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鋒
客 觀地說,能躋身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的鎮(zhèn) 江作家并不是很多,詩人聞捷則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幾年前,偶然的機會采訪到沈曉昆、姜哲兩位先生,兩位是農(nóng)業(yè)專家,卻默默地創(chuàng)辦了聞捷紀念館,其文化自覺與擔當令人感佩。這幾年,我也收集了一些聞捷的作品,與兩位先生相比自然如滄海之一粟,其中略可一說有兩本:一是1956年作家出版社版《天山牧歌》,一是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聞捷詩選》,均為1版1印,品相也都還不錯,這兩部作品對聞捷而言,也都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聞捷,丹徒人,原名巫之祿,1923年生,參加革命工作后改名趙文節(jié),“聞捷”是筆名。聞捷父親早逝,隨母親生活在高資巫崗村,由于家境貧困,小學畢業(yè)后就到了南京一家煤炭店當學徒??箲?zhàn)爆發(fā)后流亡到武漢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后輾轉(zhuǎn)跋涉奔赴延安。延安時期,聞捷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1961年,聞捷回到丹徒掛職,擔任縣委常委。1971年,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聞捷在上海吞吸煤氣自殺,年僅48歲。
除卻地緣的關聯(lián),聞捷還是新聞界的前輩,他曾在1945年《群眾日報》擔任編輯、記者組長,《群眾日報》是中央西北局機關報,后與《陜西日報》合并。后來又參加了解放西北的戰(zhàn)斗,隨軍來到了新疆,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了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在新疆時期,聞捷寫下了著名詩集《天山牧歌》,這是他第一本詩集,也是他抒情詩的代表作。
《天山牧歌》所收的詩,均作于1951年至1955年,包括4組抒情詩:《博斯騰湖畔》《吐魯番情歌》《果子溝山謠》《天山牧歌》及《散歌》和一首400余行的敘事詩《哈薩克牧人夜送“千里駒”》,這些詩歌以不同角度、不同場景描寫吐魯番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青年男女的勞動與愛情生活,讀起來別具情趣,如《葡萄成熟了》:“馬奶子葡萄成熟了/墜在碧綠的枝葉間/小伙子們從田里回來了/姑娘們還勞作在葡萄園/小伙子們并排站在路邊/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發(fā)干了/連顆葡萄子也沒嘗到……”如《夜鶯飛去了》:“夜鶯飛去了/帶走迷人的歌聲/年輕人走了/眼睛傳出留戀的心情/夜鶯飛向天邊/天邊有秀麗的白樺林/年輕人翻過天山/那里是金色的石油城……”格調(diào)柔和輕快、樸實詼諧,譽為“邊陲小夜曲”,在當時眾多詩人都在豪情滿懷、放聲歌唱之時,聞捷這種輕柔細膩的吟唱讓他異彩綻放。
1957年后,聞捷長期在甘肅地區(qū)投身于各項運動,又陸續(xù)出版了詩集《祖國!光輝的十月!》(1958年)、敘事詩《東風催動黃河浪》(1958年),1959年開始發(fā)表長篇敘事詩《復仇的火焰》第一部《動蕩的年代》,1962年又出版了第二部《叛亂的草原》,而第三部《覺醒的人們》則只發(fā)表了若干片段,余稿失散無存,成為憾事。聞捷還有另一部未竟的抒情長詩,就是在家鄉(xiāng)鎮(zhèn)江構(gòu)思創(chuàng)作的《長江萬里》,也只發(fā)表了幾個片段,因“動亂”成為絕唱。這一時期聞捷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發(fā)生很大變化,由《天山牧歌》輕歌淺唱的細膩柔巧發(fā)展為基調(diào)高昂、畫面壯闊、一瀉如奔的史詩氣勢。
聞捷在“文革”浩劫中含冤而去,粉碎“四人幫”后,聞捷得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78年12月30日,上海市文聯(lián)和中國作協(xié)上海分會在上海龍華革命公墓為聞捷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儀式由巴金主持。1979年,文壇對新中國成立30年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重新進行分析評價,多認為其時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主要有郭小川、賀敬之、聞捷、李季四人。吳歡章詩論《新時代的歌手——論賀敬之、郭小川、聞捷的詩》,將此三人并提,亦可見聞捷在詩歌界之地位。
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為紀念當代優(yōu)秀詩人,特組織編印出版了《聞捷詩選》,選收了詩人在各個時期的短詩百余首。書封面題字石魯,書末附有李季所作紀念長文《清涼山的懷念——〈聞捷詩選〉書后》,深情回憶了二人友誼的諸多片段,讀之動容。李季深情地說:“對于這個受黨和陜北人民的哺育,在長期斗爭中成長起來的,熱情充沛、才華橫溢的詩人,對于他為我們留下來的閃耀著珍珠美玉般光彩的長短詩篇,人們是不會忘記的?!?/p>
聞捷紀念館坐落于高資聞捷路,設在街道文化中心三樓,藏品千件,默默記錄和敘述聞捷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無論是文學詩歌愛好者還是關心鎮(zhèn)江文化的普通市民,都應該擠個時間前去參觀,既可吟詠詩篇,也可對語鄉(xiāng)賢。endprint