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從德國慕尼黑向南,我們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匆匆行駛。遠處,阿爾卑斯山脈正舒展它的身子蜿蜒到天邊,山頂上的白雪襯著蔥綠的原野,顯得那樣和諧。公路兩旁不時閃過一塊牌子,畫著一只鹿,這是提醒司機,別在鹿兒橫穿馬路時把鹿撞了。在遠離城市一處風景幽美的地方,車子停了下來。
這里,一大群建筑物剛剛落成,不少地方正在施工。主人告訴我們,這是一所急救醫(yī)院,或叫做“事故醫(yī)院”,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醫(yī)院里看不到的東西。
參觀的第一部分,是急救中心的通訊指揮系統(tǒng)、裝備齊全的車輛和直升救護飛機。盡管位于郊外,但由于通信便捷,又靠著高速公路,接到呼救后這里能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出現交通等意外事故的傷員,只要時間允許,一般盡量送到這里。第二部分是手術室、治療室、病房以及各種輔助科室。病房的設置布局、采光都比較講究。窗外遠山近樹,山頂白雪若隱若現,但近處花園卻綠草如茵,氣候濕潤宜人。
穿過一片草地,我們來到了參觀的第三部分。這里有車間、廚房,有浴場、學校,似乎不是醫(yī)院,但確確實實是醫(yī)院的組成部分。不少“工人”正在編織圍巾,他們聚精會神向上舉著雙手,用手指認真編織。德國的現代化程度這么高,怎么還會采用這種落后的手工勞動呢?主人似乎猜透了參觀者的心思,請一位“工人”停下來,讓我們看看他的手。啊,原來是一只傷殘的手,手臂、手指的傷痕清晰可見。
創(chuàng)傷雖已愈合,但遺留下來的畸形、肢體功能的喪失,僅僅靠醫(yī)藥是不行的,需要進行康復治療,進行肢體功能恢復的鍛煉。這種向上編織圍巾、毛巾之類的勞動,對于上肢、手指功能的鍛煉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了。康復者每日的編織量,是有一個硬性指標的,這種有意義而能見成效的勞動,使人擺脫了以往枯燥的康復鍛煉方式,變得妙趣橫生。
同樣,這里對康復者下肢功能的鍛煉,也采用相似的勞作方式。病人在水中鍛煉,借助水的浮力,減輕了抬腿走路的阻力,比在地面上鍛煉輕松得多。借助水中醫(yī)療器械的牽拉,還可以幫助尚無法自主運動的病人實現被動活動。
至于設備齊全的廚房,那是為受傷后的家庭主婦進行鍛煉而建立的。各種教室,則是為兒童開設的,可以保證他們不因生病而荒廢學業(yè)??祻碗A段往往耗時較長,傳統(tǒng)肢體鍛煉的動作枯燥乏味,容易讓病人在思想上失去信心,甚至產生消極的情緒。這里的“事故醫(yī)院”獨辟蹊徑,結合受傷者以往從事的工作和所喜歡的活動,使病人有了“家”的感覺,使康復治療不僅益身,更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