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泉
管領(lǐng)風(fēng)騷三百年
——姜宸英
許宏泉
江南布衣。
姜西溟與朱竹垞、嚴(yán)蓀友同為“江南三布衣”。論書,三布衣中姜的名氣最大。據(jù)說因為康熙帝喜歡他的書法才特拔其為第三名。梁山舟稱:“本朝書以葦間先生書為第一。”《清史稿》說他“書法得鐘、王遺意,世頗重之”。
姜宸英的鐘、王實則由董(其昌)作為契點,溯源而上的。也足見云間書風(fēng)實乃清初之時尚。王鐸、張瑞圖、傅山輩以個性張揚(yáng)別開生面,是一路;姜西溟一本董、王,流媚娟雅,清光淡韻,又是一路。有人批評姜氏書法缺少縱逸恣肆,而覺斯又何嘗不失之狂放疏野而少蘊(yùn)藉沉著。西溟情淡若水,洋溢著雅逸氣息,自是右軍的后現(xiàn)代版本。若《為勉齋道世兄草書軸》,點畫跳宕而不失娟秀清勁,筆畫起訖縈帶分明,別有一種空山幽遠(yuǎn)的境界。
姜宸英以老名士身于古稀之年得中一甲三名,是皇上的特拔,以為老姜“積學(xué)能文,至老猶篤,為天下讀書人勸”。而此前,姜宸英屢赴鄉(xiāng)試不中,后被薦入史館,纂修《明史》,分撰《一統(tǒng)志》,“月給餐錢,依儒生衣,雜坐公卿之次”(李調(diào)元《淡墨錄》卷七),實際上就是混個差事謀生。故丁丑轉(zhuǎn)機(jī),對于姜宸英來說可謂“晚遇”。他后來作小楷書,紙尾圖記亦稱:“丁丑后書”。
姜宸英草書為勉齋道世兄軸
姜宸英行書臨王獻(xiàn)之帖
姜宸英在京師時,是太傅明珠家之??汀S腥苏f,曹雪芹作《紅樓夢》即記故相明珠家事,寶釵影高澹人;妙玉即姜西溟。“妙為少女,姜亦女人之美稱”(陳康祺《郎潛紀(jì)聞二筆》卷五)。又如《南亭筆記》(李伯元)卷四稱:“姜后因科場案瘐死圜扉,猶妙玉以清凈女兒身而遭盜劫。”其間流露曹氏對姜晚境的不幸深有惋惜之痛。姜因一場科考案而受牽連入獄,當(dāng)時社會上下莫不議論姜氏之不幸,時正紛傳“老姜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李即與姜同受牽連的李蟠。姜在獄中憂心忡忡,未及案件查清,就飲藥而卒。時任尚書的王阮亭聽說姜宸英死于非命,哭而嘆息:“某在西曹,使湛園以非罪死獄中,愧死矣。”(易宗夔《新世說》卷五)文人命運(yùn)之多舛,姜氏遭際可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