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摘要]讀寫結合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學校近來研究“向讀學寫”,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在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在插圖中觀察,在課文中習得語言,在讀中學寫,讓他們情思飛揚。語文課本中選編的文章,大都是精選名家的經(jīng)典之作,其語言、格式、表達方法等都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典范,我們就要觀察課文里好的插圖,捕捉住課文語言空間中的有效練筆點,在課堂上進行小練筆,不僅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也能提高教學效率,向讀學寫,還能促進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關鍵詞]向讀學寫;有效練筆;學會方法
讀寫結合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學校近來研究“向讀學寫”,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在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在插圖中觀察,在課文中習得語言,在讀中學寫,讓他們情思飛揚。語文課本中選編的文章,大都是精選名家的經(jīng)典之作,其語言、格式、表達方法等都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典范,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載體。
新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边@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智慧地把握兩者結合的策略,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我們低年級的語文書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兩三幅插圖,有幾篇插圖也非常適合學生寫話練習,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賞析插圖,讀好課文,進而寫好一段話呢?我進行了一階段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很會說,但是輪到寫的時候,就沒有那么好了,于是我們針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研究,總結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向讀學寫”的三個步驟:
一、賞插圖,訓練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針對低年級學生習慣性地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急于表達的習慣,其實他們并沒有從整體上認識這幅圖,沒有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只是憑感覺來說。這時我們應該讓他們先靜下心仔細看一分鐘,心里想想要怎么說,先說什么再說什么,開頭怎么說,結尾時又可以怎么說,怎樣把它說得完整,在心里想了一遍之后再正式地來表述,這樣不但讓學生能更好地把圖上事物講清楚,又可以讓學生把要說的話整理一遍,在腦海中對他所要說的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使他的表述顯得邏輯性更強。久而久之,學生就能漸漸地學會如何組織語言,如何更好地表達,在寫的時候就會有清晰的思路,不用擔心會雜亂無章了。
二、讀課文,感受文本內(nèi)涵,學習課文語言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有效、想得深刻,自然感悟就豐富。
葉老曾說過: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這些朗讀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應予以正確的把握,給讀一個明確的目的,讓學生在課堂的每一次朗讀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獲,讓課堂的每一次朗讀都是有效的、有意義的。這些課文的語言在以后寫作時都可以用上或者進行相應的改寫。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運用所積累的語言材料寫作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清思路,錘煉詞語,豐富想象,力求把話寫得意趣盎然,清新自然。在越來越多的閱讀積累中,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會逐漸加強,對寫作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寫話能力會在點點滴滴的學習和積累中得到發(fā)展。
三、學寫話,培養(yǎng)學生寫的興趣,讓學生樂說更樂寫
說和寫是統(tǒng)一的,寫作需要多練,應該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一些小練筆。如教學蘇教版第三冊時,我們對許多課文都設計了讓學生小練筆的機會。如:《識字1》學完后,練習描寫秋天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狼和小羊》試寫之后會發(fā)生的故事;《狐貍和烏鴉》想象第二天烏鴉又叼來了一塊肉,狐貍和烏鴉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小動物過冬》寫一寫另外三種小動物之間過冬的故事……這些課堂中都會讓學生先說一說,課后再要求學生寫一寫。有序的、內(nèi)容充實的說自然會使寫顯得游刃有余,自然流暢。
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精彩發(fā)言,教師會不失時機地加以贊賞,學生得到了肯定,說的興趣就有了。而對于學生的寫,教師也要多給予鼓勵,用各種方法調(diào)動他們寫的興趣。
總而言之,要讓低年級學生在能說的同時更能寫,“向讀學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充分挖掘教材中“讀”與“寫”的結合點,對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指導,并加強課外閱讀,適時進行讀寫訓練,一定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