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由“古格斯的戒指”之辯看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家洛倫佐·瓦拉的義利觀

      2017-09-20 14:56李婧敬
      青年文學(xué)家 2017年26期
      關(guān)鍵詞:瓦拉義利觀

      李婧敬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意大利思想家洛倫佐·瓦拉的《論快樂》翻譯及其倫理觀研究”(15CWW024)。

      摘 要:“古格斯的戒指”是柏拉圖在《國家篇》中講述的一則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提出了“人在不受外界監(jiān)管的條件下會選擇遵循正義還是滿足其個人利益”的倫理問題。針對這則故事,十五世紀(jì)的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家洛倫佐·瓦拉(Lorenzo Valla)在其倫理學(xué)代表作《論快樂》(De Voluptate)中提出了不同前人的見解。通過闡釋瓦拉的“古格斯的戒指”之辯,可以解讀其對于“高尚”、“利益”、“美德”、“快樂”等概念的定義和理解,進(jìn)而透視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義利觀及其對當(dāng)時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古格斯的戒指;洛倫佐·瓦拉;《論快樂》;義利觀

      [中圖分類號]:B5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3

      一、從柏拉圖到西塞羅:“古格斯的戒指”之歷史淵源

      作為探討義利倫理的代表性篇章之一,“古格斯的戒指”最早出現(xiàn)在柏拉圖的《國家篇》(De repubica)第二卷中。這則頗具神話色彩的寓言講述了呂底亞的一位牧羊人古格斯(Gyges)偶然獲得一枚具有隱身魔力的戒指,并利用這一秘密,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占有王后、殺死國王,從此坐擁江山美人的故事。

      在《國家篇》里,故事的講述人格勞孔(Glaucon)基于古格斯的故事作出了一個推論:

      倘若有兩只這樣的戒指,正義者和不正義者各戴一只,沒有人能看見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那個正義者不會堅定不移地繼續(xù)實施正義……在這樣行事的時候,他和那個不正義者就沒有什么差別,而是一模一樣了。[1]

      針對格勞孔的觀點(diǎn),柏拉圖以“正義至上論”進(jìn)行了批駁。在他看來,對于靈魂而言,正義是最好的東西,無論靈魂有沒有“古格斯的戒指”,都必須行正義之事。

      無獨(dú)有偶,西塞羅在《論義務(wù)》(De officiis)第三卷中再次詳述了這則寓言,并得出了與柏拉圖相似的結(jié)論:

      假定一個智慧的人也有了這樣一枚戒指,他仍會和沒有它時一樣,不會想到隨意害人的。因為優(yōu)秀人物追求的是道德上的正確,而不是秘密。[2]

      可以看出,針對“古格斯的戒指”,柏拉圖和西塞羅都認(rèn)為格勞孔的推斷并不成立,其理由在于對于心靈而言,只有高尚才是人生至善。因此,真正的智者永遠(yuǎn)會在義與利之間選擇重義輕利,甚至舍利取義。

      二、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洛倫佐·瓦拉的“古格斯的戒指”之辯

      洛倫佐·瓦拉是十五世紀(jì)意大利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于1431至1449年完成了倫理學(xué)代表作——《論快樂》。在《論快樂》第二部分,瓦拉再次援引“古格斯的戒指”這一寓言,并提出假設(shè):

      假如某人能在他人毫不知情或毫不懷疑的情況下,采取某種行為,從而獲取財富、權(quán)力和名譽(yù),滿足其一切貪欲,他是否會這么做?[3]

      對于這一問題,瓦拉的回答與柏拉圖和西塞羅不約而同:“若要問我是否贊同古格斯的做法,我一定會說不”[4],但其論證的方式和理由卻與前兩者大相徑庭。

      瓦拉首先指出,鑒于戒指的秘密遲早會被他人知曉,憑借其隱身魔力弒君篡位的古格斯勢必會遭人猜疑、畏懼、仇恨,甚至招來他人或神靈的報復(fù)。如此一來,身為國王的他不僅無人愛戴,還將日日遭人忌憚,時時擔(dān)心戒指被他人覬覦、偷竊,令眼前的權(quán)利、榮耀和財富化為烏有。

      隨后,瓦拉推斷,倘若被古格斯弒殺的并非昏君或暴君,而是良善、睿智的國王,那么古格斯無論以何種手段謀得王位,都將被臣民視為冷酷無情的劊子手,收獲的也必將是“舉國哀悼”。在唾罵和痛恨中統(tǒng)治國家的古格斯將不堪其憂,度日如年。

      瓦拉進(jìn)一步分析,古格斯原本是粗俗無知的牧羊人,在宮廷中既無親眷,也無友人,對治國之道一無所知。如此一來,縱使他王袍加身,也必然因國事纏身而苦不堪言。長久以往,王位勢必不保。

