞動成果要倍加珍惜的意識嚴重缺乏。通過陳毅元帥子女們的童年生活經(jīng)歷以及父親對他們的教誨,讓學生看到了歷史不同時期同齡人的生活,讓昨天的兒童和今天的自己在這一刻就“勤儉樸素”這一話題匯合在一起,看看開國元帥家的子女,想想我們的當下生活,雖然年代不同了,今天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勤儉節(jié)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傳統(tǒng)美德。家風的滲透,讓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地結合,由陳毅元帥留給子女們的好家風,啟迪學生領悟“生活要簡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好家風。
四、圍繞核心,多元解讀
【教材解析】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愛和平”的第三課《放飛和平之鴿》,教材先介紹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和由來,“偉大的外交家——周恩來”用字數(shù)不多的介紹,向學生傳遞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周恩來總理在我國外交工作中的偉大貢獻,最后簡述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指導下,偉大祖國在外交上的蓬勃發(fā)展。
【教學現(xiàn)場】
(一)追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3年年底,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是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得到了中國、印度和緬甸三國的共同倡導。
(二)周恩愛是偉大的外交家
1.學生自由看教材中的介紹。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周總理卓越的外交貢獻?
生:周總理的出訪足跡遍及亞洲、歐洲和非洲。
生:加拿大著名學者羅納德贊嘆周總理是20世紀“最偉大”和“完美”的外交家。
(三)周總理外交風云交流會
師:課前我們分了調查小組,通過大家的通力合作,你們了解到哪些關于周總理外交工作中讓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歷史時刻?
小組1: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周恩來總理贏得了外交舞臺上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周總理不畏艱險出席萬隆會議,再次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了杰出的外交藝術,將會議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外交新秩序。
小組2: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總理婉言地說:“有18元8角8分?!碑斔吹奖娙瞬唤獾臉幼樱纸忉屨f:“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面額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這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在這樣高級別的外交場合,周總理同樣顯示出了智慧超群的幽默風度。
……
【教后思考】
對于周總理的認識和了解,更多的學生感受到的是《一夜的工作》里描述的那位多么勞苦、多么簡樸的人民好總理形象。對于周總理的外交才能,只有部分學生在課外書中有涉獵,本課的學習主題是將周恩來總理以杰出外交家的身份向學生呈現(xiàn),讓學生感受新中國建立后,是周總理打開了中國與世界聯(lián)系的大門。通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教材的明線,挖掘出周恩來總理與這五項原則之間的聯(lián)系,引領學生走近杰出的外交家周恩來?!爸芸偫硗饨伙L云交流會”的開展,自然地將學生的課前調查與課內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無論是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還是在面向世界的記者會上,從不同角度讓學生感悟到了一個大國總理的外交風范。
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的當下品德教學中,“我們的國家”是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這里承載著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對革命傳統(tǒng)的繼承和弘揚,對社會主義祖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祖國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熱愛。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領袖人物的愛戴與崇敬之情,也是在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紅色教育,這是每一個中國孩子的必修課。讓品德學科真正成為引領孩子社會性發(fā)展與形成個性品質的道德課程,為他們的健康人生打上中國底色,注入紅色基因。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第三小學 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