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訴部門在被害人心理救助中的角色定位

      2017-09-08 02:34:37裴仕彬孫正
      中國檢察官·司法務實 2017年7期
      關鍵詞:檢察機關

      裴仕彬 孫正

      摘 要:當前,被害人救助主要還是側重于物質救助,往往忽略對被害人心理創(chuàng)傷的治療和康復,極大影響被害人日后的工作、生活、學習,易產生威脅社會和諧的因素。為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應該構建一個涵蓋檢察機關在內的救助主體多元化的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體系。

      關鍵詞:刑事被害人 心理救助 檢察機關 公訴

      近年來,刑事被害人救助問題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包括物質救助、心理救助和社會救助三大部分,其中,心理的疏導和康復對被害人來講是最根本的。應構建國家、社會、個人三位一體聯(lián)動的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機制,更有效地維護好被害人的切身利益。

      一、對刑事被害人進行心理救助的必要性

      犯罪不僅僅對被害人造成身體機能的損壞以及財產上的損失,而且還會對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心理傷害往往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很多時候即使有足夠的金錢也無法撫平犯罪行為給被害人及其家屬帶來的心理傷害。

      (一)是化解社會矛盾的內在要求

      犯罪引發(fā)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激烈矛盾,很可能成為激化社會矛盾的一大因素。被害人及其家屬在遭受犯罪侵犯后,一方面,對犯罪嫌疑人產生怨恨心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消解,這種心理可能演變成敵視社會的心態(tài),繼而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從被害人轉變?yōu)榉缸锵右扇说慕巧?;另一方面,被害人在遭受犯罪,尤其是強奸、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后,往往會出現(xiàn)抑郁、害怕的心理反應,長此以往容易積郁爆發(fā)而釀成嚴重后果。

      被害人在遭受侵害后,如果因犯罪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未能及時撫平,即使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嚴格按法律辦事,被害人及其家屬也可能認為是放縱了犯罪分子,漠視了他們的權利,容易上訪、纏訟,從而可能激化其與公檢法的矛盾,影響社會穩(wěn)定。及時對被害人進行心理康復治療,使之感到關懷和愛護,從而緩解其生活壓力,恢復原來的生產、生活秩序,防止產生社會對立情緒,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二)是保護被害人及其家庭的客觀需要

      許多被害人在遭受犯罪,尤其是強奸等暴力犯罪的侵犯后,常常會不自覺地或者被動地喚起回憶,極易產生失眠、噩夢、恐懼、抑郁等生理癥狀,這些癥狀若長期得不到救治,很可能發(fā)展成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更有甚者會損害被害人的身體機能。而其家屬又難以真正體會被害人的內心感受,無法有效進行溝通和心理疏導,從而導致家庭關系不穩(wěn)定。因此,對被害人進行心理救助有助于維護家庭的和諧。

      二、我國刑事被害人救助存在的問題

      (一)國家立法尚未到位

      目前,各地開展的被害人救助制度試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試點均在檢察機關和法院的主導下進行,僅僅是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的聯(lián)合行為,由于沒有國家立法的確認,被害人救助制度就沒有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如經費來源等諸多問題,而且沒有國家法律的支持難以把被害人救助納入到司法程序中。

      (二)偏重于對被害人的物質救助

      從學者們的理論探討和各地的實踐探索中可以看到,被害人救助的主要內容是對其進行物質上的補償或者救助。如成都市對救助的對象的規(guī)定是,遭遇搶劫、綁架、強奸、殺人、傷害等重大犯罪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刑事被害人死亡或者重傷、喪失全部或部分勞動能力,失去正常收入來源或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shù)刈畹蜕畋U蠘藴实模槐缓θ思彝ビ斜缓θ斯B(yǎng)的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段在校就讀子女,因被害人被害導致其生活特別困難的;被害人為未成年人的;被害人家庭有被害人供養(yǎng)的殘疾人的。這些內容均關注了被害人及其家庭的經濟困難,重點在于物質救助。

