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
筆含華彩 心若幽蘭—談李蘭的繪畫藝術
何家英
李蘭 又名李春蘭,1972年出生于鄭州市。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齋號“幽蘭齋”,擅工筆人物、花鳥、山水,尤精沒骨牡丹、荷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河南省美協(xié)人物畫藝委會委員,河南省美協(xié)工筆畫藝委會委員,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師。
筆含華彩心若幽蘭,李蘭的繪畫就像她的人和名字一樣,優(yōu)雅素靜,清新淡遠。在我的學生里面,李蘭是具有“詩心”的一位,她以特有的委婉與細膩,體悟生活、關注現(xiàn)實。
從李蘭的繪畫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出畫家內(nèi)心深處難以割舍的情懷,這種情懷不但轉(zhuǎn)化為畫家表現(xiàn)的題材多為純樸善良、美麗多情的青春女性形象,更多昭示的是畫家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對單純、質(zhì)樸、寧靜的一種追憶,以及對少年逝去、歌聲淡遠的一種召喚。
探求中國畫形質(zhì)的現(xiàn)代語言,是當代中國畫家面臨的現(xiàn)實選擇。李蘭在延續(xù)傳統(tǒng)文脈的基礎上,沿變出新,在把握用筆用彩文人特質(zhì)的同時,強調(diào)線形水色的相互滲化,注重人物形象的深入塑造和畫面效果的整體鋪陳,追求線的變化與力度,在寬厚平實中張顯著從容和大氣,既有純正的傳統(tǒng)中國畫的風姿神儀,又充斥著生動鮮活的現(xiàn)代特征。李蘭畫作《走過,走過》《河洛逸韻》《昨天的日記》《流年與君共從容》等形象變換、時空交錯、畫面富于動感具有鮮明的現(xiàn)代氣息和明靜亮麗的浪漫風采,給人以光明燦爛的陽光之美和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在古城洛陽生活的時間里,李蘭以虔誠靜謐的心靈去體味千年古都的春露秋霜、滄海桑田。她追尋人與自然的和諧,生命的祥和與崇高,在她飽含崇敬與愛憐的筆下,真實而又幽微夸張的人物形象,既是對客觀世界真情表述,又是她脫略現(xiàn)實的形象化語言。
第153頁至157頁均為李蘭作品
尤其是她畫面中眾多形象意味深長的顧盼與凝望、若有所示的肢體指向、甚至超越時空的飛奔與升騰,都給人以既真切可依又如夢似幻的多重感受。在她細微,華滋洗練而又凝重的描繪中,向人們昭示著一種希望、一種追求、一種理想境界的美麗與美好。
柔情似水,心象如虹,李蘭執(zhí)著地固守著自己內(nèi)心的純凈天空,以特有的人生體驗和藝術感悟,追求畫面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純;一路走來,蘭風和暢、如詩如歌!
一年之計(季)在于春: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活順序中,在為歲之首,萬物無不充滿盎然的生機……而春天,也是我寫生最忙碌的季節(jié)。
因為身居洛陽,與牡丹朝夕相處,在百花當中,我最喜歡描繪的還是牡丹,她高貴典雅,儀態(tài)雍容,不與百花爭春,在群芳褪色的時節(jié)姍姍開放,一發(fā)驚艷,讓“六宮粉黛無顏色”;她婀娜,熱情如舞者,“一枝紅艷露凝香”,她顫動的枝葉清新風雅,讓人能感受到蓬勃旺盛昂揚向上的生活力;她多姿,朝晴雨露各有情態(tài),白居易《牡丹芳》中這樣描繪:“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tài)隨低昂。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彼焚|(zhì)高潔,不畏權貴,雖被焚燒貶謫,仍然堅守自己的信念,焦枯怒放,成就一個城市千年的輝煌。
面對各種花花草草,我欣喜著,記錄著,描繪著。在物我相觀感會、相融合的內(nèi)在生活體驗中,心靈境界得以物化,如莊生曉夢,渾不知蝴蝶是我,我為蝴蝶。這時候的感覺正如沈宗騫描繪天機時所言:“當夫運思落筆時,覺心手間有勃勃欲發(fā)之勢,便是機神初到之候,更能迎機而導,愈引而愈長,心花怒放,筆態(tài)橫生,出我腕下,恍若天工……”這種繪畫時所產(chǎn)生的愉悅感由心而生,讓我忘掉所有的俗塵煩擾,心無掛礙,妙處難以述說。
在一枝一花中修行,體驗生活;在勾勒點染里欣然,感悟生命。自然界的春天循時而至,每個人心中的春天各有花枝搖曳,愿我筆下描繪的春天能讓您從另一個角度感受“春”的美好,從此春天在生命里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