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貴布
第一節(jié)車廂 苦命的孩子
一
在冀東平原樂亭縣的東部,渤海氣勢磅礴,洶涌澎湃的波濤沖刷著沙灘。一年又一年,沙灘無語,靜默著,卻見證了時光的來來去去,浪花的起起落落。
海浪不舍晝夜地沖刷著沙灘,留下歲月的痕跡。在海浪沖刷的地方,淤積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大沙坨。在一個個沙坨上,勤勞的人們修建房屋,開荒種地,圈養(yǎng)牛羊,世世代代居住下來,形成了一個個自然村。
在這些自然村中,有一個村子,東靠改道前的灤河,人們管它叫大黑坨村。村南的大沙坨叫南河灘,村東的大沙坨叫張家灘,村東北的大沙坨叫流水港。據(jù)村里留存的文獻記載,大黑坨村形成于明代永樂“靖難之役”之后,距樂亭縣城不到15公里。到光緒年間,經(jīng)過了470多年的繁衍生息,它已成為一個大村莊。李家是當年建村時由外地奉召遷來的老住戶,李姓是村里的五大姓之一。
1889年10月29日,天剛破曉,一戶李姓人家傳出嬰兒“哇哇”的啼哭聲。這哭聲穿過紙糊的窗戶,穿過栽種著石榴樹的庭院,穿過長著莊稼的田地,打破了大黑坨村的靜謐,宣告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產(chǎn)房內(nèi),幾個上了年紀的大媽在一個接生婆的指揮下,分工合作,有的幫助產(chǎn)婦分娩,有的用木桶打來熱水,有的找來艾葉……大家都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每個人的額頭上都滲出了汗珠。接生婆將剪刀在火上烤了烤,算是消了毒;接著,她熟練地剪斷臍帶,然后在嬰兒的肚臍眼上撒上艾葉燒成的灰,用來止血,防止肚臍進風。在那個年代,醫(yī)療條件有限,民間的接生婆沿用的是人們摸索出來的土辦法,卻也管用,屢試不爽。
產(chǎn)房外,卻是另一番熱鬧的景象。一個年過古稀、頭戴瓜皮小帽、身穿對襟長褂的老頭兒——李汝珍,黝黑紅潤的臉上,皺紋像花兒一樣盡情綻放著,那股甜蜜的模樣都快要把蜜蜂引來了。
來分享李汝珍喜悅的人,有他的家人,有鄰居,還有親朋好友。大家在院子里聽著新生兒的啼哭,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
“聽,這哭聲,洪亮著呢!”鄰居李二狗扯著嗓門說道。
“準是個‘帶把的!”李二狗的嬸子也打趣道。
“喲,你還挺有經(jīng)驗呢!”隔壁的毛蛋爸笑著說。
正當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的時候,門簾唰地被揭開了一角,接生婆身體還沒出來,帶著喜氣的話語早就飛了出來——“李大爺,恭喜您得了一個大胖孫子!”
“瞧,我的判斷沒錯吧!” 李二狗的嬸子笑彎了腰。
“李叔叔,恭喜您啊!” 李二狗高聲叫道。
“他大伯,這是喜事啊!您得多擺幾桌酒席,慶賀一下!”毛蛋爸眉開眼笑地說。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大聲地說著、笑著。在院子里的大樹上過夜的鳥雀被驚醒了,鳥雀們都好奇地打量著熱鬧的人群,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它們撲棱著翅膀,嘩啦啦地飛走了。
李汝珍揉了揉昏花的老眼,望著飛遠的鳥雀,那個方向正是兒子長眠的山頭。他喃喃自語著:“任榮,我的兒啊,你咋走那么早呢?你看看,你兒子出生了……咱們老李家后繼有人了!你放心吧!他們母子平安!”