      基于上述分析,瓦拉認(rèn)為古格斯與其提心吊膽地坐在王座上惶惶不可終日,還不如從來不曾擁有那枚戒指,一輩子當(dāng)個無憂無慮的牧羊人。

      值得注意的是,瓦拉在分析整個故事的過程中,自始至終不曾提及“高尚”一詞,其關(guān)注點(diǎn)只在“利益”,似乎與“高尚”毫不相干。在章節(jié)末尾,瓦拉明明白白地寫道:

      我要痛斥古格斯的行為:不是因為他違背高尚,而是因為他粗魯莽撞,不辨黑白。[5]

      瓦拉在此處所指的“黑與白”并非“利益”與“高尚”,而是利益中的“偽利”與“真益”。因此,他并不指責(zé)古格斯“見利忘義”,而是批駁他在眼花繚亂的各種利益面前,沒有能力辨別真?zhèn)?、?quán)衡輕重。瓦拉認(rèn)為,真正的“有利”或“有益”之事需具備以下兩大特征:

      首先,“有益”意味著沒有傷害、危險、擔(dān)憂和勞累;其次,“有益”意味著受人愛戴,并且應(yīng)成為所有快樂的源泉。[6]

      根據(jù)這一原則,牧羊人古格斯通過隱身戒指獲取的財富、權(quán)利、榮耀、愛情(如果被他誘騙的王后甘愿為他付出愛情)皆屬曇花一現(xiàn)、危如累卵的蠅頭小利,其價值是無法與平靜安然、幸福長久的人生相提并論的。正如魚兒不能為了免費(fèi)的餌料而上鉤,人也不能舍本逐末,為了小利而損害大益。然而,瓦拉始終堅持,選擇也好,取舍也罷,都只是在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利益之間進(jìn)行權(quán)衡,與所謂“高尚”并無關(guān)聯(lián)。換言之,所有的善舉,都不以追求高尚為目的,而是以獲取利益及其所帶來的快樂為目的的。智慧之人即使戴上隱身的魔戒,也不會鼠目寸光,為所欲為,因為他懂得“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這一道理。

      三、寓善于樂、利義相生:洛倫佐·瓦拉的義利觀透視

      通過分析瓦拉的“古格斯的戒指”之辯,我們可以嘗試挖掘瓦拉的人文主義倫理觀。瓦拉并非利令智昏、辱沒道德之人(否則他就該如柏拉圖筆下的格勞孔一樣,為古格斯的行為進(jìn)行辯護(hù));但在“何謂人生至善”的問題上,瓦拉堅定地選擇了“快樂”(“利益”),而不是“高尚”(“美德”)——這也是《論快樂》一書的核心思想所在。endprint

      寓善于樂的瓦拉是否應(yīng)該被貼上“窮奢極欲”的享樂主義標(biāo)簽?

      我們不妨看看瓦拉如何定義“高尚”與“快樂”:

      快樂是一種無論何時何地都被人們追求的善,蘊(yùn)于靈魂和身體的愉悅……借用西塞羅的話,高尚是一種與任何利益、獎賞和成果無關(guān)的,純粹因自身魅力而贏得贊賞的品質(zhì)。[7]

      兩相比較之下,瓦拉何以認(rèn)為“人生至善”蘊(yùn)于“快樂”而非“高尚”?在《論快樂》第一卷里,瓦拉借伊壁鳩魯派發(fā)言人之口對二者進(jìn)行了如下對比,指出“快樂”現(xiàn)實且具體,“高尚”空洞而抽象:

      我甚至認(rèn)為根本無人明白高尚究竟是什么。若說有人對這一概念的核心含義已進(jìn)行鞭辟入里的解釋,這顯然是唯心之言。哲學(xué)家們曾就其進(jìn)行過多次錯綜復(fù)雜的辯論,結(jié)論尚且眾說紛紜,普通百姓又如何能夠輕易理解?相反,什么是快樂,就算是黃口小兒也能明白。[8]

      若是要將不以任何獎賞為目的的“高尚”視作人生至善,并以此為由阻攔世人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的利益和快樂,那么最好還是對這空洞且抽象的概念敬而遠(yuǎn)之,就如同躲避一位“不給士兵發(fā)軍餉的將軍”[9]。

      如果說伊壁鳩魯派發(fā)言人是從哲學(xué)層面上與以斯多葛派為代表的抑欲或禁欲主義者對抗,那么在《論快樂》第三卷里,瓦拉對“高尚至上論”的批駁則更為深刻透徹。針對波愛修斯(Severino Boezio)在《哲學(xué)的慰藉》(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中將高尚視作真善的觀點(diǎn),瓦拉筆下的天主教神學(xué)家表示:

