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太紅
自二十一世紀初至今,新課程改革實施已有十多年。初中歷史也隨之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歷史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落后,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等等,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要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一、提高教師教學素養(yǎng)
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慣性思維的影響,仍然使用舊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教學主體,賦予教師至高無上的權利,師生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教師決定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生沒有自主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發(fā)展需要和情感需要;用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分數(shù)高就是好學生,就受到老師的關愛和關注,分數(shù)低就是差生,就會被老師批評和忽視。這種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有革新精神,要根據(jù)時代發(fā)展不斷學習新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就當前歷史教學發(fā)展的形勢來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態(tài)度和角色,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則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做課堂的組織、管理和實施者,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自身的獨特性,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和思考事物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認識到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同時,教師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職業(yè)道德觀念,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歷史專業(yè)知識,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擴大自己的格局,大膽突破原有思維限制,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歷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
二、從學生興趣入手,豐富教學手段
興趣是人對某一事物產生的好奇心,是一種強烈的心理需要,可以有效促進人的思維發(fā)展,讓人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給人提供強大動力。有一位教育家曾說:“沒有興趣做驅動力,則學習是痛苦的!”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興趣這個內在動力的驅使下學習歷史知識。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發(fā)揮教學手段的作用。初中歷史教師要熟練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就當前歷史教學手段來看,主要有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和實踐教學法等等。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學習和使用這些教學手段,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有效性。比如,教授蘇教版初中歷史初一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時,為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入課時,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原始農耕生活的紀實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幾千年前原始的農耕生活,為學生營造一種歷史情境,讓學生會不知不覺走進歷史,并對相關歷史產生興趣。學生通過津津有味的視頻觀看,遇到感興趣的地方定會驚嘆出聲,學生看完之后,可順勢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學生會積極主動,學習狀態(tài)良好??梢?,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又如,教授蘇教版初中歷史初一上冊《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時,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每組四個人的小組,并且根據(jù)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每個小組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課前預習,并通過上網(wǎng)、查閱書籍等方式收集有關春秋戰(zhàn)國紛爭的資料和信息。在課上,可要求每個小組在一定的時間內深入討論和學習歷史教材,并結合收集到的信息和資料設計一份學習方案。然后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上講臺講課,把他們學習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做出補充和評價。最后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并對學生不理解或者漏掉的知識進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相關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初中歷史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歷史氛圍濃厚的學習環(huán)境,讓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得更好地發(fā)展。具體而言,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歷史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天天接觸的書本,與學生一起探討中國造紙術的發(fā)展歷史,可以通過學生穿的衣服,和學生一起探討我國絲織品、棉布等布料的發(fā)展歷史,可以在和學生共餐的時候,和學生一起討論農作物的發(fā)展歷史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相關歷史,這樣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又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建一個小小的“圖書角”,讓每個學生放入幾本歷史類書籍,資源共享,并安排學生打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讀書的條件,營造一種讀書的氣氛。再如,教師可以建一個班集體的微信群或者QQ群,平??梢韵蛉豪锓窒硪恍v史知識,也鼓勵學生分享一些歷史知識,鼓勵學生在群里就有關歷史知識進行溝通和交流,這也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歷史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綜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為初中歷史改革帶來新的契機。初中歷史老師要充分把握這一契機,充分認知歷史教學現(xiàn)狀,了解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思想認知,積極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湯紅琴.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圖文史料”的選擇與開發(fā)——以《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為例[J].考試周刊,2013(66).
[2]李欣先.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3(11).
[3]李國紅.淺析新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