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元彪
摘要 加強水稻病蟲害防治,是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的前提,也是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保障。本文介紹了皖西北水稻常見病蟲害的種類以及主要發(fā)生原因,提出了病蟲害防治措施,包括農業(yè)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以供廣大農技人員參考。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種類;發(fā)生原因;防治措施;皖西北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5-0101-01
壽縣位于淮南市境內,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屬于季風性濕潤性氣候,單峰型是各主要氣候要素的變化特點。壽縣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年平均氣溫14.8~14.9 ℃。壽縣農業(yè)生產以水稻、小麥、棉花和油料作物為主,兼顧少量經濟作物,耕地11.87萬hm2,雜交稻產量和面積均達一定規(guī)模。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0年后,雜交稻平均產量在7 050 kg/hm2以上,最高產量逾9 000 kg/hm2。
病蟲害頻發(fā)是影響水稻奪取高產的一個制約因素,特別是2006—2008年遷飛性害蟲的大發(fā)生,大大影響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挫傷了廣大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筆者根據多年在基層從事農技推廣的工作實踐,分析了皖西北地區(qū)水稻常見病蟲害的種類及其發(fā)生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1 常見的病蟲害
我國有四大水稻生產區(qū),壽縣屬于長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區(qū)。主要蟲害有稻飛虱(包括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等。近幾年,壽縣及皖西北水稻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中等及偏重發(fā)生,二化螟中等發(fā)生。褐飛虱除了自身產生危害外,還可引起玉米紋矮縮病、玉米粗皮病、小麥矮縮病和水稻紋枯病等[1]。
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水稻細菌性病害、水稻病毒病。其中,水稻細菌性病害存在偏重流行風險,水稻病毒病輕發(fā)。
2 主要發(fā)病原因
隨著人類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地球—氣候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破壞。特別是近一二十年來極端天氣不斷出現,水稻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也不同于往年,廣大農業(yè)生產者難以掌握病蟲害發(fā)生的趨勢[2],對于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如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過去主要發(fā)生在低海拔地區(qū),現在卻向高海拔地區(qū)擴展。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病蟲害發(fā)生的源頭農業(yè)生產者不好掌握,難以開展有效防治,農業(yè)部門開展的檢測和預報的有效性逐漸降低,給廣大農業(yè)生產者和管理者開展病蟲害防治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加大了防治難度。
3 主要防治措施
3.1 農業(yè)防治
一是加強良種選擇??梢赃x擇一些抗病蟲害的品種,如轉基因水稻品種,或者抗稻瘟病、稻曲病和黑條矮縮病的品種;二是為了有效縮短水稻的生長期,在水稻播種過程中,要合理進行水肥管理;同時對季節(jié)性病蟲害進行防治,要定期觀測病蟲害發(fā)生情況,一旦達到防治指標要求,要盡早采取防治措施[3]。三是合理調整水稻品種布局和耕作制度,避免混栽,水稻成熟期和栽秧時間差異不宜太長,盡量錯開稻螟蟲危害期和危險期。四是為了提高水稻的生長水平,在對水稻灌溉過程中,可采用返青期深水、分蘗期淺水、后期干濕交替的水漿管理原則。另外,在水稻栽培過程中,可采用寬行窄株栽培方式,減少因通風不暢、管理不善等原因產生的病害;通過對病蟲害發(fā)生時間的分析,可以適當推遲栽培時間等[4]。
3.2 化學防治
現階段,加強病蟲害防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學防治,如何合理、安全、高效地使用化學農藥,是擺在廣大農業(yè)工作者面前一個不可忽視的難題。因此,需要對水稻生長各個時期發(fā)生的病蟲害進行分析,確保合理利用農藥,減少濫用農藥對水稻生長和周圍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如稻曲病、紋枯病應該選用井岡枯芽菌、苯甲丙環(huán)唑等防治;水稻稻瘟病可以用三環(huán)唑、稻瘟靈等防治;稻飛虱可用吡蚜酮、噻蟲胺、吡蟲啉和噻蟲嗪等防治。同時,在藥物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農藥相互搭配,從而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器械對水稻田中的病蟲害進行驅趕和殺滅,如可以利用電流器械和光譜對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進行有效驅趕;播種前進行溫水浸種,可以有效消除寄生病菌,大大提高種子發(fā)芽階段的抗病蟲害能力[5];利用害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在晚上利用燈光進行捕殺。但是物理防治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可以與化學防治技術相結合,提高防治效果,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蟲的天敵,如稻螟赤眼蜂、二化螟絨繭蜂、稻縱卷葉絨繭蜂、稻虱纓小蜂或小黑蛛等開展以蟲治蟲。
4 參考文獻
[1] 任竹.2015年安徽省水稻主要蟲害的識別與防控[J].農業(yè)災害研究,2015,5(11):1-4.
[2] 徐建信.淺談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技術措施[J].南方農機,2016(12):53-54.
[3] 許國華.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巧[J].農民致富之友,2016(19):45.
[4] 鄒前鋒,楊曉暉,彭楊,等.淺談如何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技術措施[J].農業(yè)與技術,2016,36(18):18.
[5] 彭玉仙.生物農藥防治水稻主要病蟲害應用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yè),2015,9(36):4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