      (三)忽視心理救助的作用

      長期以來,理論研究和試點工作未能充分認識到犯罪行為給被害人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對社會、他人、家庭的嚴重影響,忽視心理救助的作用。即使各地試點有所涉及,也是蜻蜓點水般對心理救助作了籠統(tǒng)的規(guī)定,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救助機制。心理救助在促進社會和諧、保護被害人等方面的作用尚未發(fā)揮出來。

      三、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的體系構建

      建立被害人心理救助機制需要國家、社會、個人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才能構建科學有效的救助體系。

      (一)完善被害人心理救助的立法

      第一,制定《被害人救助法》。立法機關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出臺《被害人救助法》,使物質救助和心理救助成為保護被害人利益的“兩翼”。規(guī)定被害人有接受心理救助的權利,相關機構有相應的心理救助義務。國家立法尚未及時跟進的話,各地可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

      第二,完善被害人訴訟權利。第一,擴大被害人的知情權。在訴訟的整個過程中,只要是非保密的事項,都應該賦予被害人知曉或發(fā)表意見的權利。這既有利于消除被害人感情上的失落情緒,也有利于在某些情況下保護其人身安全。第二,完善被害人的訴訟參與權。被害人作為犯罪行為的直接受害者,刑事訴訟的結果與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他對犯罪的整個過程最了解,最有懲治犯罪行為的決心和意志,他參與到刑事訴訟的全過程中來,具有天然的正當性,此舉也可以加強對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公檢機關要征詢被害人的要求并制作筆錄隨案移送,法庭審判時應設置被害人坐席,允許被害人提出自己的意見,裁判文書應體現(xiàn)被害人的意見并及時送達被害人。第三,賦予被害人上訴權。抗訴的條件與當事人的上訴條件差異較大,被害人的抗訴請求權常常不能實現(xiàn),法律賦予了被害人對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決定不服的救濟權,卻沒規(guī)定對一審判決不服的上訴權,實在是對被害人權利保護不足。第四,可以賦予被害人就因犯罪產生的精神損害賠償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

      (二)建立被害人心理輔導咨詢站

      嚴重犯罪行為的被害人、性犯罪被害人及未成年被害人,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特別是心理創(chuàng)傷非常嚴重。這些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的被害人亟需幫助,使其從創(chuàng)傷性痛苦之中擺脫出來,他們需要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或醫(yī)生的指導、幫助。私人心理咨詢機構往往收費較高,許多被害人無力承擔高額的咨詢費用,因此,應由公檢法與教育、醫(yī)療、財政等部門聯(lián)合建立具有公益性質的被害人心理輔導咨詢站。有些被害人的心理創(chuàng)傷比較嚴重,很難在短期內完全康復,有的是心理傷害具有反復性,因此被害人心理輔導咨詢站應建立被害人心理救助檔案,長期跟蹤被害人的心理恢復情況。endprint

      同時,對被害人及其家屬采取不同的心理康復方法。被害人家屬與被害人遭受的心理傷害是不一樣的。例如,在強奸犯罪中,被害人往往出現(xiàn)抑郁、恐懼心理,沒有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還會出現(xiàn)后悔自責的情緒。而被害人家屬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和鄰里街坊的非議、誤解,有時會對被害人感到羞恥而對其謾罵、責備。針對這兩種不同的心理癥狀,應該采取不同的心理康復方式對癥下藥。

      (三)營造祥和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一,新聞媒體應當恪守職業(yè)道德,尊重被害人的隱私,照顧其受害后脆弱敏感的情緒,有分寸有節(jié)制的報道案件。對于一些惡性暴力案件,不能過分渲染案件中具體、殘忍的情節(jié),也不能為求擴大影響而連篇累牘的反復報道,更不能為了牟利而發(fā)行罪犯的回憶錄。這不但會使被害人感到不公和憤懣,而且還會勾起其痛苦的回憶,造成心理上的反復受傷。

      第二,社會公眾和被害人周圍的人應當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寬松的生活環(huán)境,為被害人提供情感支持,不對被害人進行道德上的二次評判,努力幫助社會中的不幸成員擺脫困境,恢復正常健康的生活。

