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摘要】我在反復研究青島老房子書籍和資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我自己對家鄉(xiāng)老房子的那份情感滲透其中。 如果在教學設計前沒有想過 要告訴學生“了解家鄉(xiāng)老房子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并且讓學生知道“你擔負著傳播家鄉(xiāng)文化這一重任”的話,那么這堂課或許會停留在淺處,所以“理念先行”——一切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不過是手段,背后的內容才是真正支撐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家鄉(xiāng)的老房子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25-02
一、研究課標和教材是教師設計一節(jié)高質量美術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這節(jié)課屬于“綜合、探索”的學習領域。是一節(jié)具有濃濃地域文化又富有人文情感的美術課。旨在以家鄉(xiāng)的老房子為線索,感受老房子的藝術特色,探究老房子背后的故事,以及由故事引發(fā)的對城市文化的影響。根據(jù)教材要求,我們選擇從身邊的老房子切入,由淺入深展開學習、探究,并以家鄉(xiāng)最具代表性的歐式老房子為重點,圍繞位置、年代、藝術特色,以及背后的人文故事展開研究和學習,讓學生們懂得老房子的背后體現(xiàn)著城市文化,記載歷史的印記。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綜合探索使學生了解美術與傳統(tǒng)文化及環(huán)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guī)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六年級的學生對這樣題材的學習內容很感興趣, 那我們就從孩子們身邊的老房子出發(fā),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關愛歷史文化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并樹立珍愛古老文化和熱愛家鄉(xiāng)、傳播文化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以青島老房子為文化背景,從造型、色彩和材質等方面探究其藝術特色,并能從作品表現(xiàn)中感受其美,從中感悟老房子所帶來的文化情懷。
2.過程與方法:通過查欣賞、探究、交流等多種形式,發(fā)現(xiàn)老房子的藝術特色,通過討論、互動交流,了解老房子的文化背景。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老房子為線索,尋找其背后的文化,感悟老房子給城市帶來的文化情懷;培養(yǎng)學生關愛老房子,愛護老房子,傳播歷史文化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老房子,了解其藝術特色和歷史故事。
教學難點:通過對老房子的了解,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并能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二、合理的教學設計
1.導入是教學開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們經(jīng)常會聽到人說:“導入要精彩?!?, 如果開場第一個亮相就讓人覺得沉悶平庸,那么對一節(jié)美術課來說必然是一個遺憾 ,也會很大程度影響緊跟的教學質量。
一位來自廣東佛山女孩的一本彩鉛手繪的《漫步青島》,成為2013年夏天在青島非常有影響的新聞事件,它與青島的建筑、人文和歷史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截取的這本書的宣傳片雖然只有短短的不到兩分鐘時間,但是古今融合,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用這樣的形式做導課,既符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又會讓學生很感興趣。一位外地女孩能把青島的建筑描繪成什么樣子呢?大家都十分好奇!
2.欣賞過佛山女孩生動詼諧的卡通老房子以后,很多學生感到老房子好像很有意思,這時我并沒有急于把青島最具特色的老房子搬到前臺,而是拿出了佛山女孩手繪明信片作為獎勵,送給接下來答對搶答題的同學,當然,這里面涵蓋了青島的最早的學校,歷史上最早的道教發(fā)源地,最具浪漫特色的公主樓,以及青島最有文化底蘊的文化名人一條街,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初步瀏覽、感受一下身邊常見家鄉(xiāng)的老房子。正因為此處是初步感受,所以相關的回顧是簡單的,滲透的文化是淺顯的,但是,會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注意,為下面深入研究老房子的學習做好鋪墊。
在同學們對我們家鄉(xiāng)的老房子有些了解的基礎上, 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就用美術課獨有的方式來探究家鄉(xiāng)的老房子。此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部分,通過迎賓館、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棧橋這四個最具青島歐式建筑特色的老房子模型的觀察研究與介紹,進一步深入研究其造型、藝術風格以及關于這幾處老房子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悟特定時期,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歷史作用。通過模型觀察,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并提升教學結論,總結知識點。
小組拿到模型后首先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拿到了哪座老房子?
帶著任務研究:
1.這些老房子的造型有什么特點?使用了什么材料?是什么顏色的?
2.它建于何時?你知道有關于它的故事嗎?
在教案設計的早期,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令我最束手無策的,有時候往往會因為學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預設范圍內而感到驚慌失措,也有的時候學生的沒回答在點上,會跟著他們跑,其實,這在上課的過程中是常見的,如果老師們也有我這種困惑的話,首先不妨檢查一下你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很難回答出來,那一定是問題設計出現(xiàn)偏差,比方說 初期研究迎賓館藝術特色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說中式老房子帶給我們的感覺是古樸典雅的,那么西式老房子又是什么樣的呢?不少老師們可能聽到都有點猶豫,更不用說學生了,有的害怕回答不對,有的干脆不吭聲。后面我把問題簡化到,只讓學生觀察老房子的造型 材料 色彩, 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踴躍,教學重點也解決了一大半。此外,精心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新課改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的動態(tài)生成,但并不是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是在教學設計中就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 對目標的設定要有一個“彈性空間”, 比方說觀察老房子造型的時候,學生說出基本造型可以,有的學生還能發(fā)現(xiàn) 老房子結構上的具體變化,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變換老師和學生的主客體地位,建構民主開放的互動式教學,這樣 學生主動 積極的思維才不能被磨滅。
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又是對情感提升的部分,意在喚起學生對老房子的維護和關愛的意識,解決本課的情感目標。出示棧橋殘破的照片,請大家一起來交流一,面對歷經(jīng)滄桑的老房子,如果你是城市規(guī)劃者,你會怎么做? 學生暢所欲言。
最后伴隨著歡快的民族樂曲鏡頭拉回到節(jié)日中的百年老院—劈柴院熱鬧的場景,這節(jié)課就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反復磨課的過程中也讓我感受到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心動、行動,興趣充分激發(fā),情緒充分調動,思維充分活躍,獲得了愉快與成功的體驗,并期待著進一步的美術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