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紀步
中國六篇傳世家訓
◎卞紀步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押字)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
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子孫后代做官者中,若有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許死后葬在祖墳上。包拯的家訓,不僅是他對后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勸誡子孫要努力學習,提升自身修養(yǎng)。告誡后代:人都要經(jīng)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人的習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zhì)環(huán)境影響的,若不能時刻磨煉自己,提升學識修養(yǎng)與品德內(nèi)涵,就會舍君子而為小人了。
四戒: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侈華麗;四戒驕傲。
四宜:一宜勤奮讀書;二宜尊敬老師;三宜普愛眾生;四宜小心飲食。
紀曉嵐還有一封《訓大兒》的家信,受到后人的推崇。在信中教育兒子要謹慎交友,三思后行。懂得辨別君子與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jīng)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后悔。
陸游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為此他專門給子孫寫了一段家訓。他告訴后代:孩子的品行應從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務社會;而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陸游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因此要廣交益友。
1.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
2.須就近有道之士,早謝卻無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優(yōu)雅,讓三分何等清閑。
4.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神仙。
5.貧莫愁兮富莫夸,哪見貧長富久家。
6.寧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飲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難。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中不驚。
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后代的。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