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看《推銷員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劇人生

      2017-09-11 02:03劉慧
      戲劇之家 2017年14期
      關(guān)鍵詞:推銷員之死人生價值悲劇

      劉慧

      【摘 要】本文運用人本主義者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探究阿瑟·米勒的經(jīng)典劇作《推銷員之死》中威利·洛曼悲劇人生背后的深層動因,逐層揭示了“小人物”的苦難,展示了現(xiàn)代人為滿足自身的需求而導(dǎo)致對人生的迷茫和絕望。

      【關(guān)鍵詞】需要層次理論;悲劇;人生價值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4-0018-02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享譽世界文壇的美國現(xiàn)實主義劇作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眾多聞名于世的劇作。其中被稱為“一部十足的美國戲劇的經(jīng)典作品”[1]的《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49),無疑是最成功的一部。該劇講述了一位勤勉、敬業(yè)的推銷員威利·洛曼,為了實現(xiàn)心中美好的“美國夢”,整日奔走于大街小巷,逐漸迷失在一片視金錢和物質(zhì)為上帝、以犧牲他人而獲取成功為最高目標的社會叢林里,最終在孤寂、迷惘、絕望中死去。如果說,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是迫使威利自殺的外因,那么,內(nèi)因則是他內(nèi)在的需求。

      馬斯洛基于人類的需求,在1943年的《動機與人格》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人類需要層次理論”。[2]該理論指出,人類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等五方面。其中生理上、安全上和情感上的需要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得到,而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高級需要,它們必須通過個體的內(nèi)部因素才能得到,且人類對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無止境的。[3]基于此,本文以該理論作為指導(dǎo),逐層分析威利·洛曼孤寂、迷惘、絕望和永無休止的人生困境背后的深層動因。

      一、為滿足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指的是滿足個體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如空氣、水、食物、居住環(huán)境等。它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并在所有需要中占絕對優(yōu)勢。只有當生理需要滿足了,人們才會產(chǎn)生更高層次的需要。[4]

      該劇一開場就展現(xiàn)了威利·洛曼所居住的房子外觀,“可以感覺到這個家的背后和周圍四面都是高聳的見棱見角的建筑。”[5]4可知,威利的家與現(xiàn)代化的摩天大樓相形見絀,暗含了威利與這個殘酷社會的格格不入。為了還貸款,以及各種維修費用、保險費等的支出,為了能滿足自身及家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威利每日為之奔命。然而,這樣一種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內(nèi)在動力卻日漸壓得威利喘不過氣來,深感力不從心。由于年老體衰,威利雖每日堅持四處奔波,卻沒有辦法把商品推銷出去,“他開著汽車一跑就是七百英里,一分錢也沒掙著?!盵5]43

      威利·洛曼就如一根緊繃的弦,繃緊他的是能滿足自身及家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驅(qū)動力。年老體衰,心弦一旦松懈,威利就開始陷入了對過往的美好回憶中,出現(xiàn)失控的意識流動。滿足生存需求這一低層次的需要,并沒有因為其他需求的出現(xiàn)而消失或降低對威利·洛曼行為的影響,而是伴隨其到老,直至死去。

      二、為滿足安全需要

      當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較高一級的安全需要就凸顯了。個人向社會成長,渴望安全的保障,希望免于災(zāi)難和未來有保障等。[6]然而,威利是在竭力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同時,渴望滿足自身的安全需要。從安全需要層面來分析,當時社會市場經(jīng)濟動蕩,人人都處在危機當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至上的社會驅(qū)使下,威利被公司一腳踹開的時候,年老體衰的他,只能靠著可憐的傭金去苦苦支撐著生活,連每周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無法滿足,這一切讓威利感受到來自這個社會赤裸裸的威脅。

      失業(yè)為威利帶來的打擊是致命的,沒了工作,意味著生活沒有了保障,來自生活的威脅,讓威利的內(nèi)心感到不安和迷茫。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導(dǎo)致了威利精神出現(xiàn)了幻覺,這也是促使他走向絕境的誘因之一。

