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寒
廣場建在十字路口旁邊,地勢略高于旁邊的馬路,成為市民們狂歡的大舞臺。每晚華燈初上時,許多人從四面八方涌來,跳廣場舞的,唱卡拉OK的,下棋打牌的,還有玩雜耍的……熱鬧喧囂已多年。我一直對它的存在很反感。
一天晚上,我和先生散步,不知不覺走到廣場上。廣場一如繼往地沸騰著:四十多歲的壯漢,膀大腰圓的樣子,卻在溫柔地唱著《給我一杯忘情水》;身著大花裙的女子在另一個點兒上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一臉陶醉地隨著音樂搖晃;廣場舞隊伍里,大媽大爺們一起手舞足蹈,動作滑稽卻整齊……
看著熱氣騰騰的場面,一路從廣場中央穿過去,心里卻不像之前那樣反感。他們只是普通老百姓,舞姿也許不優(yōu)美,歌喉也許不嘹亮,但在那一刻,他們放下一天的疲憊與勞累,徹底釋放了自己。我忽然從心底理解了他們,接受了這個“歡樂島”。
記得有一次參加某文學(xué)活動,與一位仰慕已久的師長相見。在我心里,他是紳士的代名詞。會上作報告的他西裝革履溫文爾雅,會后卻換上一身棉麻便裝跟著大家去路邊大排檔喝扎啤吃燒烤,讓我大吃一驚。但他在大排檔時的一些細(xì)節(jié),卻被我無意捕捉到:他不似別人那樣大呼小叫,哪怕要一塊小小的紙巾,也會彬彬有禮地對服務(wù)員說聲“謝謝”。他眼睛里透出的包容與平和,舉止間透出的儒雅氣,讓他在嘈雜的大排檔里顯得很奪目。
那是一種氣場,不喧嘩,自有聲。在我看來,這份氣場并不是來自他身上那串耀眼的頭銜,而恰恰在他躬身融入俗世的那一刻。他能隱于朝,亦能隱于市。能陽春白雪,亦能下里巴人。他以尊重世界的方式,得到了別人的尊重。
悅納是一個過程。從激情澎湃一路呼嘯,到水波不揚靜水流深,其間,隔著長長的塵世磨礪。不要試圖將自己的生活理念強加于人。一株花,一棵草,習(xí)性不同,生存環(huán)境不一樣,開出的花兒,結(jié)出的果,自然不同。承認(rèn)這個世界的不同,當(dāng)我們無法改變的時候,不如去接受。對于世界,越是接受和包容,越容易給自己或別人帶來快樂。少對世界說“不”, 不如做一枚小小的太陽,努力照亮自己能夠照亮的地方。
編輯/纖手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