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亮+張瑞林+王瑞靜
摘 要: 運用調(diào)查研究、座談訪談等方法,對青少年體育保險的重要作用、歷史變遷和推進路徑進行研究。認為:保險是青少年體質(zhì)促進的關鍵要素,是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要內(nèi)容。青少年體育保險歷經(jīng)了團體性保險、個體性保險和綜合性保險3個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向公益性保險轉型的趨勢。青少年體育保險存在覆蓋面不足、保障力滯后和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建議:實施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推行校方無責任保險;完善青少年體育保險管理機制,為青少年體育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
關鍵詞:青少年;青少年體育;體育保險;歷史變遷;覆蓋面;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G 80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7)04-0339-0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important rol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promotion path of youth sports insur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surance is a key factor in promoting youth physical fitnes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youth sports public service. Youth sports insurance has undergone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group insurance, individual insurance and comprehensive insurance, and showed the trend of transition to public welfare insurance. There are problems including insufficient coverage, lagging of supporting ability and unsou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youth sports insurance. It is suggested to implement special sports insurance for teenagers, promote the school liability insurance, improve youth sports insuranc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sports.
Keywords: teenagers; youth sports; sports insurance; historical changes; coverage; management system
伴隨社會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體育保險成為了學校體育管理及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的關鍵性制約因素。體育運動屬于風險性較高的活動,體育保險的不足造成學校管理者、體育教師對體育活動風險的擔憂,學生家長對體育傷害事故造成后果的追責,直接導致各方責任主體在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中的畏手畏腳。關于體育保險、學校體育保險研究的成果較多,研究顯示:提高體育保險意識、加強體育保險立法、建立體育保險機構、培養(yǎng)體育保險人才、完善體育中介、完善現(xiàn)代體育保險市場政策和競爭規(guī)則制度是發(fā)展體育保險的基本思路。例如:周愛光等[1]對體育保險的現(xiàn)狀、監(jiān)管制度和發(fā)展對策進行了研究;張陵等[2]借鑒發(fā)達國家體育保險的共性特征提出了我國體育保險的發(fā)展思路;張軍[3]研究了我國體育保險政策發(fā)展趨勢,構建了體育保險政策運行機制。學校體育保險領域的研究集中在保險現(xiàn)狀、保險體系、保險發(fā)展和保險機制等方面,學者們認為體育保險是解決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促進學生體質(zhì)發(fā)展的重要途徑[4],當前學校體育保險存在針對性差、品種少、人才匱乏、扶持乏力的問題[5],提出完善保險體系,落實保險機制等對策建議[6]。由于前期校內(nèi)外體育活動的一體化、保險制度的發(fā)展和青少年體質(zhì)持續(xù)下降等問題的出現(xiàn),對體育保險的研究急需深入、細化,為此,本文針對青少年進行體育保險研究,回顧青少年體育保險的歷史變遷,分析其未來的推進路徑。
1 青少年體育保險的重要作用
近30年來,青少年體質(zhì)持續(xù)下滑,青少年體質(zhì)成為制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為解決這一現(xiàn)實問題,筆者跟隨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振興規(guī)劃》課題組對我國13個省份進行了調(diào)研,并針對青少年體育保險問題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和座談訪談。調(diào)研結果顯示,體育保險是青少年體質(zhì)促進的關鍵要素和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要內(nèi)容。
