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想受審美樂趣。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注重感情投入,激發(fā)學生情感參與,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在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實踐與探索。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中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便應該是一個應文得義、以文悟情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要以情感為動力,情感體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之一。正應為如此,我們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上課前要仔細挖潛,挖出潛在課文內的感情因素,深切感受課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抒發(fā)出來的情。如老舍的《草原》一文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都飽含了作者對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的熱愛之情,《橋》一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chǎn)黨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肉血之軀筑起了一座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再如《鳥鳴澗》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洌鲁?,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表達了詩人對山中春景的喜愛之情。上課時要動情入境,全身心的投入,借助作者的語言文字載體,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營造出情感交流的氛圍,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促使他發(fā)出感情的共鳴。只有充滿激情的教學,才能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智慧的火花。如果對任何事物都無動于衷、高高掛起、波瀾不驚的教學,學生能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嗎?文章在美也難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也很難體會到美妙之處。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去體驗情感,感受文章的思想魅力。
首先,應關愛學生,讓他們體驗情感。教學工作中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要以對學生的關愛為動力和基礎?!皼]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句情切的祝咐、一次真值得鼓勵能讓學生形成教學濃厚的感情底蘊。只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次,上語文課,全班同學在做課內練習時,我觀察到一名女學生的神態(tài)有點不對頭,做作業(yè)象是偷偷摸摸的,我沒做聲,和往常一樣慢慢地從另一小組那邊很自然地轉到該生旁邊,才知她在做數(shù)學作業(yè)。這次我沒被她發(fā)現(xiàn)。為了不傷她的自尊心,我并沒戳穿她。我若無其事地走到講臺前,再仔細觀察一下,那位學生還是在一股勁地做數(shù)學作業(yè),這一次我有意從正面襲擊走到她面前,她唰地把那作業(yè)用語文練習本蓋住。她的臉紅了起來,并看我一眼,立即做起了語文練習。我還是沒說一句話,走到另一組去了。這一情況只有她的同桌和我知道。課后,我找這位同學談話,她知道錯了,且感激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戳穿她和批評她,這樣無聲的教育真起到了很好效果。在以后課堂中,我已經(jīng)看到了她在學習上勁頭比以前足了,學習比以前自覺了。四十分鐘的課堂學習,都能專心致志、踴躍發(fā)言,作業(yè)質量明顯提高,并且能主動向好同學學習,有問題時常來問老師,所以學習成績有了明提高,在上學期期末考中取得了好成績。 從這兒可以看出,老師要寬容,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大罵痛罵,不要在其他同學面前進行指責;讓學生體會你的關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豐富了情感體驗。
其次,我認為在教學應該美化語言營造感情氛圍。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生動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或侃侃而談,或娓娓道來,營造出文章內在的意境,讓濃濃的情感流進學生的心田。師生在詩情畫意中實現(xiàn)情感、思維、精神的交流。如教學《青山不老》為了引導學生體會一位山野老農(nóng),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我使用多媒體出示了老農(nóng)創(chuàng)造出的奇跡畫面,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段說說。然后出示“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弊寣W生體會到景色的優(yōu)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我追問這樣優(yōu)美的景色在哪兒?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樣優(yōu)美的景色?他又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優(yōu)美的奇景呢?你感受到了老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有什么感悟?通過學生與文本交流,與作者交流,語文中的老人交流。在教學惡劣的大環(huán)境時,我在多媒體上出示縣志:“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墜?!弊寣W生結合注釋用上一些表示環(huán)境的詞理解句子,感悟環(huán)境的惡劣。老師深情而沉重的講:“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jù)之地。過去,這里風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頭?!比缓髱熒黄鸶星槔首x第二自然段感悟環(huán)境的惡劣。學生在讀中感悟小環(huán)境的艱苦。我又繼續(xù)講到:“然而就是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我們這位老人,六十五歲的老人,經(jīng)過十五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奇跡,創(chuàng)造了青山不老的奇跡!”讓學生引起共鳴體會到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創(chuàng)造了青山不老的奇跡。對老人的敬佩、贊嘆之情油然而生。同時這篇文章本身語言優(yōu)美,我讓學生多朗讀,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樹造林的意義,感悟到了老人的精神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另外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沖動也是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驗情感的一個方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感豐富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fā)情感共鳴。如在教學如《燕子飛來了》一文中,我先放一段舊農(nóng)村面貌的錄相,讓學生邊看邊聽片中的解說,生動形象的畫面讓他們感受和體會到農(nóng)村人們生活的艱難,接著提問:“現(xiàn)在的中國農(nóng)村是怎樣的呢?我們跟著小燕子一起到祖國各地走一走??匆豢窗桑 睂W生朗讀課文,然后我出示投影圖,讓學生邊看邊說。就這樣學生由欣賞的氣氛不知不覺轉入到了學習環(huán)境中去,讓學生感受情感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最后我認為應該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是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它是用形象化的口語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它通過語言技巧的應用和語音的多種變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趣繪聲繪色地表達出來,也能使字里行間潛在的含義溢于言表,還可以把書面文字難以表達或根本無法表達的隱情妙趣抒發(fā)出來。它有助于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如教學《梅花魂》一文時,我通過讓學生反復精讀外公所說的話,尤其是在臨別送“我”墨梅圖和船上送我梅花手絹時所說的話,深刻體會出一個老華僑對祖國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海外赤子無法落葉歸根的深深遺憾。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更能體會出課題中“魂”字所表達的深刻意義。學生一步一步的明白了“魂”含義。它贊揚梅花不屈不撓的精神,它贊頌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它寄托著外祖父對下一輩發(fā)揚梅花精神的殷切期望,它更表達了外祖父的一片愛國之心、赤子之情。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情感體驗,也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情感地交流與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增強情感地體驗,培養(yǎng)孩子自主感受和體驗的能力,豐富美好的心靈,塑造健康的人格。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切身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品質都不一樣。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地反應,應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