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組成即閱讀教學,其在教學中占據(jù)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能夠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诖?,本文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對于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認識能力即為閱讀能力,這種能力在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就應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堅持對其施加閱讀訓練,讓他們慢慢養(yǎng)成自主閱讀以及思考的習慣,從而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放在任何地方都適用。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地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yǎng),所以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采取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比如在學《邊城》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跟學生說:“同學們,今天學的是《邊城》,我們來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好不好,不過我們先要學好這一文章?!睂W生就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之后教師應讓學生通過閱讀全文感受人物的形象,揣摩人物的性格,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閱讀完畢之后,教師可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也可采取一定方式來分配翠翠、爺爺、天倮、儺送等角色,并進行文章中某一片段的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其全身心地投身于閱讀中,同時還能夠讓其更立體地將人物形象呈現(xiàn)出來,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二、傳授學生閱讀的技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向其傳授閱讀的技巧,讓其掌握閱讀的方法更利于其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有效達到提升閱讀水平的目的。比如,當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將每段的關鍵句找出并劃出來,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閱讀效果。在學《紅樓夢》節(jié)選這一教學內容時,在閱讀之前,教師可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文章中答案,比如教師可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描寫黛玉與寶玉最初見面的關鍵句子,當學生閱讀之后,就會找出描寫這樣的句子:“頭上戴著金花銀箔,用金絲履帶盤數(shù)束頭發(fā),眉宇之間兩只炯炯有神的雙眼似能通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閱讀,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重視學生閱讀的體驗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作為教師,不應干擾學生的閱讀實踐,而要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活動和思維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悟,強化理解。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解讀文本的機會,讓其思考和判斷。比如在學《沉香救母》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應讓學生思考:沉香受苦多年的媽媽終于重見天日,見到了自己的孩子,而沉香也見到了自己的媽媽,他們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有些學生就會說:“母子兩人的心情非常激動,感慨萬千,飽受的離別之苦終于結束在這一刻?!币灿行W生會說:“母子兩人此時非常感動,感動彼此深切的愛,感動千辛萬苦終于能夠有相見之日?!边€有些學生會說:“他們的心情非常喜悅,因為他們一家人終于能夠團圓,終于能夠永遠地在一起了?!蓖ㄟ^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積極思考,也能夠讓其更重視自身的閱讀體驗,從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四、拓展閱讀
從某種角度講,只有學生精讀多讀,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升。而閱讀量需要慢慢積累、需要循序漸進。所以,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材料的時候,要由易到難,要由淺入深。同時,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多種體裁的閱讀材料,如古詩詞和散文、說明文和記敘文等等。比如,當學完《鋤禾》、《憫農》這兩篇古詩詞后,教師可為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又如在學完《狼和小羊》這一篇文章之后,教師可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另外,教師也可讓學生嘗試性地去看一些名著,比如說《草房子》、《綠山墻的安妮》、《小房子》、《綠野仙蹤》、《小公主》、《我要做好孩子》以及一些兒童文刊、兒童詩詞和故事、優(yōu)秀的作文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還能夠為其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為其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對閱讀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并為其構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其將閱讀技巧掌握,拓展課外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其獲得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