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恩芳
讓小叮當睡小床還是大床,這道選擇題在他出生后讓我們糾結(jié)了很久。
睡小床,代表獨立。但剛剛離開子宮的小嬰兒,會因為與媽媽的分離感到不安嗎?
睡大床,代表安全??捎钟腥苏f,和母親一起睡的孩子會變得依賴性很強。
出生的第一個月,小叮當和媽媽一起住月子中心,他獨立睡小床,只是小床緊緊靠在媽媽身邊,“怎么睡”的問題暫時擱置。
等出了月子,家里請了阿姨,小叮當自然要和阿姨一起睡??蓩寢屇睦锷岬冒阉诺桨⒁谭块g去睡,堅持把他放在身邊:“按現(xiàn)代育兒科學,嬰兒要聽得見媽媽的心跳,才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心智發(fā)育更好?!?/p>
一面是科學,一面是擔憂:擔心兒媳休息不好,擔憂孩子形成依賴很難獨立,擔憂孩子籠罩在大人的呼吸中會影響到健康。最終我堅持讓孩子獨立睡:“男孩子,從小要培養(yǎng)獨立性?!?/p>
于是小叮當?shù)拇舱沼媱澃岬搅税⒁痰姆块g,先試試看。沒過幾天,孩子的半夜驚叫以及越來越多的跡象,又動搖了我們的決心:
每次進電梯,小叮當好像都很緊張害怕,或者哭,或者手腳把大人抓得很緊。我們猜測他是不是沒有安全感:“是因沒見過那么多人緊緊圍在身邊?還是電梯升降對重心變化不適?”
這是成長的表現(xiàn),知道害怕,有更多的情緒認知了。
但媽媽變得憂心忡忡,她觀察了很久,發(fā)現(xiàn)小叮當會用吃手的方式表達害怕的情緒:幾次半夜醒來沒聽見聲兒,沒見到人,他就拼命吃手。這樣會影響寶寶心智發(fā)育嗎?媳婦問我。
“只要你們及時作出回應(yīng),他就不再怕了。慢慢地,他會習慣?!豹毩⒑桶踩校咧虚g一定能找到平衡點,我堅信。
又過了幾天,小叮當似乎適應(yīng)了這種分離,而媽媽也總能及時給予他回應(yīng),于是夜里很少再聽見他哭了。
那天早上七點,我起床做飯,阿姨自豪地向我匯報:“小叮當六點多就醒了。醒了也不哭不鬧,自己玩自己的?!?/p>
“醒來不哭,讓媽媽多睡會兒,真懂事!”我表揚他。他一陣手舞足蹈。
這天晚上,爸爸回來較早,一家人終于可以共聚晚餐。我們把小叮當放在推車上,讓他看著我們吃飯。左邊是爸爸,右邊是媽媽,前面是奶奶,后邊是阿姨。小叮當躺在中間,高興得咿咿吖吖。
孩子天然渴求父母親人的呵護,我們能感覺得出他此時的安全感與快樂度。他會因為爸爸的逗與媽媽的呼喚展露笑容。
他二十多天時,常在睡夢中抿嘴笑;醒著時偶爾會不自覺笑。但現(xiàn)在,他會因為我們逗他而笑,是會我們之意的笑,受他主觀意識支配的笑。
“從自發(fā)的笑到自覺的笑,可是孩子自我表達能力的一個跨越呀!”我感嘆。
“身體好、心情好、親情氛圍好的孩子就愛笑?!眿寢屨f。
“愛笑的孩子更能與人溝通交流。”爸爸說。
小叮當不知我們長篇大論說些什么,只顧在哪里手忙腳亂地自我運動。可我們都知道,關(guān)于獨立與安全的難題,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