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容
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門診護理部,甘肅武威 733000
運動康復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趙美容
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門診護理部,甘肅武威 733000
目的探討與分析運動康復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接收治療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而觀察組則對其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包括各項心功能指標、生活質(zhì)量,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病幾率和再次住院幾率等。結果對照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的有效率為93.3%,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改善情況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結論 給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和生活質(zhì)量,該種護理方式值得被廣泛的應用與推廣。
運動康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應用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臨床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生活壓力大,或者心肌疾病等導致出現(xiàn)心肌收縮力功能減退、心臟負荷加大,從而造成了供血不足,所引發(fā)的一系列代償反應。該疾病的主要特點為預后較差、病程較長,以及病情較為復雜等,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困擾。針對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特點,該院近期提出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的方式,經(jīng)臨床結果顯示,該種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接下來,該研究將結合臨床實例對運動康復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中的應用做出如下闡述和說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份所接收治療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對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以及正在使用胰島素和激素治療的患者進行排除[1]。把所選取的3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患者為9例,女性患者為6例,年齡在48~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12±12.41)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為10例,女性患者為5例,年齡在47~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34±12.5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該種護理內(nèi)容主要包括:把疾病相關的知識和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向患者進行講述,并對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等進行指導,并告知患者進行運動的必要性。觀察組對其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該種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如下幾點:①運動康復護理流程。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等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記錄,把治療的相關流程告知患者,包括用藥機制等,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接下來的治療。在患者入院后的2 d,2次/d,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被動運動,如改變患者的體位、定時翻身,并協(xié)助其肢體來進行一些小幅度的活動[2]。在入院后的第3天,依照相應的活動順序來對患者的腿部進行活動,直至過度到患者的上肢,當患者的病情得到穩(wěn)定之后,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活動時間最好大于10 min,護理人員也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對活動的頻率和時間等進行調(diào)整。而對于一些住院時間超過10 d的患者,應增加頸肩部活動部分,對上下樓梯訓練進行指導[3]。②心功能分級護理干預。對于心功能Ⅳ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由護理人員來幫助患者完成活動關節(jié)的工作,當患者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之后,在幫助患者進行床上的主動運動[4]。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和家屬如何進行自我護理服務進行相關的指導,盡量讓患者獨立來完成一些日常生活行為,如洗臉、刷牙等。對于心功能為Ⅲ級的患者,應告知盡早進行床邊站立、扶持步行和移步等練習,確保每次練習時間在5~10 min內(nèi),進行3~5次/d,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可讓患者過渡到室內(nèi)進行鍛煉,但需要注意保證患者的休息時間,切勿過度消耗體力。對于心功能為Ⅱ級的患者,讓其在室內(nèi)進行步行鍛煉,每次行走的距離在500 m左右為宜,鍛煉1~2次/d,在患者進行鍛煉時,護理人員應對其狀態(tài)進行密切觀察,如若出現(xiàn)心率增加超過20次/min,或者伴有胸悶、氣短和心悸,或者面部蒼白、頭暈、出冷汗等現(xiàn)象時,應及時停止訓練[5]。
1.3 觀察標準
對患者的護理后的各項心功能指標進行觀察與分析,根據(jù)治療效果可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當患者心功能指標測定為I級,或者改善程度提升2級則判定為顯效;當患者心功能恢復程度提高1級則為有效;如進行干預后患者的心功能未有任何改善,或者加重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總例數(shù)×100%。此外,還應采用相關量表來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再次住院幾率進行對比和分析。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對比分析
經(jīng)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均有所改善,對照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的有效率為93.3%,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具體詳情參照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對比分析[n(%)]
2.2 兩組患者生活治療對比分析
經(jīng)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一種由心室功能和結構受損而引發(fā)的射血功能障礙,目前,針對該疾病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加以相應的護理,該院近期提出采用運動康復護理的方式來對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進行干預,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運動康復進行指導,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患者(運動康復護理)的各項心功能指標的有效率為93.3%,觀察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給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和生活質(zhì)量,該種護理方式值得被廣泛的應用與推廣。
[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122.
[2]陳燕,梁濤.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7):666-668.
[3]郭蘭,李梅.慢性心力衰竭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19(4):381-384.
[4]仲謹.康復運動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2):27-29.
[5]張永宏,陳四清.運動康復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307-5308.
R47
A
1004-6569(2017)05(b)-0068-02
2017-02-28)
趙美容(1981-),女,甘肅武威人,本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