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含有「子」“子、兒”的日漢諺語比較初探

      2017-09-09 15:05石劍靜
      現(xiàn)代交際 2017年17期
      關(guān)鍵詞:諺語

      石劍靜

      摘要:本文擬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對日語、漢語中含有「子」“子、兒”的諺語進行歸納整理,在兩國的諺語比較研究中探討中日兩國的親子觀的異同。

      關(guān)鍵詞:諺語 子 兒 親子觀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7-0081-02

      親子關(guān)系是家庭倫理關(guān)系,也是社會關(guān)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日語和漢語諺語中反映親子關(guān)系的諺語數(shù)量很多。在『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辭典』(尚學図書,1996年4月)中,含有「子」的諺語 有239條,在辭海版《中國諺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3月)中,含有“子、兒”的諺語199條。本文以該兩本諺語詞典中出現(xiàn)的這400多條諺語為研究素材,探討中日兩國在親子觀方面的異同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一、在形態(tài)、意義上都非常相似的含有「子」“子、兒”的日、漢諺語

      在日語和漢語諺語中,有少數(shù)諺語在形態(tài)、意義上都非常相近。這些諺語恰恰表明了中日兩國極為相近的價值取向。

      J(1)子を持って知る親の恩

      (2)財寶より子寶

      (3)金に親子はない

      C(1)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

      (2)有錢無子非為貴

      (3)錢財份上無父子 (注:J表示日語諺語,C表示漢語諺語)

      中國和日本都屬于儒教文化國家,都認為父母對子女的養(yǎng)育之恩只有在自己生育子女后才能真正體會,并且都非常看重血脈傳承的重要性,認為子孫比金銀財寶更加珍貴。還有,另一方面,有些人在錢財上不講情分,甚至連父子親情都不顧的現(xiàn)象在日漢諺語中都有著生動的體現(xiàn)。

      二、形態(tài)不盡相同,但意義相近的含有「子」“子、兒”的日、漢諺語

      1.關(guān)于血統(tǒng)、基因遺傳的諺語

      J(4)逸物の鷹の子は逸物

      (5)蝮の子は蝮

      (6)親に似ぬ子なし

      C(4) 虎父無犬子

      (5) 奸臣生逆子

      (6)養(yǎng)兒跟種,種地跟垅

      以上幾條諺語生動地說明了父母和子女在基因遺傳上的相似性。優(yōu)秀的父母其子女往往是優(yōu)秀的,而如果父母是惡人,也會養(yǎng)育出頑劣的子女。

      2.關(guān)于父母對孩子的愛的諺語

      J(7)親は千里を行けども子を忘れず

      (8)子の命は親の命

      (9)子の可愛いと向かう脛の痛いは堪えられぬ

      C(7)兒行千里母擔憂

      (8)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

      (9)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

      相信沒有哪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J(9)的意思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這些諺語,讓父母對孩子的掛念、疼惜之情躍然紙上。

      3.關(guān)于子女教育的諺語

      J(10)親は噓つきゃ子が噓習う

      (11)我が子を譽めるは一の馬鹿

      (12)子供は教え殺せ

      C(10)其父盜,子必行竊

      (11)養(yǎng)兒不可夸,直待做喪家

      (12)縱子如縱虎

      在含有「子」的日語諺語中,關(guān)于子女教育的有21條,接近10%,而在含有“子、兒”的漢語諺語中,也有21條是關(guān)于子女教育的,占總數(shù)的10.5%??梢娭腥諆蓢嗣穸颊J為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J(10)說的是父母說謊的話孩子也會學說謊。J(11)是說夸贊自己孩子的父母是最糊涂的父母。J(12)的意思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法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另外,在關(guān)于子女教育的日語諺語中,有6條來自中國典籍。如「子に黃金満籝を遺すは一経に如かず」出自《漢書·韋賢傳》。再如「子を養(yǎng)いて教えざるは父の過ちなり、訓え導(dǎo)いて厳めざるは師の惰りなり」出自司馬光的《勸學歌》。由此可見日本在子女教育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4.反映重男輕女思想的諺語