      有誰能相信,如此勤奮、敏銳、甚至是高尚的人居然會在這樣一個簡單的用詞上犯錯?他將“善”(謬誤就出在這個詞上)理解為“德行”,而非“幸?!?,將“惡”理解為“惡行”,而非“不幸”。[10]

      在此,瓦拉就“善”與“惡”的性質(zhì)和內(nèi)涵展開了探討。他提出“德行”與“惡行”都是行為,“幸?!迸c“不幸”卻是品質(zhì):一個關(guān)乎生活方式是否正直,另一個則關(guān)乎生活品質(zhì)是否令人贊賞,并不能將二者混而論之。事實上,德行是不能用善來形容的,幸福之人也并不等同于好人。在瓦拉看來,波愛修斯的邏輯正是在這里出了紕漏:

      他(波愛修斯)說:“任何好人都擁有善。”可究竟是哪一種善呢?若這善指的是幸福,我不能茍同。正如我先前所說,好人指的是有德之人,而非有福之人。若這善指的是美德,我表示認(rèn)可。既然如此,這番話就應(yīng)如此表述:“任何好人都擁有善。善是美德,因此任何好人都具備美德。”[11]

      基于上述分析,瓦拉提出,人生至善無關(guān)“高尚”,而關(guān)乎“幸福”。至于何謂幸福,瓦拉筆下的天主教神學(xué)家援引了《圣經(jīng)》中的諸多文字,證實“快樂”一詞才是對“幸福”的最好詮釋。

      所謂快樂,無非是極大程度的歡愉,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二者之間有其他差異。所以說,拉丁民族為表達(dá)高度的歡愉,就會選用“voluptas”一詞。)由此可以看出,人們無條件追尋的并非高尚,而是快樂……[12]

      有理有據(jù)地,瓦拉從宗教倫理的層面捍衛(wèi)了“快樂”作為真善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體現(xiàn)“高尚”的諸多“美德”,瓦拉并不否認(rèn)其價值:

      我并不否認(rèn)這世界上美德與邪念并存,他們(斯多葛派)所提到的忠誠、仁慈等品質(zhì)也確實是阻擋邪念產(chǎn)生的利器。[13]

      但是,瓦拉拒絕將“追求高尚”視作人生的終極目標(biāo)。在他看來,一切“有道之舉”都是“有益之行”,“美德”只有服務(wù)于“人生快樂”才能彰顯其價值和意義,達(dá)到利義相生的目的。

      在瓦拉那里,追求利益(及其所帶來的快樂)是否等同于不擇手段的極情縱欲呢?在《論快樂》中,瓦拉數(shù)度援引維吉爾(Publio Virgilio Marone)的《農(nóng)事詩》(Georgiche),表達(dá)對維吉爾筆下的農(nóng)夫生活的向往。在瓦拉看來,農(nóng)夫并不像斯多葛派所說的那樣粗鄙無知,相反,他們生活在自然的懷抱之中,能夠盡情舒展天性,享受自然之母賜予他們的平靜而祥和的生活。由此可見,瓦拉主張的是人性的自然舒展,而非讓利欲蒙蔽心智。相反,只有在理性的制約和輔佐下,快樂才能真正長存?;诖?,瓦拉提出,法律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懲惡揚(yáng)善”,而在于“趨利避害”。

      一座城邦的立法者,往往是此地的王宮貴族,他們制定律法是為了維護(hù)其疆土(及其榮耀頭銜)的偉大、穩(wěn)固和安定。一方面,他們可用獎賞招賢納士,令其為國家效力,另一方面也可用嚴(yán)刑峻法威懾不軌之徒,避免他們造成損害。若是有人違反了為保護(hù)君主和臣民利益而設(shè)立的法律,我們便認(rèn)為他違背了高尚,而不是沖撞了立法者的利益,這不是令人笑掉大牙嗎?……法律并不要求人們消除害人之心,只要求他們不做害人之事。它懲罰的是惡行,而不是惡意。這足以說明法律保護(hù)的是人們的利益,而不是高尚或美德。[14]

      換言之,只有承認(rèn)“好人為追求自身之利而避免犯罪,壞人因畏懼懲罰而避免作惡”,才能真正理解法律是如何通過寬嚴(yán)相濟(jì)、恩威并重的方式來維護(hù)國家的秩序和安寧的。

      四、正視人欲,捍衛(wèi)人生:實用主義義利觀的歷史價值

      十五世紀(jì)上半葉的歐洲正歷經(jīng)一場被稱為“文藝復(fù)興”巨大變革。這場變革所產(chǎn)生的豐碩成果惠及政治、經(jīng)濟(jì)、科學(xué)、文化、藝術(shù)等各個領(lǐng)域。然而,若我們追根溯源,便可發(fā)現(xiàn),上述所有領(lǐng)域的成就皆源于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對于人之尊嚴(yán)的強(qiáng)調(diào)和人生價值的捍衛(wèi)。在這一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瓦拉作為第一位主動且明確地肯定人性欲望、鼓勵追求人生快樂的思想家,當(dāng)之無愧地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

