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啟念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論問題
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有不同理解。大體上有三種: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形式、中國風格?;竟沧R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在我看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存在“向前看”與“向后看”兩個不同的角度?!跋蚯翱础笔窃谥袊膶嵺`開始時,尋找實現中國化的方法,是要回答“如何化”的問題;“向后看”是在中國化的實踐完成之后,回過頭來總結經驗。今天流行的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理解,是“向后看”的產物。它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但沒有涉及“如何化”的問題,不能作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方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結合是在實踐中完成的,最大的困難是找不到可以直接拿過來就使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自然科學領域存在著放之四海而皆準、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拿來即可使用的普遍真理,因為自然科學的對象沒有變化,它的規(guī)律不會因地域和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人文社會科學沒有固定不變的對象,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普遍規(guī)律。這決定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論述、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等無產階級革命的成功經驗,對任何國家而言在實踐中都只有參考價值,不能拿來就用。即使是同一個國家,昨天被實踐證明了的成功經驗,對于今天的實踐同樣也只有參考價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即“如何化”,從原則上必然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就是說強調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完成,而且不會有拿來就用的客觀規(guī)律,在實踐中一定要向前看,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中所說的要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是一切工作的普遍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普遍要求。
為了取得實踐的成功,馬克思主義者不僅要從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尋找思想資源,也要從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中尋找有用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沒有拿來就可以用的基本原理,但因為它是真理,所以成功的實踐經驗中必定有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只有在實踐成功后,通過“向后看”總結經驗,才能知道是馬克思主義的什么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以及這種結合是怎樣實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永遠是一個充分發(fā)揮思維創(chuàng)造作用不斷摸索的過程,前人的成功經驗只有參考的價值。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考慮“化什么”的問題。我們只能“化”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對取得實踐成功有用的原理,但同時必須認識到,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本身就是需要討論的問題。現有教科書闡釋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是100年前普列漢諾夫、列寧以及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為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從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選擇的產物。這一選擇,受到他們那個時代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發(fā)表狀況和俄國國情的限制。
現有教科書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是弘揚科學理性,說明世界是有規(guī)律的;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是剩余價值理論,揭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科學社會主義主要講歷史是階級斗爭的產物。這些思想是列寧等人從當時俄國革命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眾多論述中選擇出來的,適應了落后的俄羅斯以及中國進行理性啟蒙反對封建迷信和進行社會革命的需要,曾對蘇聯(lián)和中國的社會革命與現代化建設發(fā)揮過重要積極作用,以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化”的,大致就是這些原理。
今天的中國,國情發(fā)生重大變化。我們的實踐任務是要解決發(fā)展市場經濟實現國家現代化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問題,是在實踐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五大發(fā)展理念”,最突出的是確立新的價值目標,提升道德水平,建設和諧社會,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務之急。而馬克思、恩格斯有大量可供我們選擇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邏輯轉換與問題導向收稿日期:20170419
作者簡介:豐子義(1955),男,山西應縣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