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萌,宗 原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鄭州450046;2.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長春130061)
小流量豎井旋流消能模型試驗研究
郭一萌1,宗 原2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鄭州450046;2.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長春130061)
豎井旋流消能結構水力特性極其復雜,理論計算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在小流量下,理論計算和體型設計是否可行,需要通過模型試驗研究進行驗證。文中采用1∶15大比尺整體模型開展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小流量豎井旋流消能計算豎井直徑時,半經(jīng)驗公式中,假定的=1.61偏小,r/R臨界值需調(diào)整為0.60。
小流量;豎井旋流消能;試驗研究
旋流式豎井作為水工結構最初是由Drioli(1947)提出的,后來Laushey和Mavis(1953)將其應用于城市地下排水系統(tǒng),并逐步得到推廣。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學者對于大流量、高流速旋轉水流的水力特性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有2座水電站已成功應用與實踐,泄流量分別為1 400 m3/s, 240 m3/s,而此次研究泄流量僅為4.4 m3/s。豎井旋流消能方式是否適用于小流量,采用半經(jīng)驗公式法進行體型設計是否可行,需要通過模型試驗研究進行驗證。
豎井旋流消能工程由常規(guī)的壓力短進水口、進口引水段、豎井消能段、退水段組成。豎井消能段包括渦室段、豎井收縮段、豎井直段以及下部消力池。豎井段的過流量主要取決于豎井進口尺寸,此處斷面直徑的大小由不發(fā)生嗆水的臨界狀態(tài)所決定,一般采用半經(jīng)驗公式法近似計算。
半經(jīng)驗法求豎井直徑最早是在蘇聯(lián)MHCH的試驗室中首先獲得的,后美國IOWA大學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也獲得了同樣的計算公式。
首先定義豎井進口處旋渦弗勞德數(shù)Fr:
式中:R為豎井半徑;r為空腔半徑;v為虛構的豎井軸向斷面平均流速;g為重力加速度,取9.81。將Q=π(R2-r2)V代入式(1)得:
式中:Q為流量。當Fr>1.61,/R>0.4時,豎井進口處不發(fā)生嗆水現(xiàn)象。將臨界值r=0.4R代入式(2)可得豎井直徑:
工程基于已建立的大流量豎井旋流設計研究成果進行體型設計,半經(jīng)驗法確定豎井直徑為1.62 m,采用1∶15的大比尺整體模型進行試驗研究。
根據(jù)試驗觀測,在計算體型下,引水漸變段水流較平穩(wěn),上部水流切向進入渦室起旋,底部水流無法起旋,垂直跌入豎井。可見,在半經(jīng)驗公式假定的弗勞德數(shù)臨界值下,渦室入口的水流無法起旋。
水流進入渦室后,水流緊貼渦室壁面運動,原水平方向速度轉化為切向速度,沿螺旋軌跡進入豎井。水流旋轉的同時,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加速,緊貼豎井壁面形成螺旋流,豎井中心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連通的空腔,水流具有自由表面,越往下流速越高,水層厚度越薄,空腔半徑越大。水流進入豎井后,由于邊壁摩擦力的作用,沿邊壁切向的流速會越來越小,而沿豎井軸線方向的法向流速,則由于重力的作用越來越大,使水流流速越來越小,在豎井出口附近,水流不再旋轉,垂直下泄。
根據(jù)試驗觀測,在理論計算體型下,表層水流起旋不夠充分,部分水流直接跌入豎井中。起旋水流在渦室內(nèi)旋轉半周后,與軸線成近似45°角旋轉,回轉水流在渦室進口起旋水流下部通過,不發(fā)生對沖,在兩股水流中間部分水流脫離邊界。水流在通過漸變段后,在豎井內(nèi)形成穩(wěn)定的空腔。
從基于理論計算體型設計的試驗研究來看,大流量的豎井旋流消能體型設計并不適用于小流量工程,主要問題在于:一方面小流量工程的起旋流速較小,在渦室內(nèi)不能充分起旋,導致在豎井中僅有部分旋流,部分水流直接跌落;另一方面,豎井直徑較大,旋流沿程水頭損失較大。