      J(13)七日小腹を病んでも男の子を生め

      (14)男子七人あれば長者

      C(13)十個女兒當不的一個兒郎

      (14)養(yǎng)兒人家熱騰騰,養(yǎng)女兒家冷清清

      在《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一書中,關(guān)于父權(quán)制有這樣的講述?!熬椭袊?,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后,黃河、長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就已經(jīng)逐漸進入了父系制時代,父權(quán)制家庭制度至遲在公元前21世紀已經(jīng)形成?!薄按蠡男轮H,新政權(quán)便頒布了確定子女所屬的‘男女之法。(中略)據(jù)史書記載,男女之法頒布后,過去持母姓的人紛紛更改為父姓,因此,‘男女之法被日本學者稱作父權(quán)制確立的宣言?!痹诟笝?quán)制體系下,男性才是家族血脈的傳承人,女性卻一直受到舊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輕視。J(13)是說就算難產(chǎn)也要生男孩。J(14)的意思是男孩是父母的財富。從以上四條日漢諺語可以看出,中日兩國人民在傳統(tǒng)觀念上有著重男輕女的傾向。

      三、日本獨有的含有“子”的諺語

      在日語和漢諺語的比較研究中,有一部分諺語是日本獨有的,在中國的諺語辭典里找不到類似的說法??梢哉f,這些諺語更能反映日本民族所獨有的價值觀和社會心態(tài)。

      1.關(guān)于父母對子女的溺愛的諺語

      J(15)子に甘いは親の常

      (16)子故の闇

      (17)親馬鹿子馬鹿

      (18)七つ前は神の子

      有趣的是,在漢語諺語中幾乎找不到父母溺愛子女的例子,而在日諺中,卻有十幾條這樣的例子。如J(18)所言,日本人認為,孩子在七歲前是神的孩子。在《中國人與日本人》(尚會鵬)一書中也有如下的表述?!叭毡救送押⒆右暈樯耢`般的存在而倍加珍惜和寵愛,一些民俗學家指出,七歲前的孩子是屬于神的。日本文化中有對兒童形態(tài)的崇高贊美,如一些佛教僧侶認為天真無邪的幼兒具有‘道心之本,是最接近神佛的存在?!彼裕毡镜暮⒆釉谟變簳r期受到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嬌慣。因此,便有了以上諺語所表現(xiàn)的J(15)“嬌慣兒女是父母常情”、J(16)“溺愛子女,是非不分”、J(17)“糊涂父母糊涂子女”的現(xiàn)象。endprint

      2.關(guān)于讓子女在困境中歷練的諺語

      J(19)可愛い子には旅をさせよ

      (20)思う子に旅をさせよ

      (21)獅子の子落とし

      但是,另一方面,日語諺語里也有好多關(guān)于讓子女在艱苦鍛煉中長大成人的諺語。古代的“旅”并不是旅游消遣,而是離家的苦行。J(19)J(20)說的是愛孩子就要讓他出去見世面,體會世事的艱辛。J(21)的意思是獅子會把自己的幼獅扔進山谷中,只養(yǎng)育其中生存下來的幼獅。這條諺語用比喻的說法說明必須讓孩子經(jīng)歷生活苦難的試煉,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獨立的人格。在《日本文化與日本人性格的形成》一書中,談到“匠人家的孩子到了十二、三歲就要到別的師傅那里去學手藝(商人也大體如此)。這種做法完全是出于只有到人家去親自體驗?zāi)欠N寄人籬下、飽嘗辛苦的滋味才能長大成人的觀念。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也是一般百姓當意識到日本家庭教育中過分寬容的一面所隱含著的潛在危險時便想極力避開這種危險的一種生活智慧”??磥恚毡救嗽谧优逃龁栴}上,一方面給孩子一個自由寬松的家庭氣氛,另一方面認為應(yīng)該讓孩子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磨煉。

