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
林清玄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tài)非常優(yōu)美,他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斑@是什么花?”“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么美麗明亮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林清玄問農夫:“我也種過空心菜,怎么沒有開過花呢?”農夫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么會看到開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總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么美。
課堂上,學生是“空心菜”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有“等待”的意識。眼中少一點模式、理念,多一點學生,靜待花開。
一、靜待于沉心讀書之時
語文課堂,齊讀,大聲讀,討論,而讓學生沉心默讀的時間卻非常少,看似十分活躍,但表面活躍的氣氛下教學目標達成了?思維得到發(fā)展了?老師忽視了教學中的“靜——等待”,學生的心靈怎會與作品很好地發(fā)生撞擊呢?他們的思維怎會跨越時空與作者很好地對話呢?學語文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
《半截蠟燭》,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學習這樣的文章,就不能只想到馬不停蹄地大聲朗讀、回答、討論。完全可以采用靜心默讀的方式,在等待中讓學生自己慢慢用心去領悟文章的精彩之處。這樣描述,這樣地細化,這情景仿佛歷歷在目,那緊張的心跳聲都聽得見。默讀之中,學生也許心潮澎湃,也許淚光瑩瑩,也許為之一顫……這就是靜心默讀之美,這就是靜心等待之美。沒有老師的等待,哪有心靈的對話、收獲的豐碩!
二、靜待于苦思冥想之時
課堂上,面對一個問題,學生沒有反應,靜寂無聲。為了避開這樣的冷場,教師要么充分利用自己主導的角色,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解、剖析,換一種方式重新提問,再進行教學。要么,急不可耐地點一兩個自認為能回答的學生,立馬交流,還不時加以引導、點撥。其實,學生觸摸文本需要有個過程,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去設身處地地想象,去細心體會揣摩。表面上鴉雀無聲的教室,實則充滿了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長達幾分鐘的靜心思考,看似因教學流程的停滯而顯得死氣沉沉,實則涌動著思辨的激流。
執(zhí)教《詹天佑》,對于“人字形鐵路”到底是如何設計、如何運行的,學生在理解的時候總有點磕磕絆絆。我說:“下面由老師給大家演示一番……”話沒說完有同學說:“老師,能讓我們再想想嗎?或者我們和小組伙伴再討論討論?!边@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也沒想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了較長的時間,但,等待使課堂上有了不可預約的精彩。幾分鐘后,精彩連連,畫圖講解法、實物演示法,合作匯報法……是老師的等待讓語文課有了“寧靜中的深刻”“等待中的提升”。
三、靜待于唇槍舌劍之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 鼓勵學生做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并珍惜他們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任何教學模式、新理念的最終目標都要指向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學生的小腦筋偶爾會蹦出出其不意的想法,擾亂正常的教學進程,出現(xiàn)的這種“擾亂”往往是課堂教學中超出老師預先設計的課堂內容。當然,“亂”是有度的,靜下心來,就會看到這“亂”中的閃光點。此時老師應該等待討論者辯論,促使他們進行語言的交鋒,引發(fā)思想的碰撞,真理往往是越辯越明,直到爭論的結果已經水落石出,或者呼之欲出了,老師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供學生探討。當然這里老師的等待不是讓學生盡情天馬行空,不著邊際,放棄了或找不回教育的權利。教師擺正位置,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是思維的嚴密性、條理性自然能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高?!暗却奔冉鉀Q了“亂”,又發(fā)展了學生能力,真是一箭雙雕啊!
四、靜待于小荷才露之時
語文課堂中的回答、朗讀、匯報表演,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也是學生內化后的外現(xiàn)。語文學習要想解開回答者的“智囊”,老師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切不可要求快人快語。學生在有了深度的思考和詩意的想象后,還需要通過合理的語言組織,才能把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而語言的構思與整理哪怕是課堂上的口語回答,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所以教師的耐心等待便顯得尤為重要。也許稍微的忍耐,也許片刻的等待,學生的精彩回答就會浮出水面,呈現(xiàn)在課堂上,有時甚至會成為經典。所以教師除了扶持和引導,就是等待。
語文課堂中朗讀已習以為常了。記得執(zhí)教五下《春風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時,因為第一次接觸這些學生,也不知具體情況,于是上課伊始,我便請全班推薦了一名朗讀好的學生進行朗讀。只見這名學生先站起來,鎮(zhèn)定自若地看了看四周,才拿起課本,調整好姿勢,停頓片刻才開始,這名學生朗讀完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不由想到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特別是學生。朗讀前的醞釀,既是學生自我走入文本,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又是調整自我,在充分積蓄能量,充分地等待后,學生的才能有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確實,你給學生多大空間,他們就有多大潛能,等待是一種信任。
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言不達意時,靜靜思索時,高興亢奮時,疑難焦慮時,合作探究時,言語歡暢時,自卑膽怯時……這些細微關鍵的時刻,真正需要我們給予最真切的等待。靜待花開,在等待中靜靜欣賞學生們最美的生命之花燦爛開放。
作者簡介: 江蘇省興化市實驗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