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圍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tài)圖,錢鐘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他那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作者將自己的語言天才并入極其淵博的知識,添加上一些諷刺主義的幽默調(diào)料,以一書而定江山。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圍城》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秶恰分械脑捳Z大多含有言外之意,理解了這些言外之意,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圍城》中語言的睿智、練達與幽默。本文試用語用學中的禮貌原則理論來對其中話語的一些言外之意作出分析,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挖掘言意之美。
英國語言學家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他把禮貌原則劃分為六類:(1)策略準則:使他人受損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寬宏準則: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損最大。(3)贊揚準則:盡力縮小對他人的貶損,盡力夸大對他人的贊揚。(4)謙虛準則:盡力縮小對自己的贊揚,盡力夸大對自己的貶損。(5)贊同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的分歧,盡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6)同情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對他人的厭惡,盡力夸大自己對他人的同情。
Leech認為人們在交談中違反合作原則往往是出于禮貌原則,認為禮貌原則是對合作原則的一種“援救”,也就是為了禮貌而將真正的語言意圖隱含在“言外之意”之中。這樣做,除了給對方留有面子之外,還使談話避免一種針鋒相對,用委婉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也給自己帶來一些好處。因此,“言外之意”往往給會話帶來許多益處和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具體就《圍城》中的例子來加以分析說明。
(一)遵守策略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1)方鴻漸問鮑小姐:“你行李多,要不要我送你下船?”鮑小姐疏遠地說:“謝謝你!不用你勞駕,李先生會上船來接我?!?/p>
方鴻漸與鮑小姐在回國的船上發(fā)生了一段情,船快靠岸了,方鴻漸還想與鮑小姐保持關(guān)系,因而殷勤地問鮑小姐要不要幫拿行李。而鮑小姐的想法恰好與他相反,她不想再與方鴻漸有任何瓜葛,更不想讓他的未婚夫知道。所以她選用了過分禮貌的話語,看起來十分禮貌,實際上是拒絕。
(二)遵守寬宏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2)“這太怪了!我才不是不見世面的鄉(xiāng)下女孩子呢?!?/p>
“別客氣,我求你明天來。我想去吃,對自己沒有好借口,借你們二位的名義,自己享受一下,你就體貼下情,答應(yīng)了罷!”
方鴻漸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寬宏準則(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損最大)故意貶損自己,說是自己嘴饞,借二人名義享受。其話語產(chǎn)生的言外之意是我都這樣說自己了,你應(yīng)該再不好意思拒絕我的邀請吧。的確,方鴻漸達到了他的交際目的,唐曉芙答應(yīng)了赴約。
(三)遵守贊揚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3)蘇小姐忽然問道:“你看趙辛楣這個人怎樣?”
“他本領(lǐng)比我大,儀表也很神氣,將來一定得意。我看他倒是個理想的——呃——人?!?/p>
方鴻漸與趙辛楣的前幾次對話都是互相挖苦、諷刺,蘇文紈以為都是在為她吃醋,因此故意在這里問方鴻漸對趙辛楣的印象,想挑起他的醋意。不料方鴻漸卻大大贊揚了趙辛楣。方鴻漸是想借此說明自己與趙辛楣并不是情敵,也讓蘇文紈清楚自己并不愛她。這就是他運用贊揚準則所產(chǎn)生的言外之意。
(四)遵守謙虛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4)汪太太就對客人謙虛說:“我身體不好,不能常常弄這些東西,所以畫也畫不好,琴也彈不好?!?/p>
汪太太表面上是遵循了謙虛準則,但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夸耀,其言外之意是“我的畫還可以畫得更好,琴也可以彈得更好?!?/p>
(五)遵守贊同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5)鴻漸說:“你從前常對我稱贊你這位高老師頭腦很好,我這次來了,看他所作所為并不高明?!?/p>
辛楣說:“也許那時候我年紀輕,閱歷淺,沒看清人。不過我想這幾年來高松年地位高了,一個人地位高了,會變得糊涂?!?/p>
趙辛楣遵循了贊同準則,盡力縮小自己與方鴻漸之間的分歧,盡力增加與他之間的一致。其言外之意是:我已經(jīng)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了,希望你我之間能彼此照應(yīng)。
(六)遵守同情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6)鴻漸直嚷道:“豈有此理!我又不是范懿認識的那些作家、文人,為什么戀愛的時候要記日記?你不信到我臥室里去搜。”
孫小姐道:“聲音放低一點,人家全聽見了,有話好好地說。只要我哪!受得了你這樣粗野,你倒請什么蘇小姐,唐小姐來試試看。”
孫小姐遵循了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對他人的厭惡,盡力夸大自身對他人的同情。她叫方鴻漸小聲一點,“有話好好說”,盡量平復他的心情,讓他不要生氣。其實孫小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方鴻漸覺得她是一位溫柔的女人,以便能更好的掌握他。
(七)遵守多種準則產(chǎn)生言外之意
(7)周氏夫婦看鴻漸笑容全無,臉色發(fā)白,有點奇怪,忽然彼此做個眼色,似乎了解鴻漸的心理,異口同聲罵效成道:“你這孩子該打。大人講話,誰要你來插嘴?鴻漸哥今天才回來,當然想起你姐姐,心上不快活。你說笑話也得有個分寸,以后不許你開口——鴻漸,我們知道你天性生得厚,小孩子胡說,不用理他?!?/p>
周氏夫婦看鴻漸的臉色,猜想是效成所說的話而致,因此罵了效成,增加與鴻漸的一致,減少與他之間的分歧,這是遵循了贊同準則。后面他們又遵循贊揚準則,夸贊鴻漸“天性生得厚”。他們這樣做的言外之意就是要鴻漸原諒探馬的兒子效成。
《圍城》中這些具有言外之意,使其從文學內(nèi)部散透光輝的話語還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鰲述。理解了文本中話語的言外之意,我們就能更好地解讀錢中書先生的《圍城》,理解其文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154, 219.
[2]葉寶奎.語言學概論 [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3]錢鐘書.圍城[A].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