      在鼓勵追求世俗快樂和利益的倫理思想的推動下,歐洲社會逐漸擺脫了先前的禁欲主義桎梏。重視利益、追求快樂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以這一倫理思想為引導(dǎo),為自身對財富和享樂的欲求找到了理論支撐。歐洲社會再次迎來久違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生活富足、文藝繁榮、科學(xué)進(jìn)步,成功跨入了近代社會。

      事實上,只要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稍加回溯,便不難發(fā)現(xiàn)在“利”與“義”的問題上,人類曾數(shù)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說基督教的產(chǎn)生是對古羅馬后期道德墮落、情欲放縱、秩序淪喪的腐敗社會的反撥,那么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則是對中世紀(jì)人類受封建專制和神權(quán)壓抑所遭受的靈肉分離關(guān)系的反撥。研讀瓦拉的《論快樂》有助于我們理解人文主義思潮對十五、十六世紀(jì)歐洲社會的變革起到的巨大的推動作用,促使我們進(jìn)一步思考以“追求快樂”為主導(dǎo)的倫理觀將對當(dāng)今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可以結(jié)合今日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就“何謂真正的快樂”、“如何才能獲得長久且具有可持續(xù)性的快樂”、“如何實現(xiàn)個體利益與群體利益的共贏”等問展開探討。即便我們無法在《論快樂》里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也能從中獲得重要的啟示:真正能夠引領(lǐng)世人企及“善”的價值觀念體系,必然要以正視人性、尊重人性為前提,才能在此基礎(chǔ)上舒展人性、完善人性、引領(lǐng)人性。endprint

      注釋:

      [1]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二卷),第316頁。

      [2]西塞羅:《論義務(wù)》,張竹明,龍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年版,第119頁。

      [3]Lorenzo Valla, De Vero falsoque Bono, edizione di Maristella De Panizza Lorch, Bari: Adriatica Editrice, 1970, p. 71.

      [4]ibid., p. 71.

      [5]ibid., p. 74.

      [6]ibid., p. 63.

      [7]Lorenzo Valla, De Vero falsoque Bono, edizione di Maristella De Panizza Lorch, p. 21.

      [8]ibid., p. 42.

      [9]ibid., p. 52.

      [10]ibid., p. 112.

      [11]ibid., p. 112.

      [12]ibid., p. 110.

      [13]ibid., p. 62.

      [14]ibid., p. 69.

      參考文獻(xiàn):

      [1]Eugenio Garin. Rinascite e rivoluzioni [M]. Roma, Editori Laterza, 2007.

      [2]Lorenzo Valla, De Vero falsoque Bono, edizione di Maristella De Panizza Lorch [M], Bari: Adriatica Editrice, 1970.

      [3]Marco Tullio Cicerone. De officiis [M], Torino, U.T.E.T., 1976.

      [4]Maristella De Panizza Lorch, A Defense of Life. Lorenzo Vallas Theory of Pleasure [M], Müchen: Wilhelm Fink Verlag, 1985.

      [5]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紹宏. 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思想與藝術(shù)[M].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6]柏拉圖. 柏拉圖全集:第二卷[M]. 王曉朝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蔣承勇. 西方文學(xué)“人”的母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劉新利,陳志強(qiáng). 歐洲文藝復(fù)興史:宗教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西塞羅,石敏敏. 論至善與至惡[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

      [10]張椿年. 從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義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endprint

      猜你喜歡
      瓦拉義利觀
      人類命運(yùn)共同體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義利觀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義利觀內(nèi)涵探析——以《論語》為中心
      一場補(bǔ)賽,選手贏了田聯(lián)(手記)
      印度盒飯傳奇
      “完勝”快遞巨頭的印度送餐工
      義利觀教育:黨員領(lǐng)導(dǎo)干部作風(fēng)建設(sh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印度盒飯傳奇
      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文化傳播意義 張人之
      夢魘之地
      汽车| 商都县| 金平| 晴隆县| 南丰县| 成武县| 高淳县| 富裕县| 玛曲县| 拜城县| 卓尼县| 潞西市| 紫金县| 云和县| 临西县| 抚州市| 东安县| 正镶白旗| 陆良县| 辰溪县| 大宁县| 德钦县| 罗源县| 河东区| 莎车县| 清徐县| 陕西省| 洪湖市| 永善县| 台南市| 阳城县| 潼关县| 仁布县| 广州市| 措勤县| 祁东县| 大城县| 同德县| 扶沟县| 白沙|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