聞訊趕來的鄉(xiāng)親們把李家的院子擠了個水泄不通,紛紛向李汝珍道喜。李汝珍老淚縱橫。這淚,帶著絲絲咸味,卻透出一股幸福的味道。李汝珍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熱心助人。平日里,村民們遇到困難,他總會慷慨解囊,盡全力相助。因此,他在村里德高望重,鄉(xiāng)親們都很尊重他。
這個可愛的小生命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生氣,讓陷入悲痛中難以自拔的老人看到了希望。
二
聽到身邊的孩子清脆的哭聲,以及屋外的鄉(xiāng)親們的道喜聲,產(chǎn)婦周氏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好像完成了一個艱巨的任務。她掙扎著從床上坐起來,撩起衣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從接生婆手中接過孩子,一邊喂奶,一邊憐愛地望著這個小生命。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像一場舊電影一樣,在她腦海中重現(xiàn)——
17歲那年,周氏和比自己小2歲的李任榮結婚。她孝敬老人,操持家務,一心一意要把這個家打理好;她關心丈夫,夫妻倆相敬如賓,恩恩愛愛,生活美滿。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李任榮的身體不好,患有肺病。當時的醫(yī)療條件太差,沒有有效的藥物用來治療,只能靠病人自己調(diào)養(yǎng),不能過度勞累,同時又要有營養(yǎng)保障。
有一年,北方發(fā)生了地震災害。這次地震波及京師、山東、奉天(遼寧)大片地區(qū),震中離樂亭不遠。據(jù)老人們說,當時“地全震裂了,順著地縫往上翻黑水,翻了黑水又冒白沙……許多房屋都垮了”。
地震發(fā)生的當晚,從睡夢里驚醒的李任榮想起自己的親生母親可能有危險,披衣出門,一口氣跑回家,把母親背出屋門,沒想到他自己連勞累帶驚嚇,病情加重了。幾個月后,年僅20多歲的他竟與世長辭了。
當時,她懷孕了,眼瞅著自己就要當媽媽了,有時候睡著了都會發(fā)出開心的笑,笑著笑著就醒了。如今,丈夫撒手人寰,她深受打擊,覺得天都快要塌下來了,生活變得一團糟。然而,人死不能復生,她強忍著悲痛,不怨天尤人,堅強地繼續(xù)生活下去。無數(shù)個孤枕難眠的夜晚,她以淚洗面,暗自哀嘆自己和腹中小生命的命運不好。在痛苦、傷感、無助的持續(xù)糾纏中,她好不容易熬過了剩余幾個月的妊娠期,終于生下了這個苦命的孩子。
她滿懷喜悅,一邊輕輕地拍著孩子,一邊自言自語:“孩兒他爹,我們的孩子出生了,長得真像你,可惜,你看不到……”淚眼迷離中,她仿佛看見了孩子他爹——遠在天堂的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朝她揮手。
是啊,一般人很難體會得到身穿孝服的周氏此刻的復雜心情!她既開心,又難過。開心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誕生,延續(xù)了這個家庭的血脈,可以告慰丈夫的亡靈;難過的是,孩子一出生,就沒有了父親,不能像別的小朋友那樣,享受到父親的疼愛。
人們常說“多難興邦”,意思是說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fā)圖強、戰(zhàn)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同樣的道理,多難也可以磨煉個人的意志,使人奮發(fā)圖強,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周氏懷中抱著的孩子就是李大釗,乳名——憨頭。他的母親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個一出生就沒有父親的孩子,日后會有那么大的出息,長大以后他成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三
憨頭的出生,就像一輪新的太陽,照亮了母親心底的灰暗,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了希望。
憨頭惹人憐,他聲嘶力竭的哭泣,牽動著母親的心;憨頭招人愛,他天真無邪的笑,常常惹得年邁的爺爺也會露出孩童般的笑容。憨頭牙牙學語的聲音,像一首動聽的歌曲,在李家的院子里飄蕩。李家有了歡聲笑語,有了生氣,也有了希望。
