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妍 鐘秀美 黎煒烽
摘要 紅芭拉多是極早熟歐亞種葡萄品種,2013年初東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中心引種試栽,經(jīng)過近幾年的觀察,該品種樹體長勢健壯、果穗較大、皮薄肉脆、品質優(yōu)良、成花好、不掉粒,但抗病性較差,在東莞地區(qū)不抗白粉病和灰霉病。本文介紹了紅芭拉多的引種表現(xiàn),總結了其主要栽培技術,以供當?shù)胤N植戶參考。
關鍵詞 葡萄;紅芭拉多;引種表現(xiàn);栽培技術;廣東東莞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6-0073-02
紅芭拉多是日本甲府市米山孝之在1997年用芭拉蒂和京秀雜交選育而成的極早熟紅色葡萄品種,2005年進行了品種登記。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海拔多在200~600 m之間,屬丘陵臺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晝夜溫差小、雨量充沛、干濕季明顯的特點。年平均氣溫23.1 ℃,最高氣溫可達37.8 ℃,最低氣溫3 ℃;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 873.7 h,一年中2—3月日照最少,7月日照最多;東莞地區(qū)年降雨量為1 819.9 mm,雨量集中在4—9月,月平均降雨量>100 mm。2013年從廣西引進紅芭拉多葡萄苗木3 000株,苗木為嫁接苗,砧木為5BB,定植株行距為1 m×3 m,南北走向。試驗園面積為1 hm2,試驗田為黏壤土,土層深厚,肥沃,排灌系統(tǒng)良好。采用密植型的“V”型架栽培,棚架高2.2 m,水泥柱間距3 m,在距離地面0.8 m的位置繞水泥柱拉第1根鐵絲,作為結果母枝的架面?,F(xiàn)將紅芭拉多在東莞地區(qū)的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引種表現(xiàn)
1.1 果實經(jīng)濟性狀
紅芭拉多是芭拉蒂和京秀的雜交后代,屬于歐亞種,在2000年成功獲得果實,2005年獲得品種認證[1]。果穗較大,圓錐形,穗長27~33 cm、寬13~17 cm,平均穗重700 g,最大穗重1 600 g。果粒大小均勻,著生較松,長橢圓形,縱徑為2.5~3.3 cm,橫徑1.7~2.3 cm,最大粒重12.5 g。果皮鮮紅色,成熟一致,果皮薄,無澀味,果粉較薄,果肉脆,果皮與果肉較難剝離,可一起食用。果實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達20%,香味不濃,口感好。每粒果實含種子1~3粒,果實不裂果,不易掉粒,耐貯運。
1.2 植物學特征
幼葉正面深紅棕色,絨毛極疏,新梢節(jié)間背側和腹側全紅。成熟葉片縱徑12.3~14.2 cm、橫徑15.3~16.5 cm;背面絨毛較疏;葉柄長6.8~7.5 cm。葉片大多為5裂刻,呈五角形,上下裂刻較深?;閮尚曰ā?/p>
1.3 生長結果習性與物候期
紅芭拉多長勢中等,芽眼萌發(fā)力90%左右,成枝力95%。每條果枝平均著生果穗1.4個。隱芽萌發(fā)力中等,所萌發(fā)的枝條易形成花穗。早果性較好,種植后第2年即能全部開花結果,產(chǎn)量15.0~22.5 t/hm2,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性較好。且紅芭拉多為極早熟品種,在東莞地區(qū)可實行一年兩季生產(chǎn)。
在東莞地區(qū),紅芭拉多3月2—15日萌芽,4月10—20日盛花,6月20—30日漿果成熟。從萌芽至漿果成熟所需時間約為110 d。在山東地區(qū)種植的紅芭拉多到7月中旬才開始成熟[2],東莞地區(qū)的成熟時間比山東地區(qū)要提早1個月以上。
1.4 抗逆性
在東莞,紅芭拉多葡萄對霜霉病、白腐病、黑豆病、炭疽病的抗性較好,但對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抗性較差,陸麗娟等[3]也提到紅芭拉多葡萄易感染白粉病,產(chǎn)量過高不易著色。因此,種植時需注意對白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同時注意控制好產(chǎn)量。
2 主要栽培技術
2.1 栽植
選擇根系發(fā)達、嫁接口以上芽眼飽滿、枝條較粗、沒有病蟲害的苗木進行定植。定植時,將苗木較長的根系剪短,一般留15~20 cm長即可,并剪掉已經(jīng)干枯腐爛的壞根,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2 h后(消毒殺菌),拿出晾干。用200 mg/L萘乙酸(促生根)水溶液拌泥漿,將晾干的苗木蘸泥漿后定植。定植前施有機肥60~75 t/hm2+復合肥(15-15-15)1 500 kg/hm2和一些中藥渣,以保持土壤疏松。定植后澆足定根水,蓋上反光地膜。
2.2 肥水管理
