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臺灣臺北人,紀錄片導演,其作品《看見臺灣》以航拍的方式記錄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曾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6月10日上午,齊柏林在為《看見臺灣2》取景時,所乘飛機失事,不幸遇難。臺北101大樓在LED熒幕打上“看見臺灣”“永遠的齊柏林”等字樣,并將外墻眉燈也改為白色,借此表達對齊柏林導演的尊崇與哀悼。這個醉心于航拍的人最終回歸高空,繼續(xù)俯瞰這個世界。
血液中流淌的飛翔因子
齊柏林出生于1964年,他的父親并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叫“齊柏林飛船”的飛行器,卻巧合地想到了這個名字。齊柏林后來在一本書中寫道,他自小迷戀各種會飛的事物,“每個人的血液之中,都隱然藏著神秘的瘋狂因子,有人瘋狂于購物,有人瘋狂于賺錢,我則是瘋狂于飛行。”
學生時代的齊柏林愛舉著相機四處跑,也接拍各種房地產項目,有了航拍經驗。后來,他去考了公務員。47歲那年,再過3年他就可以享受優(yōu)渥的退休生活了,齊柏林卻選擇了離職。因為他等不及了,他擔心3年后自己創(chuàng)作能力和體能退化了,還有沒有轉去拍動態(tài)影像的勇氣?
起到臨門一腳作用的是莫拉克臺風。齊柏林乘著直升機第一時間飛入災區(qū)拍照。當他看到災區(qū)滿目瘡痍的景象時,留下了熱淚。悲痛之余,這些觸目驚心的景象引發(fā)了齊柏林更深層次的思考。臺灣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會遭受這么大的危機?“我們面對大自然的時候,往往采用的是工程化的思維,然而我發(fā)現,人不可以逆天而行,一定要順勢而為。今天侵犯了土地,總會有一天,它會連本帶利地要回去?!?/p>
颶風平息之后,齊柏林做了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立志拍攝一部記錄全臺灣的航拍影片,觀察和警戒環(huán)境災難,于是才有了后來的《看見臺灣》。
一個航拍師的執(zhí)念
雖然做了二十多年的航拍攝影師,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齊柏林其實有嚴重的恐高癥。他航拍時,飛機上的門通常不關,他會要求飛行員將直升機水平傾斜45度左右,自己將身體探出整個艙門,用一條安全帶綁著,因為這樣鏡頭才不會拍到飛機的旋翼、滑撬,才能夠拍出一張完美的作品。
有一次拍完玉山主峰,直升機突然遇到了強氣流,幾乎以垂直的角度向上飛行。齊柏林大腦空白,尖叫大喊?!懊坑龅揭淮芜@種生死攸關的事件,我都會告訴自己:別拍了,不要再冒生命危險做這種沒有任何報償的事了!可是,一覺醒來,或過一陣子之后,看到天氣好、能見度又高的日子,我又忍不住想要飛了。好像不惜一切生死危險的代價,就只是為了看到一張好照片的那片刻幾秒。”
一個有執(zhí)念的人,能量是無窮的。沒有資金、沒有資源,電影拍攝一開始就四處碰壁。因緣際會,齊柏林結識了臺灣兩位著名導演——侯孝賢與吳念真。一個是家喻戶曉的大導演,一個是臺灣的著名編劇、導演兼主持人。之前他們根本不相識,而當齊柏林幾經周折找到他們時,兩位導演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支持。侯孝賢導演擔任制片,吳念真導演擔任旁白,并且分文未取。兩位大咖的加盟無疑給電影的拍攝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紀錄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看見臺灣》像是一種柔性的訴求,全片皆為航拍,觀者卻能感覺到導演貼得很低的溫柔。云霧繚繞的中央山脈,層林盡染;海水如鏡,漁船滿載而歸;羊群撒歡,天鵝展翅……吳念真的旁白輕輕道來:“請不要訝異,這就是我們的家園——臺灣。如果你沒有看過,那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p>
而后鼓點一砸,畫面急轉直下,山河變色,暴雨淹沒農田,山林開墾過度,河流淤塞,海岸侵蝕。被大雨沖刷的漂流木,毫無聲息地堆積在岸邊,一如浩劫過后無人收拾的尸體……
馬英九評價,齊柏林就像一只啄木鳥,把害蟲找出來,“付出他的生命,讓我們看到錦繡河山受到如此的破壞?!?/p>
而《看見臺灣》的最后,配樂重新變得柔美,鏡頭轉向了人:馬拉松跑者,海灘上的新人,堅持有機耕作的返鄉(xiāng)年輕人,還有登上玉山的原住民小孩,拍手歌在山風中飄蕩……他們是齊柏林眼里的希望。
讓臺灣和世界相互看見
2013年,《看見臺灣》終于殺青。上映之后,預想之中的慘淡并沒有出現,相反,電影像一枚重磅炸彈在臺灣各界引發(fā)了轟動,并成為臺灣電影史票房最高的紀錄片。而齊柏林也憑借著這部處女作斬獲了同年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
《看見臺灣》也在臺灣引發(fā)了一場空前的環(huán)保風波。電影上映期間,臺灣的各大報紙、電視新聞、網絡,幾乎每天都在報道電影中的環(huán)境議題。臺灣當局成立了國土保育小組,挑出片中16項污染或破壞環(huán)境個案,加強改善或處罰。幾乎每個學校都購買了《看見臺灣》?!翱催^《看見臺灣》的孩子長大以后,就不會去做傷害環(huán)境的事情?!?/p>
作家陳文茜稱齊柏林為“空中環(huán)保夢想者”,“熟悉空中危險的他,明知危險,卻仍想辦法拍攝了一個我們‘看不見的臺灣?!边@個拍下這一切的、以飛為名也飛了大半生的人,想必也已化身為飄蕩的云或者飛翔的鳥,繼續(xù)帶著愛,凝望著這個島嶼的美麗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