      3.關(guān)于理想的子女人數(shù)及順序的諺語

      J(22)余らず過ぎず子三人

      (23)子供三人世は八月いつも半麥月の夜に

      (24)後先息子に中娘

      與中國的“多子多?!钡膫鹘y(tǒng)觀念不同,日本人認為有三個孩子的家庭的生活狀態(tài)是最好的。正如J(22)所說,孩子不多不少,三個正好。J(23)說的是養(yǎng)育三個孩子的家庭,就像陰歷八月的晴朗月夜那么美好。而且,關(guān)于子女出生的順序,日本人認為老大和老三是男孩、老二是女孩這樣的順序是最理想的。

      四、中國獨有的含有“子、兒”的諺語

      1.關(guān)于家境貧富對子女人格影響的諺語

      C(15)家貧的孩子知事早

      (16)家貧顯孝子,國難識忠臣

      (17)家富小兒嬌

      (18)憂患出孝子,安樂出逆兒

      關(guān)于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人格影響的諺語,在日語、漢語中都有相關(guān)的表述。如「武士の子は轡の音で目を覚ます」(羊倌的兒子學吆羊,泥匠的兒子學壘墻)。但是,與日本人認為孩子必須走出社會經(jīng)受苦難挫折才能成熟獨立的觀點不同,中國人從家庭內(nèi)部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出生在貧苦家庭的孩子,比家境富裕的孩子更加懂事、孝順。

      2.關(guān)于體罰子女的諺語

      C(19) 棒頭出孝子

      (20)教子須用打黃荊,不打黃荊定不成

      (21)娘打孩子,怎么打怎么有理

      上文提到,日本人認為兒童是與大人本質(zhì)不同的存在,他們在幼年時期幾乎處在放任狀態(tài)。而與日本兒童不同,中國兒童在幼年時期就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嚴厲的管教。“中國人趨于認為兒童與大人沒有什么不同,兒童只是成年人的雛形,兒童期就是成人的準備期。”“中國兒童的‘童是‘僮的本字,即在原來意義上兒童等同于奴仆家僮,可隨意體罰、羞辱或精神虐待。但這并非說中國人比日本人更不愛孩子,只是他們把從小就像大人一樣要求管教視為對孩子的愛。”(尚會鵬.中國人與日本[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9-60)

      五、小結(jié)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日語、漢語中含有「子」、“子、兒”的諺語中,那些在意義、形態(tài)上都非常接近的諺語,反映了同屬儒教文化國家的中日兩國在某些方面有著極為相近的價值取向。而那些形態(tài)不同、意義相近的諺語分為血統(tǒng)、基因遺傳的相似性、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教育及重男輕女思想這四個方面,這些諺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日兩國人民在這幾個方面有著較為相近的價值觀和社會心態(tài)。

      另外,日本獨有的含有「子」的諺語中,關(guān)于父母對幼年子女的溺愛及讓孩子在困境中歷練的諺語,反映了日本人民一方面在子女的兒童時期給予的多是寬松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希望子女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鍛煉成長。而在理想的子女人數(shù)方面,認為有三個孩子是最理想的、

      在中國的獨有的含有“子、兒”的諺語,則反映了傳統(tǒng)中國人認為貧苦的家境以及對子女的嚴厲的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小學館辭典編集部編集.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辭典[M].1996.

      [2]中華諺語大辭典[M].中華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

      [3]穴田義孝.ことわざの社會心理學[M].社會思想社,昭和59年.

      [4]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

      [5]尚會鵬.中國人與日本[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源了圓.日本文化與日本人性格的形成[M].北京出版社,1992.

      [7]張雷.從諺語來看日本人的傳統(tǒng)家庭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

      猜你喜歡
      諺語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二)
      諺語趣畫(一)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一)
      諺語趣畫(二)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二)
      24節(jié)氣
      嵩明县| 佳木斯市| 通道| 沂源县| 河津市| 清涧县| 米易县| 桂林市| 达拉特旗| 商南县| 华安县| 合川市| 霍林郭勒市| 新密市| 布尔津县| 衡东县| 玉龙| 沂水县| 屯留县| 淮阳县| 富顺县| 夹江县| 舟曲县| 泽州县| 青冈县| 乌恰县| 化德县| 马鞍山市| 钟祥市| 资溪县| 防城港市| 昂仁县| 保山市| 电白县| 株洲市| 永丰县| 云和县| 宝清县| 万荣县| 建德市|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