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森·買買提
摘要: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師愛是一名教師真心(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真情(對學生無比的關愛)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師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愛作為教育的紐帶,架起了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維系著教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學生人格發(fā)展的方向,影響教師道德修養(yǎng)的差異。基于此,本文從幾個方面論述了愛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重要性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愛;小學生;班主任;班主任工作
教育界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話是“親其師,信其道”,要想讓學生“親其師”,教師首先要做到愛學生,因為一個不愛學生的老師很難想象如何能讓學生去親近他。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到愛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愛成了維系師生間教育的紐帶。著名教育家呂型偉說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睈蹣嬛逃纳€。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體現(xiàn)師愛,讓每一名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獲得充足的發(fā)展?作為新時期的小學班主任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師愛的內(nèi)涵,營造師愛的氛圍
師愛是平凡而偉大的,是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由衷的熱情,是一種自我犧牲、依戀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緣于愛的”,作為愛,她具有高度的責任性、高尚的無私性(如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師愛又是對學生成長全方位、全過程殷切的關愛和呵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呵護兒童。”愛生的心是喚起交流的激應器,是撫慰心靈的妙方。曾經(jīng)見過這樣一段話:“教師是船長,于浪谷潮尖,急流險灘導航掌舵,將年輕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班主任既是船長.更是園丁,精心的培育著祖國的希望?!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被蛟S這就是對師愛最好的闡釋。那么,如何在教育實際中營造師愛的氛圍呢?首先班主任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本位論,蹲下身子去看待學生,明確教育是喚醒,而不是對學生的給予;其次,要注重營造好“大家”,做好“家長”民主管理。通過組織各種類型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中認識自我;再次,教師班主任要細心、耐心地幫助每一位學生,從細小處人手,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缺點,給予表揚或幫助改正,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最后,注重教育方法,對于違反校規(guī)、班紀的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班主任只有無私的去愛學生,對學生慈愛,才能激起學生感情上對教師班主任的敬愛。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師信道,贏得教育。
二、用愛增強“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和毅力
在一些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既是班里的管理者,同時又是學科的傳授者。學習相對落后,習慣較差、性格又內(nèi)向的學生在每個班級里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他們?nèi)菀自獾酵瑢W的冷淡和歧視,不易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讓這類孩子看見自己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后進生的學習注意力是容易分散,如果我們用“壓”手段是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應該用愛來感化他們,以“吸引”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始至終參與知識的積累過程,增強意志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要用真情和耐心去打動、感化他們,努力尋找學生知識的最近生長點,以舊引新,使他能分享成功的快樂,感受學習的快樂。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做學生心靈的守護者
每個學生生長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經(jīng)歷各不相同,性格愛好千差萬別,志向追求迥異。針對獨特個性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想方設法與學生交流溝通,開拓途徑,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另外,還要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是空洞的說教、機械的灌輸,而是要尋找本班主任工作與德育宣講的結合點,自然適度的進行,做到 “潤物細無聲”。古今結合,中外融通,用典范事例激發(fā)學生的進取精神、愛國情感,進而走進學生內(nèi)心,啟迪學生心智。在班級里創(chuàng)設討論教學模式,善于啟發(f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主動交流。允許學生出錯,引導學生吸納他人意見,讓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敞開心扉。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體育競技活動、登山野炊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親近自然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活動中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和應答學生的呼聲,讓師生心與心產(chǎn)生碰撞,打動學生的心,用真情和關愛贏得學生的心,做學生心靈的守護者。
四、真誠對待學生,給他們無私的愛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睈?,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也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人們常把師愛比喻為母愛。母愛是偉大的,
但師愛要高于母愛,它意味著教師不能以狹隘的個人私情或好惡去對待學生,也不能是專門針對少數(shù)同學的愛, 而是全部的愛。作為班主任,我們更要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孩子,給他們無私的愛。比如,夏天到了,一天下課后有同學反映說他們那一片有腳臭味,難聞死了,上課時我走到那里,有意識地聞了聞,確實是那樣。于是,我對全班同學進行了養(yǎng)成教育,教育他們平時要講究個人衛(wèi)生,要常洗澡換衣,常刷鞋,晾鞋等。但第二天,那一片的臭味依舊,有學生還給我反映了說是××。為了保護這個孩子的自尊心,我還叮囑了這個打報告的學生,讓她不要和其他人亂說,課后我找這位“臭腳”學生了解情況,原來他媽回姥姥家去照顧生病的姥姥去了,他沒有鞋換,只有這一雙運動鞋可以穿。我問他媽電話,他說媽媽沒有手機。我想給他一雙又怕傷了他自尊心,于是我對他說,中午熱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曬曬。第二天,他換了一雙涼鞋。這件事情過去后的一天我辦公桌上收到一個字條:“老師,真的很謝謝您……”看到后我的鼻子酸酸的,至少他懂得了老師的愛。班主任的愛是贏得學生尊敬的前提。因此,愛生尊師應該首先要求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而后才能收獲學生對自己的尊敬。
班主任的職責就是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給予必要的扶持、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在長身體、長知識、增能力的過程中盡可能少走彎路,防止學生誤入歧途。作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關愛、幫助、支持、賞識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感到被接納、被信任,被愛護,使其經(jīng)歷體諒和鼓勵,使其潛能得到發(fā)展和發(fā)揮。讓我們攜起手來,使我們的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