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鵑?お?
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的訓練都離不開思維能力,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必須著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思維能力。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割的,它們相互發(fā)展,相互促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須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把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讓課堂成為“暖認識”的課堂。
《小河與青草》是蘇教版一上的一篇深受學生喜愛的寓言故事。課文字里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如何通過淺顯的文字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文中蘊含的深意,是我在第二課時著重要解決的問題。課上,在請學生簡要介紹了課文寫的一件什么事之后,師生便對“小河與青草”的第一次對話進行了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小河的水怎么樣?
生:一眼就能看到底。
師:你在哪里見過這么清的水?
生:我在老家的池塘里看到過這么清的水,都能看到水底的小魚了。
生:我在玄武湖看到過很清的水,水里還有很多水草呢。
生:我在珍珠泉看到過很清的水,清得都能看到水底人們?nèi)拥挠矌帕恕?/p>
生:對,我還看到下面的泉水咕嘟咕嘟往上冒,就像一串串珍珠。(另一位學生興奮地補充道,大家紛紛點頭)
師:同學們,像這樣在清水中一眼能看到水底的石頭、魚兒、水草等,我們送它一個成語叫作“清澈見底”。(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一句話竟然可以用一個成語表達同樣的意思)
師:這么清的水,小河最要感謝誰呢?為什么?
生:小河最要感謝小草,因為是小草將泥土緊緊抱住的。
師:王老師做泥土,誰來當小草,緊緊抱住我?
低年級學生最愛表演了,大家紛紛舉起了小手,躍躍欲試。一名男生緊緊地抱住了我,我故意大聲說:“呀!你把我抱得好緊呀,大家瞧,我們倆之間一點兒空隙都沒有。”誰來讀讀這個詞“緊緊抱住”。(學生自然而然地有感情地讀出了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
師:王老師還想采訪一下“小草”,你這樣緊緊抱住我,不累嗎?
生:(帶著自己的切身感受說)累,但是如果我不緊緊地抱住你,你就會掉到水里,讓河水變得很臟。
師:就會讓河水變得渾濁不清。(師趕緊接過話,幫助學生理解了下文“渾濁”一詞的意思)
師:是呀,小草一直這么緊緊地抱住泥土,為的就是不讓河水變渾濁,誰來做小河,感謝一下小草?(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情到深處自然濃,學生聲情并茂地把短短的兩小段話讀得有滋有味,充滿了童趣!
【反思】
這篇課文不難理解,但是要幫助學生知道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就要引領學生理解關鍵詞語,走進文本,讀出情感。課上,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利用問題層層遞進,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帶著情感去學習。
一、 生活豐富思維
語文,是人在久遠的生活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兼有語言和文化的本質(zhì)。而生活,需要語文來傳承,開啟智慧,兩者牢不可分,脫離了生活的語言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加強語文課程內(nèi)部諸多方面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目標,所以學習語文,就應該在生活中去學,處處體現(xiàn)生活語文的大背景,扎扎實實地學語文。千萬不可以照本宣讀,那樣就失去了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意義。課上,我特別注重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較為密切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學習中感受。例如,教《梅花山》一課時,因為梅花山就在我們南京,同學們也都去過,所以,課上完全可以讓學生來說說梅花是什么樣子的?“滿山的梅花”“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動著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歡樂的海洋?!薄瓕W生都能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理解這些詞句。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素材和學生身邊的事例激活學生的思維,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提升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 活動激活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和課外活動,有利于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于豐富多彩的活動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讀詞時,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可以讓學得認真的學生邀請好朋友一起讀等。在教轉(zhuǎn)轉(zhuǎn)盤識字時,課后布置學生模仿書上的轉(zhuǎn)盤,自制一張轉(zhuǎn)盤圖,然后轉(zhuǎn)給同學們猜,這樣便將枯燥無味的識字學習趣味化,既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生字,又在其間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 問題激發(fā)思維
課堂上的問題,是貫穿課堂教學始末的一根主線,是連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紐帶,是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一個媒介,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價值的問題往往可以作為上好一篇課文的切入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課堂上不應該為了提問而提問,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無須思考的問題既浪費時間,又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那些有思考價值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才能挑戰(zhàn)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問題中得到提升。如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大松樹沒有回答”,他在想什么?思考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后,慚愧地低下了頭,他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這樣的問題設計,是需要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經(jīng)過一番思考才能理解的,這讓學生有了一種成就感,對升華課文的主旨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南京市青秀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