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李鑫
小王下樓梯時邊走邊低頭看手機,一腳踏空摔了一跤,到醫(yī)院檢查:右膝髕骨骨折??勺屗钡氖?,在醫(yī)院住了好幾天,醫(yī)生也不安排手術。這不是耽誤治療嗎?小王和家屬不理解,找到骨科主任“告狀”。
北京地壇醫(yī)院骨科主任張強說,患者和家屬經常會問,我都骨折了,還不趕快做手術?手術前怎么做這么多檢查?為此,張強總結了骨折患者及家屬平常問得最多的問題,這樣骨折后檢查、手術、康復、飲食這些事兒大家就門兒清了。
怎么不趕快做手術?
骨折后,患者到醫(yī)院常常要求醫(yī)生馬上手術。小王就是因為這個投訴的。張強主任說:“需要明確兩點,一是一般僅開放性骨折需要急診手術,其他情況一般不需要緊急手術;二是還有一些骨折不需要做手術?!?/p>
所謂開放性骨折就是骨折處皮膚有傷口,并且骨折斷端與外界相通。反之,如果只是骨頭斷了,但是皮膚沒有傷口,就叫做閉合性骨折。
一般開放性骨折都需要馬上手術,因為只要骨頭和外界接觸,就會有細菌進入,不手術清理干凈,很容易感染。閉合性骨折如果沒有合并癥如血管、神經損傷、傷肢高度腫脹、肌肉及韌帶等軟組織嵌入骨折斷端等,沒有必要緊急手術。如果受傷部位腫脹嚴重,甚至產生水皰,是不能馬上手術的。這時的軟組織和皮膚就像吹足氣的皮球,一旦切開可能就無法縫上。更何況骨科手術還需要打鋼板或打釘子進行內固定,皮膚就更難縫上。勉強縫上或者強行縫上,都有可能導致皮膚邊緣缺血壞死。
還有一些手術,如關節(jié)脫位或四肢的簡單骨折,可以通過手法復位進行治療。復位后用石膏或者小夾板就能固定住,如果復位效果滿意的話,這樣的骨折是不需要做手術的。
手術前怎么做這么多檢查?
很多住院患者,總會對手術前做的抽血及各種檢查有疑問,更有甚者給醫(yī)生扣個過度檢查、過度醫(yī)療的大帽子。實際上,手術前的化驗和檢查都是有用處的。
“血常規(guī)”判斷患者是否有貧血、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尿常規(guī)”確定是否有尿路感染、腎??;“便常規(guī)”查看是否有寄生蟲或肉眼不可見的便血;“血生化”了解肝、腎功能和血糖及血脂情況;“凝血”預警止血功能,如果不好,不能做手術;“感染病四項”看是否有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感染情況,如有,在治療感染病的同時,手術室醫(yī)護人員和器械都需要提前進行特殊準備;“血型、交叉配血”則是為手術可能需要輸血來提前準備的。
每個患者手術前還必須做兩種檢查。一是心電圖,能反映一些患者自己都不知道的心臟問題,有些問題需要先治療才能手術;二是胸片,初步判定肺部無明顯異常。如果患者的年齡較大,還需要檢查超聲心動圖和肺功能,心肺功能無明顯異常才能進行手術。
以上這些檢查缺少任何一項,患者在手術中都可能被置于風險中。
打上石膏了還需要每周復查?
打上石膏以后每周復查是必須的。因為骨折打石膏時患肢常常是腫著的,腫脹慢慢消退后,石膏就會出現(xiàn)松動。而石膏位置一旦出現(xiàn)變化,固定效果就不好了,骨折的斷端很可能會出現(xiàn)移位。
另外,復查時需要觀察肢體的皮膚、感覺、運動,如果腫脹加重影響血液循環(huán),會造成骨筋膜室綜合征,壓迫肌肉血管神經,甚至肢體壞死,有急診手術切開減壓的風險,個別的可能要截肢。還有些患者打完石膏后皮膚都被壓壞了,沒有及時來復查,可能造成感染壞死。
打石膏后最重要的就是拍片子復查。這些觀察和檢查的目的就是為了盡早發(fā)現(xiàn)骨折移位的問題,隨時調整,避免并發(fā)癥的進一步發(fā)生。一般情況下,骨折的愈合需要3個月到6個月時間。一般在6到8周骨頭初步生長了,就可以拆除石膏,但應該在保護下逐漸進行功能鍛煉。
早活動好還是晚活動好?
有的患者聽到醫(yī)生叮囑“不能老在床上躺著,可以活動活動關節(jié),做做伸縮肌肉的運動”時不理解,老話不是說“傷筋動骨100天”,怎么也得骨頭長好了才能活動呀。事實上,成人骨折后早點兒進行活動是必要的,因為通過肌肉收縮、輔助下功能康復,可以加速骨折及組織愈合、促進局部消腫、防止肌肉萎縮、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防治骨質疏松,盡早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
所有不需要肢體固定的骨折,傷后越早開始鍛煉,就能越大限度地保留肢體的功能。但如果是孩子骨折了,就可以等到骨頭生長了再活動。因為孩子活潑好動,容易過度活動,舊傷沒好又添新傷。
喝骨頭湯是不是能好得快?
老話說吃啥補啥,對于剛剛做了手術的骨折患者,人們都覺得要多喝點骨頭湯,補鈣,骨骼痊愈得會快點兒。但張強主任說:“骨折后喝骨頭湯效果不明顯。對于剛做完手術的骨折患者來說,有時手術后早期喝骨頭湯太多,影響其他食物攝入,反而會推遲骨頭愈合,影響康復進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