      三、為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也稱為社交的需要, 我們喜歡和熱愛他人,也希望他人喜歡和熱愛我們,人人都有參與或隸屬于某一特殊團體或數(shù)個團體的需求。[7]該劇以一曲悠揚的笛聲拉開帷幕。首先,代表著自然與田園的笛聲象征了威利歸屬鄉(xiāng)村與田園的本質(zhì),而非充滿競爭與殘酷的資本主義社會。其次,劇中父親的形象進一步暗示了威利的本質(zhì)。威利選擇在這鋼筋水泥筑造的大都市里追逐自己的夢想,如父親般遠離家鄉(xiāng),可他在這里奮斗了幾十年,卻沒能成為這里真正的一員,必然感覺不到一絲歸屬感和父親的愛。加之威利選擇做一名推銷員,遠離家人,終日四處奔波,這必然會讓威利內(nèi)心感到寂寞。而讓他難堪的是,他唯一的朋友居然是鄰居查理,而他最沒想到的是,自己為之貢獻了一生的公司,到頭來卻將自己無情拋棄。加之大兒子比夫一事無成,被他視為是兒子對自己的怨氣,威利得不到兒子的理解和愛。隨著年齡增大、事業(yè)陷入絕境,對和諧美好的家庭生活的渴望,加劇了威利的孤寂、無助和迷惘。這種強烈的對愛和歸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讓威利陷入迷惘,失去了斗志,有了輕生的念頭。

      四、為滿足受尊重的需要

      當個體愛與被愛的需求得到適當滿足以后,人就會產(chǎn)生追求自尊的需求。而當個人的能力和成就被他人承認與重視時,他才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8]年輕時的威利,心懷著美好的“美國夢”,對待工作積極、勤勉、業(yè)績顯著,贏得了雇主的賞識和信任,兒子比夫在棒球上的天賦更是他引以為豪的資本。在家中,他是兒子們愛戴和尊崇的偶像,是妻子的精神支柱??梢哉f,在威利看來,他也曾一度滿足過受尊重的需要??蛇@種受尊重的需要對年老時的威利來說,卻變得欲加強烈而遙不可及。

      首先,當年邁的威利鼓起勇氣,向老板霍華德提出留在辦公室工作時,遭到老板無情辭退。內(nèi)心懊悔不已的威利把目光轉(zhuǎn)移到了兒子們的身上,責備他們碌碌無為,不思進取,同時也遭到了兒子對自己職業(yè)的質(zhì)疑和嘲諷。

      其次,讓威利最難堪的是,在走投無路之際,向自己伸出援手的居然是從未被自己放在眼里的鄰居查理。這一切讓做了一輩子推銷員的威利美夢幻滅,自尊心嚴重受傷,受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折磨和驅(qū)使著威利一步步朝著悲劇之路走去。endprint

      威利的一生都活在自我虛構(gòu)的尊嚴里,他認為,只要與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睦友善,就能生存,就能滿足受他人尊重的需求。他渴望別人的友善和兒子的爭氣,為自己留得最后一絲尊嚴,可當這樣的需求都被隨意踐踏后,一個極端的念頭在他腦海中醞釀:開車自殺!因為在威利看來,自殺可以帶來雙倍的回報,不僅解決了兒子創(chuàng)業(yè)資金的問題,更是為自己、為家人贏得了無比的尊嚴。

      芙倫納德·莫斯對威利自殺舉動的評論是:“這不僅是為了逃避喪失尊嚴的恥辱,也是為了重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家庭威望的最后掙扎。”[9]執(zhí)著追求卻尋而不得的受尊重的需求,正是威利悲劇命運的深層動因之一。

      五、為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即人對于自我發(fā)展和完成的欲求,祈盼成為自己所期望的那個樣子,不斷尋求一個更加充實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實現(xiàn)。[10]威利想要成為像辛格曼那樣的成功的推銷員,想要成為一位好丈夫、好父親的需求,在活著的時候得不到滿足,只能用自殺的方式去滿足自我實現(xiàn)。