結果前養(yǎng)樹期,用N∶P2O5∶K2O∶MgO=17∶10∶17∶2的肥料連施2次后,再用N∶P2O5∶K2O=16∶40∶10的肥料施1次,如此交替使用,每次時間間隔為10 d,每次用量75 kg/hm2,肥料稀釋500倍后滴灌,在冬剪前1個月停肥。冬剪后施有機肥30~45 t/hm2。開花期到果實轉色前用N∶P2O5∶K2O∶MgO=17∶10∶17∶2的肥料,用量同養(yǎng)樹期。果實膨大期保持土壤濕潤著色后用N∶P2O5∶K2O∶MgO=15∶5∶30∶1的肥料,用量同養(yǎng)樹期,到整體轉色?;ㄇ?0 d至花后10 d,葉面噴施康樸液硼1 500倍液、康樸液鈣1 000倍液,噴施2~3次。
2.3 整形修剪
第1年養(yǎng)樹期,選留1個健壯的新梢作主干,植株長到第1根鐵絲處時,即離地面約80 cm處摘心,之后選留2個新梢作主干分別向兩邊生長。冬季修剪時將2個主干壓在第1根鐵絲上,平行鐵絲,讓主干上的芽萌發(fā),冬芽萌發(fā)出來后一般帶著花穗,即為當年的結果枝。每個結果枝上留1穗果即可,每個結果枝上留8~12片葉給果穗供給養(yǎng)分,8~12片葉處摘心,再萌發(fā)出來的夏芽留1~2片葉反復摘心,直到果穗成熟。
紅芭拉多屬于極早熟品種,而且易成花,在第一季果成熟后,可以通過修剪促使二次花萌發(fā)。待收獲第一季果之后,將結果枝回縮到第2根鐵絲處,大概在結果枝的第5、6個結位處修剪,然后促使接近剪口處的第1個冬芽萌發(fā),即可形成二次花。冬季修剪則可將結果枝留1~2個芽進行短梢修剪。endprint
2.4 花果期管理
開花前疏除過多的花穗,每個結果枝留1個花穗即可,將穗形小、發(fā)育不好的花穗疏除,選留長勢較好的花穗,將選留花穗的副穗和穗軸基部的2~4個分枝去除,留穗尖6~8 cm長開花結果即可,控制每穗果在600~800 g之間。通過去除副穗和基部分枝,使穗形為圓柱形,整齊一致,也可以將營養(yǎng)集中,提高坐果率。
紅芭拉多對激素比較敏感,一般不需要使用赤霉素、吡效隆等激素處理,使其自然坐果即可[4]。
果實長到黃豆粒大小時開始進行疏果,將病果、弱果、畸形果、過大或者過小的果疏除,盡量選留大小均勻一致的外圍果實,疏果后一般每穗果留果數(shù)為60~80粒。紅芭拉多產(chǎn)量控制在10.0~22.5 t/hm2之間,平均穗重600~800 g,及時進行疏花疏果。
疏果后需要進行套袋,可以減少果實病蟲害的發(fā)生,也可以防鳥防鼠。盡量選擇透氣性、防水性較好的袋子。在套袋前噴藥1次殺菌消毒,等果面藥劑干了以后進行套袋。
2.5 病蟲害防治
冬季修剪后,將全園清理干凈,然后噴1遍石硫合劑進行殺菌消毒。紅芭拉多葡萄對白粉病和灰霉病的抗性較差,所以需要重點防治這2種病害。葡萄病害一般以防為主,從花期就開始進行防治。葡萄萌發(fā)后,每隔10~15 d噴1次殺菌劑,可用百泰1 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鋅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阿米西達1 500倍液等廣譜性殺菌劑輪換交替使用?;ê罂捎?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3 000 倍液、25%乙醚酚懸浮劑750倍液防治白粉??;可用255 g/L異菌脲懸浮劑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灰霉??;可用45%咪鮮胺微乳劑2 000倍液防治黑豆??;可用47%烯酰嗎啉·唑嘧菌胺懸浮劑1 000倍液、25%烯酰嗎啉1 000倍液防治霜霉??;可用80%戊唑醇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或者50%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乳油3 000倍液防治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
葡萄在東莞地區(qū)的栽植過程中,常見蟲害主要有薊馬、蚜蟲、棉鈴蟲等。薊馬和蚜蟲可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或者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000倍液殺除;棉鈴蟲可用3.4%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 000倍液、5%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000倍液防治。
3 參考文獻
[1] 俞丹萍,俞才瀾.極早熟葡萄新品種紅巴拉多·黑巴拉多引種表現(xiàn)[J].現(xiàn)代園藝,2012(22):200.
[2] 單洪友.介紹幾個葡萄品種[J].西北園藝(果樹),2014(5):32-33.
[3] 陸麗娟,周軍永,孫其寶,等.早中熟葡萄鮮食品種在合肥地區(qū)的引種表現(xiàn)及評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5(3):103-105.
[4] 王建平,陳宗元.紅巴拉多的引種表現(xiàn)與促成避雨栽培主要技術[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5(4):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