1.1 體育保險是青少年體質(zhì)促進的關鍵要素
以“您認為導致學生體質(zhì)下降的影響因素包括(可多選)”為題,對全國13個省份的933所學校體育部門負責人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選擇“體育保險不到位”的比例占到了93.8%,“體育成績考核不力”“體育場地設施不足”成為導致學生體質(zhì)下降的前3位影響因素,見表1。
現(xiàn)場座談訪談中,教育部門管理人員、學校管理人員和學校體育負責人等,也充分肯定了體育保險在青少年體質(zhì)促進中的重要作用。體育保險是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的安全保障,是體育課程、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學校體育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礎,為體育教師、學校管理者、教育和體育管理人員實施青少年體育工作解除了后顧之憂;體育保險不到位造成了體育教師在課程開展中過分關注安全,而降低了體育課程負荷量,取消了部分難度大的運動項目等,難以實現(xiàn)體育課程促進學生體質(zhì)增長的目標;學校管理者以安全為第一目標,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的質(zhì)量難以保證;各級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推行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及相關政策等,也因為體育保險的滯后難以有效落實。endprint
1.2 體育保險是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主要內(nèi)容
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體育保險是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基本內(nèi)容。根據(jù)《青少年體育“十二五”規(guī)劃》,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包括了體育活動、競賽交流、體育場地、體育組織、體質(zhì)監(jiān)測等內(nèi)容,而且明確提出了青少年體育保險和安全管理的任務。實質(zhì)上,青少年體育保險不僅是上述公共服務內(nèi)容的保障條件,而且更是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基本內(nèi)容。另外,青少年體育保險的內(nèi)容,在系列國家法規(guī)政策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見表2,但《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作為青少年體育最為重要的法規(guī),由于頒布時間較早,其中未體現(xiàn)青少年體育保險的規(guī)定。
2 青少年體育保險的歷史變遷
青少年體育保險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團體性保險、個體性保險和綜合性保險3個階段,并且日益呈現(xiàn)出向公益性保險發(fā)展的趨勢。
2.1 團體性保險時期(2003年以前)
我國最早關于青少年體育保險的險種是學生平安保險(簡稱“學平險”),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被保險對象是大學、中學、小學及職業(yè)學校身體健康、正常在學在冊的廣大學生?!皩W平險”的性質(zhì)為商業(yè)保險產(chǎn)品,其特點是保費低廉、保障全面。由于保險公司在銷售過程中,為了銷售的便利性,直接由學校向?qū)W生銷售保險,使得“學平險”成為了團體性保險,這一模式一直延續(xù)到2003年。由于“學平險”被保險人數(shù)量龐大,因此總體價格偏低,保費一般為30~120元左右?!皩W平險”保險條款中規(guī)定了體育運動造成的意外傷害在賠償范圍之內(nèi),但結合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的保險條款,對體育運動造成的傷害又規(guī)定了免責條款,例如“被保險人從事潛水、跳傘、攀巖運動、探險活動、武術比賽、摔跤比賽、特技表演、賽車等高風險運動”“被保險人從事高風險運動或參加職業(yè)或半職業(yè)體育運動”,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參與上述體育運動造成的意外傷害不承擔賠償責任。“學平險”覆蓋所有在校學生,在體育運動安全保障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存在2個方面的問題:1)團體性銷售造成了“學平險”的強制性;2)“學平險”對體育運動傷害保險范圍偏低。
2.2 個體性保險時期(2003—2008年)
1995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進行了修訂,其中規(guī)定了保險活動的自愿原則,而“學平險”的團體性銷售具有了強制性,與自愿原則相悖?;诒kU市場秩序、學生及學生權益的保護,2003年保監(jiān)會發(fā)布了《關于學生平安保險有關事項的公告》,“學平險”明確為學生及家長自主選擇是否購買、自主選擇保險公司,不再由學校統(tǒng)一購買某一保險公司的“學平險”[7]。由此,“學平險”由學生或?qū)W生家長自主選擇保險公司購買,進入了個體性保險時期。這一階段,“學平險”覆蓋率下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不再購買“學平險”。相關研究顯示,學生體育活動保險理賠率高,部分保險公司校內(nèi)體育活動出險占學生險理賠事件的42%[8],并且“學平險”存在保費低、賠償高、事務雜等問題,保險公司經(jīng)營“學平險”的積極性下滑,整個“學平險”業(yè)務呈現(xiàn)下滑趨勢。
