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
由于受當今社會上某些觀念與風氣的困擾和影響,不少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就不顧各自家庭條件的差異和孩子自身條件的不同,而一廂情愿地帶著自己的孩子盲目跟風。其實,教育管理孩子這件事,就像種莊稼要因時因地制宜一樣,要因時因人而異,從各自實際情況出發(fā),及時地讓孩子們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成為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才。那么,我們在關注孩子們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一、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成才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要孩子成才,而不管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而成才卻是孩子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從孩子的實際愿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愛好與潛能,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地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成績。家長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成績好的,不沾沾自喜,不自滿;成績差一些的,也不怨天尤人,不氣餒,要有正確的成才觀和價值觀。
不是每個孩子長大都要成為精英的,而社會上更多的是普通勞動者?!皼]有壞的兒童,只有壞的教育”,給予孩子一個相對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自由、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要準確把握教育時機,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無疑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是管理好孩子學習的重點。一個孩子養(yǎng)成了好習慣,就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從而讀好書,學好本領,做好事情;但一個孩子要是養(yǎng)成了壞習慣,那就難以自己管理好自己,也就不能好好讀書,甚至去做壞事,走向違紀違法的道路。
大家都應該熟悉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最重要,記者不禁疑惑地問:“在幼兒園學到什么呢?”他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边@出人意料的回答,表明了兒時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期,準確把握住最佳教育時機,認真、耐心、細致地對孩子們進行養(yǎng)成教育。
三、要樹立正確的家長行為準則,為孩子的成長起到示范作用
在管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經常關注孩子的最核心的需求。當然,作為家長不僅僅是要想到教育孩子怎么做,還要想到自己在同樣的事情上該怎么做,家長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要影響到自己的孩子。
正因為如此,我們每位家長都要樹立一種行為準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時時以身作則,處處起示范作用。我們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認真學習做功課,自己也要經常在家讀書學習;教育孩子不要一直看電視玩游戲,自己也就不能整天在家看電視打麻將;我們的孩子要經常在家完成作業(yè)、溫習功課,家長就不能通宵達旦上網(wǎng)玩游戲。家長的習慣行為動作往往會變成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暗示,會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
四、要多一份耐心,善于等待,促進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在孩子們成長的道路上,家長要善于引領孩子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教育孩子成長成才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孩子們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式的賽跑,誰先起跑,前兩圈誰快一點慢一點根本沒有多少意義,最初的領跑者往往都不是最終的優(yōu)勝者。
看到孩子學習成績的暫時落后,家長、教師常常會“恨鐵不成鋼”,這種著急的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難以對孩子產生教育與促進作用;而這種著急的心態(tài)卻反映出了我們不善于等待,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的教育觀念。面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與困擾,學習成績一時難以取得有效的進步與提高,我們有時不能很好地引領、啟發(fā)孩子進行認真思考;我們不去欣賞孩子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火花,只是經常拿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進行盲目的攀比,往往傷害了自己孩子的自尊心。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有耐心,懂得等待、善于等待,始終守望孩子們學習、心靈成長的路程,讓孩子在希望中成長,讓孩子在肯定中進步,讓孩子在自信中長大,讓孩子在和諧中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蒼梧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