然而,好景不長。李家院子里的快樂沒有延續(xù)多久,一年后,災難再次降臨在這個不幸的家庭。憨頭的母親是一個孝敬老人、知書達理的人,但是丈夫的去世給她致命的打擊,她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雖然憨頭的出生給了她莫大的安慰,然而,長期的操勞和精神上的痛苦,導致她抑郁成疾。憨頭才1歲多,母親就病死了。
可憐的憨頭,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母乳的甘甜,還沒有充分感受母親的愛,就永遠地失去了母親,成了一個沒爹沒娘的孤兒。
四
不幸中的萬幸,憨頭的爺爺李汝珍身板硬朗,精神矍鑠,還能打理這個家。這個倔強的老頭兒,有著旺盛的精力,還有打不垮的意志。當年,去東北經(jīng)商、創(chuàng)業(yè)的畫面還時常浮現(xiàn)在他眼前。
在舊社會,李汝珍的家鄉(xiāng),自然環(huán)境糟糕,是一個災害頻仍、十年九澇的地方。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帶的老百姓生活相當艱難。樂亭縣南臨渤海,北面與灤縣、昌黎縣交界。境內(nèi)800多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水源豐富,但在當時肥沃之地不多。清朝順治年間,這里肥沃的土地大多被旗人圈占,剩下的水洼沙灘之地,雖然老百姓勤勞耕作,但是“畝獲不過斗余”。漢族的老百姓多要租種旗人的土地,豐年交租外全家人還可以勉強糊口;一旦遇到災荒,辛苦一年換來的收成還不夠交租的。當時,由于這里不興修水利,農(nóng)民靠天吃飯,雨季常有水災,旱年又鬧蝗蟲,加上地主利用“壓租”“借租”的名義提前收租,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為了謀生,農(nóng)閑之時,不少人家都開設手工作坊,女人紡紗,男人織布,因而每家每戶織的土布成為本縣的特產(chǎn),除了自家使用以外,其余的布料都賣到了外地,特別是賣到東北一帶。老百姓用賣布所得換回糧食,支撐著家庭的正常生活。一來二去,樂亭的經(jīng)商之風慢慢盛行起來。清朝乾隆年間,樂亭一帶的老百姓到東北經(jīng)商的人越來越多。
清朝光緒年間,李汝珍像其他人一樣,也走上了去東北經(jīng)商之路。他每年冬天都到東北的長春、萬寶山一帶經(jīng)營雜貨鋪,次年春天回來。日積月累,他攢了一些錢。有一次,他被土匪綁架,受到了驚嚇,便不再外出經(jīng)商,回家務農(nóng)。他在家買了數(shù)十畝地,過上了安穩(wěn)的日子,相當于現(xiàn)在的小康生活。李汝珍沒有兒子,就將他弟弟的兒子李任榮過繼為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
正是爺爺早年的打拼,掙下這份家業(yè),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才使得憨頭雖然失去了父母,卻也能在爺爺?shù)恼樟舷?,健康無憂地成長。
雖然兒子李任榮已經(jīng)去世了,但是李汝珍還清楚地記得:兒子小時候讀書很勤奮,學習非??炭啵氉趾苡眯?,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他想,兒子的各種優(yōu)秀基因一定會遺傳給孫子。他決心把孫子培養(yǎng)好,這樣的話,兒子和兒媳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爺爺疼愛憨頭,把他視作心頭肉,精心呵護他成長。憨頭餓了,爺爺就用玉米餑餑、高粱米粥一口一口地喂他;憨頭哭了,爺爺就抱著他在院內(nèi)散步,一邊走,一邊哼著當?shù)亓餍械男≌{(diào):“為人不要當流氓,流氓是個大孽障……”就這樣,日復一日,他在爺爺?shù)拇呙咔袧u漸地長大。
雖然失去了兒子、兒媳,但是,有孫子就會有希望,這一點,李汝珍深信不疑。孫子滋養(yǎng)著他的精神家園,他重拾當年培養(yǎng)兒子的經(jīng)驗,盡力把孫子培養(yǎng)成才。李汝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孫子身上,一門心思地想把他培養(yǎng)成知書達理的人,很重視對他的教育。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