2.3 雙重保險時期(2008年以后)
在個體性保險時期,學生保險覆蓋率下降,但體育活動等造成的意外傷害事故依然存在,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糾紛等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秩序,尤其是體育課程的安全保障力度下降,造成體育課程質(zhì)量下降。應社會、學校等多方面要求,在2002 年日,《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頒布,對學校參加責任保險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后期學校責任險逐漸在全國推廣試點(2005年深圳、2006年山東、2007年江蘇),直至2008年教育部、財政部和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頒布《關于推行校方責任保險完善校園傷害事故風險管理機制的通知》(教體藝[2008]2 號),學校責任險被作為強制性保險確定下來。校方責任險是以學校對學生在校園內(nèi)或校方組織活動中發(fā)生意外傷害應負的民事賠償責任為標的責任險,其賠付對象為受害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保險經(jīng)費由學校公用經(jīng)費列支,每生每年不超過5元[9]。
3 青少年體育保險存在的重要問題
青少年體育保險是“以青少年的身體、生命作為保險標的和以被保險人對三者依法承擔的理賠責任作為‘保險標的的保險,由此而建立的系列體育保障措施”[10] 。青少年體育保險是應運而生的保險產(chǎn)品,但當前并未充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功能,存在保險覆蓋面不足、保障力滯后和管理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直接制約了青少年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
3.1 覆蓋面不足
經(jīng)過團體性保險向雙重保險的發(fā)展,青少年或青少年的監(jiān)護人在“學平險”購買的過程中具有了自由裁量權,由于被保人保險意識缺乏和保險信任度低及保險人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青少年或其監(jiān)護人購買“學平險”的比例降低,使大量的青少年處于保險真空狀態(tài),青少年體育活動的意外傷害缺乏保障,并且,“學平險”所保障的內(nèi)容相對有限,許多體育項目、體育活動被排除在外,導致青少年體育活動的保障范圍縮小。另外,現(xiàn)有青少年體育保險賠付只針對校內(nèi)體育活動,而校外體育活動不在保險保障范圍之內(nèi),校外體育活動也是促進青少年體質(zhì)增強的重要方面,但是得不到相應的安全保障。
3.2 保障力滯后
“學平險”覆蓋面不足,并且賠付標準相對較低,其保險費率一般最低為5 000元,最高為5萬元,對青少年體育活動的保障力相對較低。而為之補充的校方責任保險(簡稱“校責險”)也存在保障力滯后的問題,校責險條款中明確規(guī)定:由于體育場地設施、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責任盡到而造成的傷害事故不在賠付范圍之內(nèi),即校方有責保險人才給予賠付。青少年保險調(diào)研顯示:青少年體育傷害事故中,90%以上的情況是校方?jīng)]有責任的,即體育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等學校、體育教師盡到了相應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責任,但體育傷害事故還是不可避免,但在該情況下,保險公司以校方無責而不給予賠付。另一方面,家長認為學生在校期間發(fā)生了體育傷害事故責任在學校,是學校監(jiān)護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而要求學校對學生賠償,繼而產(chǎn)生一系列糾紛。雙方妥協(xié)的結果是,學校將學生安全視為最高要求,體育課程質(zhì)量降低、體育活動開展不力等問題也相繼產(chǎn)生。endprint
3.3 管理體系不健全
青少年體育保險的管理機構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門、保險監(jiān)管機構和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作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統(tǒng)籌安排青少年體育保險問題,保險監(jiān)管機構對青少年體育保險險種、保險人等保險行為進行監(jiān)督管理,學校既是學生管理部門也是被保險人。當前,在青少年體育保險的管理中,存在保險險種適用性較差,保險理賠渠道不暢通,保險賠付與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銜接不緊密,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教育行政部門和保險監(jiān)管部門各司其職,但學校不具備專業(yè)人員或組織處理保險事宜及意外傷害事故,缺乏協(xié)助學校處理意外傷害事故的專業(yè)機構。此外,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體育保險等相關政策法規(guī)不健全,尤其是地方性法規(guī),導致青少年體育保險的運行和管理無法可依。
4 青少年體育保險的推進路徑
解決青少年體育保險存在的問題,提升體育保險保障青少年體育開展的效果,應充分考慮青少年體育保險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青少年體育保險的實踐與探索,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4.1 實施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
