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雯
如果抱怨生活的艱辛,期待一場令人放松的度假,不如嘗試一下“地獄”般的度假,再返回原本令人厭倦的日常。“找虐”的假期,有讓人懷念的日常,有得到鍛煉的意志和身體,有意外的驚喜,還有豐富的故事。
從建筑行業(yè),到旅游行業(yè)、文化創(chuàng)意行業(yè),陳龍智涉略廣泛,手下眾多產(chǎn)業(yè)與公司,使得忙碌成為常態(tài),每年一兩個月的獨自外出,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安排。像他這樣的高收入人群,是國內(nèi)外高端度假酒店的目標客群,理應(yīng)出沒于或奢華或野性或人跡罕至的度假勝地。但陳龍智卻在這段難得的時光里,選擇“找虐”,或是挑戰(zhàn)艱難的騎行路線,或是隱姓埋名,體驗普通打工者的生活。
在陳龍智家中,那掛著山地車的墻壁上,最近又多了一輛,這是他的騎行勛章。喜歡挑戰(zhàn)的他,刻意嘗試有難度的路線,誠如今年6月份剛?cè)サ那嗖鼐€。進藏途中有高反、搶劫、碰上狼群等諸多危險,在昆侖山騎行時遇上冰雨,陳龍智就差點因為保溫未及時,面臨著手指截肢的危險,幸得遇上上山朝拜的人,添衣燒火,終于獲救。這種受苦受累的騎行對他而言是在考驗人生,磨練心智,即便寸草不生的無人區(qū),除了啃著面包喝著水繼續(xù)前行外,別無他法。同時,騎行又是特殊的獨處時光,學(xué)著堅持,學(xué)著突破,重要的是和自我對話,關(guān)乎事業(yè),關(guān)乎人生。他說,這是場“心靈凈化”。
騎行之外,打工是陳龍智的另一“找虐”方式:帶上200塊錢,找個城市待著,這個目的地多半是古城,體驗生活之外,也算是度假了。生存成了第一要務(wù),陳龍智無所不可嘗試。在麗江打工的時候,他在餐館打下手之余,在酒吧駐唱、在路邊畫肖像,抑或是加工麗江當?shù)靥厣|西后擺攤,在返回廈門時,卻是滿載而歸。在陳龍智看來,這種打工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一種心態(tài)——在陌生地方,把自己歸零,沒有親朋好友的相助,像初出茅廬的社會新人,沒有身份包袱,沒有能力設(shè)限。
這種“找虐”的思維,也影響了他的教育理念。陳龍智的女兒從小獨立,三歲就自己換衣服洗澡。今年六歲的她,正在接受華德福教育,時常幫忙洗碗掃地。在陳龍智看來,幸福和舒適是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孩子不該理所當然地享受舒適與照顧。放手讓孩子磕磕跌跌,孩子過得獨立而堅強。
度假的舒適和美好,時常讓人在假期結(jié)束后,掙扎于單調(diào)的日常與繁忙的工作。倘若假期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回歸日常則有“重生”的清爽與幸福,這個“重生”,有身體上的舒適,也有心理上的豁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