基于上述問題,對體型進行了調(diào)整,通過大量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收縮渦室進口斷面寬度、增加引水漸變段底坡可有效改善漸變段出口跌流現(xiàn)象,特別是設置圓弧形底坡,坡度沿程增加,可改善漸變段出口由于束窄而引起的壅水現(xiàn)象。同時對減小豎井直徑,將r/R的臨界值調(diào)整為0.60。
對理論計算體型進行調(diào)整后,引水漸變段水面線沿程下降,水深變化不大,水流順暢,沒有壅水的現(xiàn)象,水流進入渦室后,回轉水流與渦室內(nèi)旋流相切,水流充分起旋,渦室內(nèi)最高水位基本一致。
從測量結果可以看出,豎井空腔段水面波動不大;水層厚度在0.11~0.29 m之間,r/R>0.60。
從水層厚度的沿程分布可以看出,在豎井內(nèi)部水層厚度梯度在上部較大,中部較小,在出口處達最大。
根據(jù)試驗結果表明,渦室及豎井最大壓力發(fā)生在渦室與豎井連接的漸變收縮段出口,由于引水漸變段為急變流,受渦室旋轉水流的影響,在渦室進口發(fā)生水躍,流態(tài)比較復雜,假設渦室進口斷面的切向流速等于該斷面的平均流速,渦室進口斷面同漸變收縮段出口斷面,任意點的動量矩相等,即:
式中:r′,vvt——漸變收縮段出口斷面旋轉水層任意點半徑、相應的切向流速;l——引水漸變段(渦室進口中軸線)與渦室中軸線的間距。
渦室內(nèi)壁壓力的積分表達式:
式中:r′——漸變收縮段出口斷面空腔半徑;R——豎井半徑;P——渦室內(nèi)壁壓強;γ——重度。
將試驗測得的漸變收縮段出口空腔半徑r′= 0.39代入得 P/γ=2.80 m,最大壓強為2.80× 9.81 kPa,試驗測得最大壓強為2.73×9.81 kPa,計算結果基本一致。
根據(jù)以往的研究成果,適用于橢圓同渦室連接的相對空腔半徑的經(jīng)驗公式為:
由式(9)計算可得,P/γ=7.57 m,最大壓強為7.57×9.81 kPa,遠大于試驗最大壓強為2.73×9.81 kPa。從式(8)計算,n=r/R≈4.2。而從試驗結果來看,n=r/R≥0.6??梢钥闯觯诮?jīng)驗公式中經(jīng)驗系數(shù)0.4偏小,若取為0.6,則式(9)計算結果為2.61 m,最大壓強為2.61×9.81 kPa,與試驗結果接近。
根據(jù)試驗觀測,渦室內(nèi)未發(fā)生嗆水,試驗得的 r/R≥0.60大于經(jīng)驗值0.40。計算推薦方案Fr=2.18,則由式(2)推算,不嗆水的最小直徑為1.26 m,小于1.3 m。設計方案滿足要求。
在小流量旋流豎井中,在一定流量下,水層厚度基本一致,r/R≥0.60。根據(jù)式(2),在已知Q,R,r的條件下,F(xiàn)r表示為:
將Q=4.4 m3/s,R=0.75 m,r=0.6R=0.45 m代入,得2.26,略大于渦室進口弗勞德數(shù)2.18,與試驗結果相符。
通過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流量旋流豎井中,半經(jīng)驗公式臨界值Fr=1.61偏小。因為在小流量旋流豎井中,渦室進口流速較大流量條件下,流速要小很多,因此有可能發(fā)生跌流的現(xiàn)象。為了使水流充分起旋,渦室進口水流弗勞德數(shù)要更大,而在進口流速增加的情況下,豎井內(nèi)空腔直徑也相應增加,因此,需要將臨界條件r/R由0.40修正為0.60。
[1]宗原,王智,等.吉林松江河梯級雙溝水電站生態(tài)流量泄放工程水工模型試驗報告[R].吉林: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2012.
[2]D.L.VISCHER&W H.HAGER,Vortex Drops,Energy Dissipators,Hydraulic Structure Design Manual(9),IAHR,1995.
[3]趙燦華.豎井螺旋流水力學特性研究[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01(3).
[4]董興林,楊開林,馮賓春,等.旋流豎井式泄洪洞關鍵技術問題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6(5):37-40.
TV139.16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獻標識碼]B
B
1002—0624(2017)09—0049—02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