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不力與安全保障滯后及保險不到位等問題密切相關,現(xiàn)有保險存在針對性不強、覆蓋面不足和保障力差的問題,因此,建議實施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對青少年校內(nèi)和校外的體育活動都給予安全保障。1)由保險公司設計專門的險種對青少年體育活動進行保障,前期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對此做過專項調(diào)研,保險機構經(jīng)測算認為,青少年專項體育保險具有可行性,并且愿意開發(fā)相應的險種并付諸實施。2)保險費用由體育彩票公益金支付,按照每個學生5~10元的標準購買體育專項保險。根據(jù)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的數(shù)據(jù),2013年體育彩票銷售收入1 328億元,其中籌集體育彩票公益金數(shù)量為351億元;根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數(shù)據(jù)2013年全國在校中小學生的數(shù)量為2億800萬人;按照每生5~10元的標準,只需要10億4 000萬~20億8 000萬元即可實現(xiàn)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預算,而且這些資金僅占體育彩票公益金總額的3%~6%,符合體育彩票公益金使用中公益金用于群眾體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要求,青少年作為群眾體育的重點和主體,理應優(yōu)先保障。3)設置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可以有效提高保險對青少年體育活動的覆蓋面,將校內(nèi)外體育活動全部納入保險體系,將所有的青少年全部納入保險體系。
4.2 建立校方無責任保險
1)校方無責任保險已經(jīng)在北京等地進行了實施,體現(xiàn)出良好的保險效果,因此,校方無責任保險實施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發(fā)展前景。2)校方無責任保險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大部分校方無責任出現(xiàn)的體育傷害事故。3)校方無責任保險可由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從教育公用經(jīng)費中安排預算予以保障。4)校方無責任保險和校方責任保險兩者有效結合,形成對學生包括體育傷害在內(nèi)的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對在校學生形成全面的安全保障。
4.3 完善青少年體育保險管理機制
健全青少年體育保險管理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青少年體育保險管理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保險監(jiān)管部門、學校各負其責,由教育行政部門主導,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等形式,成立專門組織或者通過招投標指定專業(yè)機構協(xié)助學校處理體育意外傷害事故及保險賠付等事宜。1)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選擇律師事務所等專業(yè)機構,專門從事學校意外傷害事故處理和保險賠付等問題,提高體育意外傷害事故處理的效率,解決不必要的糾紛。2)減輕學校處理意外傷害事故的壓力,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
5 結束語
青少年體育保險是制約青少年體育開展的重要現(xiàn)實問題,建立完善的保險體系是促進青少年體育振興與發(fā)展的關鍵性舉措。推進青少年體育保險,應實施青少年體育專項保險、整合校方責任險和校方無責任保險、完善青少年體育保險管理機制,切實提高保險對青少年體育活動的保障能力,從而實現(xiàn)青少年體育活動的廣泛普及與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 周愛光 ,楊曉生 ,陳慧敏,等.我國體育保險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2,23(4):35.
[2] 張陵,劉蘇,陳隕.國體育保險現(xiàn)狀及發(fā)展思路研究:基于發(fā)達國家體育保險共性特征的啟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5):1.
[3] 張軍.我國體育保險政策運行機制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6,27(4):35.
[4] 李怡.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案例的法律分析與學校體育保險救濟 [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5):66.
[5] 陳慧敏,徐棟.我國學校體育保險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6):76.
[6] 方志平.我國學校體育保險的科學建構[J].體育學刊,2010,17(6):31.
[7] 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保監(jiān)會關于學生平安保險有關事項的公告[A].
[8] 周暉.對學校體育保險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4):37.
[9] 方志平.我國學校體育保險的科學建構[J].體育學刊,2010,17(6):31.
[10] 邱曉德.中日學校體育保險管理體系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