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文
“諸血皆屬于心”, “經脈流行不止, 環(huán)周不休?!薄饵S帝內經》中的記載說明古人們對血液及血液循環(huán)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血液是生命之本
血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維持著人體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沒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將不會存在。血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血液的組成是怎樣的呢?
簡單地說,血液主要由血漿和血細胞(就是人們所說的血球)兩大部分組成,將血液用抗凝劑抗凝處理后,放在離心機內離心或靜置一段時間后就可發(fā)現血漿和血細胞明顯分為兩部分,血細胞因為分量較重被沉淀在底部,懸浮在紅色血細胞上面的黃色透明液體就是血漿。
血細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態(tài)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的。
血漿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漿蛋白、激素、營養(yǎng)物質、代謝產物、酶類、電解質、微量元素和血液氣體等。
血液循環(huán)兩途徑
心臟節(jié)律性的搏動推動血液在心血管系統(tǒng)中按一定方向循環(huán)往復地流動。血液循環(huán)是英國哈維根據大量的實驗、觀察和邏輯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學概念。然而限于當時的條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動脈流向靜脈的。1661年意大利馬爾庇基在顯微鏡下發(fā)現動、靜脈之間的毛細血管,從而完全證明了哈維的正確推斷。
動物在進化過程中,血液循環(huán)的形式是多樣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循環(huán)的途徑有單循環(huán)和雙循環(huán)。
人類血液循環(huán)是封閉式的,由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條途徑構成的雙循環(huán)。
體循環(huán)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在此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供給組織細胞氧和營養(yǎng)物質,運走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動脈血變?yōu)殪o脈血;再經各級靜脈匯合成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huán)為體循環(huán)。
步驟:心臟(左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臟(右心房)。
特點:路程長,把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輸送至全身各處,并把代謝產物運送回心臟。
肺循環(huán)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流到肺毛細血管,在此與肺泡氣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然后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huán)為肺循環(huán)。
步驟:心臟(左心室)→肺動脈→肺→肺靜脈→心臟(右心房)。
特點:路程短,把靜脈血轉變?yōu)楹醵嗟膭用}血。
新陳代謝是主要任務
血液循環(huán)的主要功能是完成體內的物質運輸。血液循環(huán)一旦停止,機體各器官組織將因失去正常的物質轉運而發(fā)生新陳代謝的障礙。同時,體內一些重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將受到損害,尤其是對缺氧敏感的大腦皮層,只要大腦中血液循環(huán)停止3~10分鐘,人就會喪失意識;血液循環(huán)停止4~5分鐘,半數以上的人會發(fā)生永久性的腦損害;停止10分鐘,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毀掉,也會毀掉絕大部分。
臨床上的體外循環(huán)方法就是在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保持患者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動。對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驟?;颊?,緊急采用的心臟按摩(又稱心臟按壓)等方法也是為了達到維持循環(huán)和促使心臟恢復節(jié)律性跳動的目的。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大約相當于體重的8%。體內循環(huán)流動的血液,可以把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并將人體內的廢物收集起來,排出體外。當血液流出心臟時,它把養(yǎng)料和氧氣輸送到全身各處;當血液流回心臟時,它又將機體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輸送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
血液還能保護身體,它能產生一種叫“抗體”的特殊蛋白質??贵w能黏附在微生物上,并阻止其活動。于是,血液中的其他細胞會包圍、吞噬、消滅這些微生物。血液也能夠凝結成塊,幫助我們堵住出血的傷口,防止大量血液流失以及微生物入侵。
>>小貼士
血液循環(huán)關鍵詞介紹
血液循環(huán)流經的路線中有心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等,它們也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1.心臟:由心肌組成的動力器官,有4個心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內有單向開放的瓣膜,保證血液在其中進行單向性流動。
2.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運輸到外周器官的管道。其口徑逐漸變細,分大、中、小3種動脈。管壁內有豐富的彈力纖維和平滑肌,其結構與其功能密切相關(血液的連續(xù)流動、血壓的形成)。
3.靜脈:是引導血液從外周流向心臟的管道。逐級回合,口徑逐漸變粗,注入心房。管壁較薄,彈力纖維和平滑肌不發(fā)達??趶捷^粗,是血液的貯存庫。
4.毛細血管:介于動脈和靜脈末梢之間的管道,幾乎分布于全身的各個器官。管徑細小、管壁薄,僅有一層內皮細胞。血液在其中的流動緩慢,有利于物質的交換。
>>擴展閱讀
血液與血液病
嗜血的習俗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早在古羅馬時人們就有飲用戰(zhàn)死的角斗士鮮血的習慣,中世紀時著名的嗜血女伯爵巴索瑞的故事也成了無數恐怖傳說的題材,甚至連基督教中的圣徒圣凱瑟琳也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述著自己如何渴望飲用耶穌基督的鮮血以得到靈魂的解放。而現在,吸血鬼題材的小說、電影、電視劇充斥著文化生活。作為普通觀眾,我們也許在其中得到精神享受即可,但作為醫(yī)生,我們應該認識到,歷史上的民眾是如何在愚昧時代,把狂犬病、卟啉癥(又稱血紫質病,多有遺傳因素)患者的怪異臨床表現誤解為吸血鬼的傳說,疾病和醫(yī)學是如何影響人類的文化。
而歷史上最著名的卟啉癥患者是英王喬治三世,他的數個子女也均不幸罹患該疾病,這才使得英國在位時間最長、最受民眾愛戴的維多利亞女王登上了王位。維多利亞女王幸運的擺脫了卟啉癥的家族夢魘,卻把另一種更可怕的血液疾病帶給了整個歐洲王室,這就是血友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