      首先,威利的一生都對自己的美國夢充滿了信心,并勵志要成為像辛格曼那樣功成名就的人,“他至死對美國之夢深信不疑?!盵11]可威利為自己的“美國夢”努力了一生卻仍然不得善終,主要是因為缺乏正視現(xiàn)實和自我的智慧與勇氣,他潛意識里拒絕接受這樣赤裸裸的金錢社會,而把自己隱藏在編織好的虛境中,最后毀了自己。正如米勒在他劇本集的序言中所寫:“威利破壞了一條法則,這條法則規(guī)定,在社會上或事業(yè)上的失敗者沒有活下去的權(quán)利?!盵12]

      其次,威利始終在無意識中堅守真實的自我和追求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的“成功”, 他想通過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讓家庭富足、讓人喜歡的丈夫和父親,并成為像辛格曼那樣既成功又有人緣的人??赡贻p時犯下的錯誤和不當?shù)慕逃砟睿雇麩o法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時代的特殊性也使得威利無法成為像辛格曼那樣獨一無二的商業(yè)驕子。威利在實現(xiàn)自我的道路上未曾敢直面真實的自我,也未曾正視過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這注定了威利的悲劇。

      在實現(xiàn)自我的道路上充滿了阻礙,正是威利無限焦慮和迷茫的根源, 是造成他精神崩潰、人格分裂、最終自我毀滅的最主要原因。阿瑟·米勒也說過:“我認為,威利·洛曼在追求一種已被文明社會剝奪了的人生歡樂。他在尋找自我,尋找他的不朽靈魂?!盵13]因此,威利以生命為代價滿足自我的需要,追尋心中的自我,升華自己的靈魂。

      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情與殘酷是造成威利·洛曼悲劇人生的外在因素,而威利一生為滿足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才是毀滅其人生的內(nèi)在動因。故而,當威利的生存受到威脅、愛和歸屬得不到滿足、自我尊嚴的失落,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迷失時,他想到的是付出自己的生命去實現(xiàn)自我追尋。

      此劇給我們以極大的啟迪,即環(huán)境及現(xiàn)實縱使再殘酷,我們?nèi)匀挥羞x擇的權(quán)利。只要我們正視和了解現(xiàn)實,明白自己內(nèi)心的真正需要,懂得什么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成就,就能正確把握自己的命運,更好立足于社會。

      參考文獻:

      [1]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

      [2] A.H.Maslow.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J].Psychological Review,1943.

      [3]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馬良誠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劉明錄.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桂劇的傳承與發(fā)展[J].戲劇文學,2012(9).

      [5]阿瑟·米勒.《推銷員之死》[M].英若誠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6][7][8]莊耀嘉.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M].臺北:允晨文化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3.

      [9]Miller, Arthur. Tragedy and the Common Man [A]from The Theatre Essays of Arthur Miller[C].New York: The Viking Press,1978.

      [10]胡家祥.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多維解讀[J].哲學研究,2015(8).

      [11]劉清德.阿瑟·密勒的《推銷員之死》[A].冉國選.二十世紀外國戲劇概觀[C].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12]張耘.阿瑟·米勒與《推銷員之死》[J].外國文學,1994(6).

      [13]Weales, Gerald. Au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Text and Criticism [M].New York:The Viking Press,1967.endprint

      猜你喜歡
      推銷員之死人生價值悲劇
      偉大的悲劇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預(yù)設(shè)在戲劇文本《推銷員之死》中的語用功能
      淺論莊子的理想人格思想
      加強國企女工工作的重要性
      貓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驻马店市| 凌源市| 祁阳县| 林甸县| 洛扎县| 东乌| 崇义县| 凤山县| 荔波县| 乌拉特后旗| 深州市| 宿松县| 平顶山市| 兰溪市| 玛多县| 深圳市| 古丈县| 富民县| 大名县| 钟祥市| 昌图县| 江永县| 龙南县| 三穗县| 蒙城县| 湖州市| 繁峙县| 凌云县| 八宿县| 万年县| 成安县| 桦甸市| 大埔区| 佳木斯市| 贵定县| 迁安市| 昌都县| 宽甸| 伊川县| 新邵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