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愛民
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決定它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有其它學科無可比擬的特殊作用和意義。正如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的那樣“語文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作為教學目的明確規(guī)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教學生學好課文和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嚴格的語文基礎訓練,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現(xiàn)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
學生素質,從廣義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政治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三方面。從大綱這兩段鮮明的論述中,我們足可見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內容與提高學生素質有密切關系,對提高學生素質有特殊意義。所以,中學語文教學必須自覺地結合學科的特點教學,把語文教學和提高學生素質緊密地柔合在一起,為素質教育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要從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結合語文學科“文道合一”的特點教學,努力提高學生政治思想素質
結合“文道合一”的特點,對議論文進行教學時,就要教育學生在掌握議論文文體的有關知識和語言特點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馬列主義立場、觀點和正確的是非觀念,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思想素質。在《人的正確思想從哪里來的》的教學時,除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精練準確、通俗易懂、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邏輯性強外,還要教育學生,深刻認識并學會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等等。
結合“文道合一”的特點,對“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教學,使學生在掌握文學欣賞和文學寫作知識的同時,受到文學美的熏陶,在這些潛移默化的熏陶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憎恨厭惡“假、丑、惡”的靈魂和行徑,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素質。在《綠》明快、清新充滿激情的行文,又能給予學生生機勃勃,富于生命活力的感受,從而激勵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課文中大量的詩歌、小說、戲劇教學,無不如此。
二、結合語文學科知識廣博的特點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中學語文教材涉及其他學科知識極其豐富廣泛,天文、地理、歷史、哲學,古今中外無不包溶。雖然這些知識在語文教材中都不是系統(tǒng)的而是零碎的,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在傳授好本學科知識的同時,結合課文內容,準確適當?shù)亟榻B課文涉及的有關知識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學生掌握好本科知識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既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課文中大量說明文的教學,除教會學生掌握有關說明文的讀、寫知識之外,還教會學生各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景泰藍的制作》教學,使學生了解到景泰藍,我國這一民族傳統(tǒng)的精美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荔枝生態(tài)結構和有關荔枝生產的知識等等。大量的優(yōu)秀歷史作品文選教學,對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無疑有極大的收益?!夺胖畱?zhàn)》、《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的教學,當然加深學生對我國先秦歷史的了解;《赤壁之戰(zhàn)》的教學,當然又能加深學生對三國時期歷史的認識。
三、根據(jù)語文學科對學生心理影響重要的特點進行教學,努力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認識。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心理素質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能力因素;二是注意、興趣、動機、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傾向性和能動性的因素;三是個性心理特點的因素。這三方面的因素與語文教學有著極其密徹的關系。不少專家、學者、有識之士對這方面作了不少深刻的論述。當前語文教學界在教學目標上,注重總體提高學生語言、文字和語文修養(yǎng)的素質;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學生語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方法上,注重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情感的培養(yǎng)。這些都充分反映了當前語文教學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趨勢,是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但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和促進,因為這是語文學科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領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廣闊天地。每個語文教學工作者,都應自覺地在這方面下功夫,使語文教學更自覺地根據(jù)語文學科對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重要的特點進行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身心素質。
綜上所述,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進行教學,對提高學生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學必須自覺結合學科特點進行素質教育,為素質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