      四、公訴部門在被害人心理救助中的角色定位

      (一)公正執(zhí)法有利于樹立檢察機關在被害人心中的威信

      公正是檢察機關的生命線。被害人的起訴權大多數(shù)借助于公訴權實現(xiàn),公訴案件占刑事案件的絕大多數(shù)。站在法院的中立立場看,檢察機關與被告人應屬同等地位。那么,從檢察機關的角度看,被告人與被害人應處同等地位。保障無罪的人不受追究和保障被害人權利是刑事訴訟保障人權兩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兩者同等重要。[1]檢察機關需要站在中立立場,同等保護被害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做到公正辦案。這樣,被害人才能相信檢察機關能夠依法打擊犯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撫平其心理創(chuàng)傷。

      (二)詢問時要有耐心和同情心

      公訴部門在辦案過程中常常要被害人回憶案發(fā)過程,清晰再現(xiàn)被害的經過。對被害人來說,每一次的陳述過程都是巨大的痛苦折磨和再一次的精神傷害。被害人在陳述時往往會產生情緒波動,而造成敘述的停頓和不連貫。承辦人在制作筆錄時,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承辦人在詢問被害人時一定要有耐心,還要有同情心,充分理解被害人所受的精神痛苦,避免被害人受到再次傷害。承辦人不能為了加快辦案速度而對被害人表現(xiàn)出不耐煩,甚至對其進行責備、呵斥,這不僅是辦案紀律的要求,更是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三)尊重被害人的隱私權

      被害人的隱私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公訴機關具有法律宣傳的職能,這與保護隱私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公訴機關必須兼顧法律宣傳職能的正確履行和被害人隱私的依法保護。在進行法律宣傳的時候,被害人的真實姓名應該隱去,使用化名。一般情況下,對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以及性侵害案件不予報道,如果確有必要,也必須對被害人身份進行處理,并且避免過多的描繪犯罪事實,更應該避免將此類案件宣傳“一稿多投”,進行反復報道。

      (四)對被害人進行一定的心理安慰和疏導

      如前所述,被害人心理造成的創(chuàng)傷對其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都將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被害人的家屬及親朋好友往往也是情緒激憤、言語偏激,或者不能全面地了解案情,根本無法理解和體會被害人的心理感受,不能很好給予其心理疏導和安慰,甚至對其心理健康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公訴承辦人能夠較全面地了解案情,再加上他們與案件不存在利害關系,因而能夠客觀、冷靜地看待這一問題,對案件發(fā)生原因及社會危害性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以中立者的身份給予被害人心理疏導和精神安慰。

      公訴部門可以探索建立以下機制,第一,聘請專家對辦案人員定期進行有關心理咨詢的培訓,掌握心理救助的常識和溝通技巧;第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就個案專門聘請心理咨詢師,對被害人進行心理輔導,讓其盡快走出陰影;第三,可以根據(jù)類案的需要成立刑事被害人心理輔助小組,針對涉訪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案件以及性侵害案件等的被害人特點,安排專門的檢察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幫助被害人樹立自強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注釋:

      [1]參見宋英輝:《刑事訴訟目的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5年版,第101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檢察機關
      河北檢察機關強化落實“四號檢察建議”
      檢察機關業(yè)務運行機制面臨的難題及解決之道
      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制度淺析
      檢察機關督促糾正行政違法行為機制研究
      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探析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4
      司法體制改革視野下人大對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淺探
      檢察機關強化刑事訴訟監(jiān)督權的法理闡釋
      基層檢察機關強化民事執(zhí)行監(jiān)督的探索思考
      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的現(xiàn)實性分析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探討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2
      和平县| 宁阳县| 东山县| 中江县| 庆云县| 晋宁县| 宝丰县| 清水河县| 瑞金市| 宁津县| 讷河市| 新化县| 南溪县| 万山特区| 上蔡县| 蒙城县| 石楼县| 兴城市| 平阴县| 麻栗坡县| 康乐县| 澜沧| 台安县| 铜梁县| 临潭县| 土默特左旗| 遵化市| 沽源县| 扶风县| 北票市| 舞阳县| 莱西市| 建宁县| 大田县| 滕州市| 密山市| 武乡县| 达日县| 龙口市| 通化市|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