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才
“不矜細行,必累大德。”一個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yǎng),一個人的行為細節(jié)與生活細節(jié)里往往蘊藏著這個人的道德。
作家池莉剛出道時,參加一個筆會,遇見了一個她平素很崇拜的著名作家,她興奮不已,立即上前向他問好,并由衷地表示敬意。吃飯時,因為是吃自助餐,她看到那個作家的盤子里的飯菜堆得如同小山一樣,吃完后,盤子里的菜還剩下一多半。她對那個作家的好感立刻蕩然無存。池莉認為:“一個不會對自己說‘夠的人,我是瞧不起的。”著名作家之所以在池莉心目中失去了人格魅力與光輝,就是因為他心無“夠”意而戀貪。池莉注意到的是這個作家在吃自助餐時的一個生活細節(jié),但這個細節(jié)所反映出來的正是一個人的貪鄙之心。
有個少年跑到富翁家借錢,謊稱自己要做小生意。富翁正打算借錢給他,這個少年卻看到富翁家客廳的桌子上有不少散放的銅錢,便坐到桌前,極其熟練地把錢摞成一摞一摞的。富翁見之,便斷然拒絕借錢給這個少年。少年走后,有人問及他不借錢的原因。富翁說:“他那么小的年紀,就那么會摞錢,分明是個小賭徒。我怎么能借錢給這種人呢?”富翁從少年會摞錢這一細節(jié),料定他是個賭徒,是個有貪心而無羞恥,無法安守本分之德的人。他不借錢給少年是明智之舉。
美國有一位女企業(yè)家,她在一家銀行存了很多錢。一天,她與幾個人在一起玩牌,玩的人中有一位就是這家銀行的經(jīng)理。在牌桌上,她無意中看到這家銀行經(jīng)理的手指甲修剪、打理得十分別致,還涂有指甲油。打牌過后的第二天,女企業(yè)家便把存款從這家銀行取出,存入另外的銀行。沒過多久,這家銀行倒閉了。女企業(yè)家為自己提前取出了存款而深感慶幸。有人問她為什么有先見之明,她說:“作為銀行經(jīng)理,哪有閑心思去專注于修剪、打理自己的指甲!銀行經(jīng)理不把精力集中在銀行管理、核算與運營上,這家銀行不倒閉那才怪呢?!边@位女企業(yè)家之所以能避免經(jīng)濟損失,是因為她從銀行經(jīng)理酷愛修剪、打理指甲的這一行為細節(jié),看出了他缺乏事業(yè)心和責任心這一嚴重問題。人無專注于事業(yè)之德,自然干不好事業(yè)。
在小說里,也有這樣的細節(jié)之問。《三國演義》里,馬謖在成都求見劉備,在與劉備交談時,他信囗開河,夸耀自己熟讀兵書,軍事之道爛熟于心,指揮軍隊作戰(zhàn)能夠百戰(zhàn)百勝。 劉備聽了馬謖的一番話后,就在諸葛亮面前斷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沒有聽信劉備之言,在劉備死后,讓馬謖守街亭,結(jié)果導(dǎo)致軍事要塞街亭失守,諸葛亮只得揮淚斬馬謖。劉備就是從馬謖夸夸其談的這一行為細節(jié)中,知其有嘩眾取寵之心,而無謙慎求實之德,因而判定他不能擔當大任。
細節(jié)里有人的素質(zhì),細節(jié)里有人的德行。因此,我們想要知曉一個人的品行如何,不妨從他的行為細節(jié)、生活細節(jié)中去觀察吧。
點評
文章開篇引入名句,提出“德在細節(jié)”的觀點,入題有力,不蔓不枝。然后結(jié)合四個典型的例子深入分析,進一步佐證了細節(jié)顯德行的觀點。主體部分事例鮮活,條分縷析,最后以直抒胸臆結(jié)束全文,卒章顯志,呼應(yīng)開頭。全文一氣呵成,議論分析中彰顯出作者嚴密的思維過程, 語言精練,思想深刻,是一篇難得的佳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